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360阅读:35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植屋面排水及水循环利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种植屋面就是在平屋顶上种植植物,借助栽培介质隔热及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双重功效来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屋面绿化是发达国家十分注重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对减少热岛效应、净化空气、降解空中浮尘、整合城市环境、营造和谐社会都有良好的效果,随着屋面绿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本上能实现节水绿化,并能保持常年见绿。

相对于传统屋面,种植屋面在防水、抗裂、细部作业等方面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完善种植屋面的施工方法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在种植屋面系统的实施过程中雨水的清理一直是一个难题。

CN201521064625.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虹吸排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的生态透水地坪,在土基上设置粗石垫层、细石垫层、透水混凝土层,过滤后的水经虹吸系统排出,该方案解决了种植屋面排水问题,减少雨水的堆积问题,但是虹吸系统设置未考虑同一平面内的积水如何收集。

CN201310154779.8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种植屋面排水结构,包括屋面结构层、种植土层、排水口、雨水斗、排水管,及井壁围成,可以减少屋面雨水斗的数量,降低工程造价和屋面漏水的风险。但是该排水结构仅仅依靠结构坡度排水,容易造成结构层坡度不够雨水积累,从而导致屋面不能有效排水,破坏屋面整体结构。

CN201610002328.6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零坡度防护虹吸排水收集系统,利用虹吸排水系统,采用高分子材料及构造达到排水的效果,解决雨水堆积问题,降低了屋面渗漏的概率。但是该系统采用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形片等所需材料不易寻找,且设置多个观察井,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种植屋面排水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增大排水效率,实现了雨水回收循环利用,又解决了种植屋面系统雨水堆积排水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在地库顶板上的砂浆找平层、SBS防穿刺防水卷材、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细石混凝土找坡层、卵石找平层、无纺布过滤层、种植土层、植被层,还包括作为排水层的砖砌排水沟和由排水管及蓄水池构成的虹吸排蓄水层,所述细石混凝土找坡层双面放坡,坡度i=4‰-6‰,砖砌排水沟设置在细石混凝土找坡层的坡底,砖砌排水沟坡度i=4‰-6‰,同样两面放坡,排水管置于砖砌排水沟内,排水管的出水口连接地库外墙外侧的蓄水池。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管包括一根排水主管、两根排水小管以及排水支管,砖砌排水沟包括排蓄水槽和钢丝网片盖板,钢丝网片盖板覆盖在钢丝网片盖板顶部(防止大粒径泥沙碎石落入砖砌排水沟);所述排水主管、排水小管均置于砖砌排水沟的排蓄水槽内,排水主管端部采用钢丝网片封堵(防止大粒径泥沙碎石进入),排水主管周圈与排水支管采用热熔法连接,排水支管分布于细石混凝土找坡层上,卵石找平层覆盖排水支管(排水支管处于卵石找平层内)。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主管还设置有直径逐渐变小的第一排水主管变径节和第二排水主管变径节,排水主管经第一排水主管变径节和第二排水主管变径节后的下水口接入地库外墙外侧的蓄水池(二次变径增大了虹吸系统的工作效率)。

按上述方案,所述排水小管的下水口也接入地库外墙外侧的蓄水池。

按上述方案,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层透气管,排水层透气管埋置于种植土层并延伸至砖砌排水沟中,排水层透气管顶部采用不锈钢丝网片绑扎封堵。

按上述方案,所述种植土层约500~550mm厚,卵石找平层约50~55mm厚,厚细石混凝土找坡层约100~110mm厚,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约40~45mm厚、强度C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砂浆找平层在地库顶板上做基层处理、砂浆抹平,铺贴SBS防穿刺防水卷材,然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作为保温层;然后在保温层上浇筑细石混凝土找坡层作为防水层,在细石混凝土找坡层坡底设置砖砌排水沟作为排水层,排水层设置由排水管构成的虹吸排蓄水层,排水主管经过变径后直径变小,增大虹吸力度,排水小管作用在于:当砖砌排水沟内的水流较小时,排水主管不能达到虹吸排水的条件,此时由排水小管完成虹吸排水,当水流过大时排水主管和排水小管一起进行排水;排水管的排水主管和排水小管端部连接地库外墙外侧蓄水池,蓄水池的水经沉淀后可用于二次灌溉、喷洒路面,既实现了雨水回收循环利用,又解决了种植屋面系统雨水堆积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排水主管与排水支管相结合的方式增大了排水的能力,排水支管外部布满孔洞,增大了排水的效率,本系统能有效的解决雨水过多时排水不彻底的情况;

2、排水主管采用二次变径增大了虹吸系统的工作效率,防止虹吸系统吸力不足的问题;

3、放坡层放坡与砖砌排水沟放坡垂直设置,增加了排水的效率。

4、排水系统的虹吸排蓄水层与外部蓄水池相结合,蓄水池内水经沉淀后用于二次灌溉或喷洒路面,为一套水循环利用系统,既实现了雨水回收循环利用,又解决了种植屋面系统雨水堆积的问题;

5、采用排水主管与排水小管相结合的措施,当砖砌排水沟内水平面过低排水主管不能进行虹吸排水时候通过排水小管进行虹吸排水,进一步增大了虹吸排水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虹吸排蓄水层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砖砌排水沟处节点详图;

图中,1-植被层、2-种植土层、3-无纺布过滤层、4-卵石找平层、5-细石混凝土找坡层、6-排水主管、61-第一排水主管变径节、62-第二排水主管变径节、63-钢丝网片、64-排水小管、7-排水支管、8-砖砌排水沟、81-排蓄水槽、82-钢丝网片盖板、9-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10-SBS防穿刺防水卷材、11-砂浆找平层、12-地库顶板、13-蓄水池、14-地库外墙,15-排水层透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在地库顶板12上的砂浆找平层11、SBS防穿刺防水卷材1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9、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卵石找平层4、无纺布过滤层3、种植土层2、植被层1,还包括作为排水层的砖砌排水沟8和由排水管及蓄水池13构成的虹吸排蓄水层,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双面放坡,坡度i=4‰-6‰,坡顶与坡底水平距离约20m,砖砌排水沟8设置在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的坡底,砖砌排水沟8坡度i=4‰-6‰,同样两面放坡,排水管置于砖砌排水沟8内,排水管的出水口连接地库外墙14外侧的蓄水池13。

如图2~图3所示,排水管包括一根排水主管6、两根排水小管64以及排水支管7,砖砌排水沟8包括排蓄水槽81和钢丝网片盖板82,钢丝网片盖板82覆盖在钢丝网片盖板82顶部(防止大粒径泥沙碎石落入砖砌排水沟8);排水主管6、排水小管64均置于砖砌排水沟8的排蓄水槽81内,排水主管6端部采用钢丝网片63封堵防止大粒径泥沙碎石进入,排水主管6周圈与排水支管7采用热熔法连接,排水支管7分布于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上,卵石找平层4覆盖排水支管7(排水支管7处于卵石找平层4内)。

排水主管6还设置有直径逐渐变小的第一排水主管变径节61和第二排水主管变径节62,排水主管6经第一排水主管变径节61和第二排水主管变径节62后的下水口接入地库外墙14外侧的蓄水池13(二次变径增大了虹吸系统的工作效率)。

排水小管64的下水口也接入地库外墙14外侧的蓄水池13。

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层透气管15,排水层透气管15埋置于种植土层2并延伸至砖砌排水沟8中,排水层透气管15顶部采用不锈钢丝网片绑扎封堵。

本实用新型基于虹吸系统的种植屋面排水系统的施工步骤如下:

1)将地库顶板12清理干净,铺砂浆找平层11,待砂浆找平层11达到一定强度下铺贴3+4SBS防穿刺防水卷材10,浇筑40mm厚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9;

3)细石混凝土防水保护层9达到规定强度后在上面浇筑100mm厚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双面放坡,坡度i=4‰-6‰,坡底设置砖砌排水沟8,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坡顶与坡底水平距离20m,砖砌排水沟8沿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平面内垂直方向放坡,坡度i=4‰-6‰,砖砌排水沟8的排蓄水槽81顶部采用钢丝网片盖板82覆盖防止大粒径泥沙碎石落入砖砌排水沟8;

4、排蓄水槽81内安装PVC排水主管6、PVC排水小管64,PVC主排水管6、PVC排水小管64端部采用钢丝网片63封堵,在PVC主排水管6四周连接排水支管7,排水支管7为PVC滤水管,管壁有细小孔洞,增大排水效率,排水主管6与排水支管7之间采用热熔连接,排水主管6经第一排水主管变径节61和第二排水主管变径节62后与地库外墙14外侧蓄水池13相连,排水主管6经过变径后直径变小,增大本系统的虹吸力度;排水小管64作用在于:当砖砌排水沟5内的水流较小时,排水主管6不能达到虹吸排水的条件,此时排水小管64可以完成虹吸排水,当水流过大时排水主管6和排水小管64可一起就行排水,如图2、图3所示;

5)100mm厚细石混凝土找坡层5上铺贴50mm厚卵石层4,排水支管7处于卵石层4内,卵石粒径粗细结合均匀布于找坡层5上;

6)虹吸蓄排水层上铺200g/m2无纺布过滤层3,防止500mm种植土层2水土过分流失,种植土层2上部为植被层1,排水层透气管15埋置于种植土层2并延伸至砖砌排水沟8中,排水层透气管15顶部用不锈钢丝网片绑扎封堵。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