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840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补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外墙的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



背景技术:

外墙是防水施工一大难点,近年来建筑外墙渗漏问题严重,为从根本上解决外墙开裂渗漏问题,并考虑施工安全、方便,对此进行补漏补强内治理。外墙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必须认真细致,如果出现施工误差就容易造成渗漏,目前的施工管理很难满足要求;同时在投入使用后,由于温度变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材料的耐久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都会引起外墙开裂,从而导致渗漏;而外墙的渗漏治理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外墙一直是工程中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外墙渗漏水现象,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建筑物普遍存在难以解决的渗漏难题,提供一种外墙渗漏内部治理、加固补强、适应性强及成本较低,并且无需支模、绿色环保的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构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包括梁(圈梁)、堵漏剂、柱(构造柱)、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植入钢筋、橡胶止水条、构造外墙、水泥基渗透结晶和斜孔;

所述梁和柱之间的墙体部分自外向内分为三层,依次为构造外墙、水泥基渗透结晶和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所述水泥基渗透结晶和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的总厚度为10~15cm;

所述水泥基渗透结晶距离边缘2~5cm处粘贴遇水膨胀的橡胶止水条;对于非地下室墙体,所述构造外墙上设有斜孔,斜孔外低内高;所述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内设有植入钢筋,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与梁、柱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堵漏剂。

作为优选,所述构造外墙的结构类型包括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满足目前主要结构类型。

作为优选,所述植入钢筋方式布置分布筋,植入钢筋深度不小于20d(d为钢筋直径),用此方式可以提高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斜孔的孔径为6~12mm。

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渗漏的构造外墙凿除内表面10~15cm厚度;

2)、对渗漏位置进行临时止水,渗漏严重处采用发泡剂,渗漏轻微处采用亲水环氧;

3)、对于非地下室外墙在墙体上采用磨孔机打斜孔,外低内高排水;

4)、清理基层,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

5)、在凿除墙面内,距离边缘2~5cm处,粘贴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6)、凿除部分墙体在梁及柱钻孔、注胶、植入钢筋,布置分布筋,提高结构强度;

7)、待植入钢筋胶体固化后,采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收光抹平,新旧材料结合处预留凹槽,凹槽为内大外小,使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

8)、向预留凹槽内填充堵漏剂,最终外墙采用裂缝封堵、水泥基渗透结晶、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防水,新旧材料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橡胶条、堵漏剂填充封堵防水,非地下室墙体采用打斜孔自排水。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发泡剂采用油性聚氨酯。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7)中的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成半干状态手扔上墙,上墙顺序:先下后上,从两边到中间,至整个开凿区域填充饱满为止,且四周留有凹槽,凹槽为内大外小。

本实用新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粘贴在墙体凿开部分四周。所述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在遇水后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并充满槽内所有的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巨大的接触压力,防止渗漏,并且可以消除一般弹性材料因为过大压缩而引起的弹性疲劳的特点,同时和发泡止水剂、堵漏剂等配合使用,形成多道防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取内部治理方式,无需室外作业,尤其对于高层结构,安全性高;

(2)本实用新型采取非地下室外墙原结构保留部分打磨机开斜孔,孔方向为内高外低,形成结构自排水;

(2)本实用新型采取渗漏处封堵、涂刷水泥基、植入钢筋、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的方法,彻底阻止外墙渗漏,施工方便、加固补强、适应性强及成本较低;

(3)本实用新型施工工艺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最终开凿部位墙体形成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配合钢筋补强防水,四周预留凹槽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橡胶条及堵漏剂防水,非地下室外墙外侧打斜孔自排水,外排内防,治理效果明显,使用寿命较长;

(4)本实用新型施工工艺采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施工方便、无需支模、节约材料、绿色环保;

(5)本实用新型实用性较强,安全性高、施工方便,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向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包括包括梁(圈梁)1、堵漏剂2、柱(构造柱)3、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4、植入钢筋5、橡胶止水条6、构造外墙7、水泥基渗透结晶8、斜孔9;

所述构造外墙7的内侧凿除内表面10~15cm厚度,对渗漏位置进行临时止水,对于非地下室外墙在墙体上打斜孔9,外低内高排水;清理基层,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8;接着在凿除墙面内,距离边缘2~5cm处,粘贴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6;再在凿除墙面位置采用植入钢筋5方式布置分布筋;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4上墙,新旧材料结合处预留凹槽;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后向凹槽内填充堵漏剂2;

所述构造外墙7适用结构类型包括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满足目前主要结构类型。所述构造外墙7采用内侧治理无需室外作业,尤其对于高层结构,无需室外作业,安全性高。所述植入钢筋5,先钻孔,再注胶,植入钢筋深度不小于20d(d为钢筋直径),用此方式可以提高结构强度。

所述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4上墙,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4采用人工手摔方式上墙,该材料具有微膨、早强、抗渗、抗老化、结构补强、施工方便、无需支模、绿色环保并且坍落度低不自流,可根据配合比中掺和料的改变而调节初、终凝时间以用来满足施工需要。

一种构造外墙补漏补强内治理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渗漏的构造外墙7凿除内表面10~15cm厚度;

2)、对渗漏位置进行临时止水,渗漏严重处采用发泡剂(油性聚氨酯),渗漏轻微处采用亲水环氧;

3)、对于非地下室外墙在墙体上采用磨孔机打斜孔9,外低内高排水,孔径6~12mm;

4)、清理基层,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8;

5)、在凿除墙面内,距离边缘2~5cm处,粘贴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6;

6)、凿除部分墙体在梁1及柱3钻孔、注胶、植入钢筋5,布置分布筋,提高结构强度;

7)、待植入钢筋胶体固化后,采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4上墙,收光抹平,新旧材料结合处预留凹槽,凹槽为内大外小,使用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上墙施工方便、操作便捷、无需支模;

8)、向预留凹槽内填充堵漏剂2,最终外墙采用裂缝封堵、水泥基渗透结晶8、手摔式早强抗渗混凝土4防水,新旧材料结合处凹槽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橡胶条6、堵漏剂2填充封堵防水,非地下室墙体采用打斜孔9自排水。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