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砌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1888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砌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型砌砖。



背景技术:

建筑砌砖是建筑领域常用的材料。而砌砖施工通常包括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挂准线等工序;抄平,砌砖墙前,先在基础面上按标准的水准点定出各层标高,并用水泥砂浆抄平;放线,建筑物地层墙身可按龙门板上轴线定位钉为准拉麻线,沿麻线挂下线捶,将墙身中心轴线放到基础面上,并根据此墙身中心轴线为准弹出纵横墙身边线,并定出门洞口位置。

目前,公开号为CN2030498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砌砖,包括砌砖本体,在砌砖本体上设有预埋各种管线的凹槽,凹槽为贯穿砌砖本体的通槽,且凹槽底部的砌砖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层与凹槽底部平行的隔音材料层;所述砌砖本体的两侧都安装有相应配合的安装槽和卡条;所述砌砖本体上下两面还分别设置有至少一组凸起和凹孔。

这种砌砖,通过在砌砖本体上设置的各种凹槽以及砌砖本体两侧安装的安装槽和卡条,另外,还在砌砖本体上下两个面安装了至少一组的凸起和凹孔,虽然方便了各种管线的安装,但是,相对的在实际使用时,砌砖在搬运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凸起磨断,并且需要在砌砖的的表面涂上水泥层后再进行堆叠,这么一来,相邻之间的砌砖凸起很难和凹孔紧密贴合,更主要的是在纵向上相邻的砌砖不能得到牢固的结合,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砌砖,其具有纵向结合稳固,防撞击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轻型砌砖,包括砌砖本体,所述砌砖本体的上下表面均设有加固槽组件,所述加固槽组件包括第一加固槽以及至少两个第二加固槽,所述第一加固槽和第二加固槽相对在砌砖本体同一面安装在两侧,所述第二加固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三加固槽以及加固梁,所述第三加固槽的底面与第一加固槽的底面处同一平面设置。

如此设置,在叠合之前会在砌砖叠合面上涂抹水泥层,将水泥层添加至第一加固槽内,水泥层会渗入第三加固槽内,随后将砌砖本体进行堆叠,相邻之间的砌砖本体第一加固槽对准第二加固槽位置,等到水泥层干燥后,在第三加固槽的作用下,砌砖本体与相邻的砌砖本体之间具有很好的纵向抓力,能有效的提高墙体的牢固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加固槽呈条状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固槽呈水平排布设置在砌砖本体上相对同侧面的第一加固槽的另一侧。

如此设置,将第二加固槽设置为水平排布,在于相邻的砌砖本体结合后,第二加固槽提供的支撑作用力能有效的对第一加固槽进行效果提升作用,并且在受力时,能很好的分担作用力,对加固梁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梁架设在第一加固槽内形成若干小槽口,所述加固梁的上表面与砌砖本体上表面平齐,下表面与第一加固槽的底面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加固梁与第一加固槽底面之间能很好的渗入水泥层,水泥层与砌砖本体之间的结合更有抓地力,并且加固梁能起到更好的加固作用,使整体稳固效果最优化。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槽内加固梁呈十字形,形成的小槽口大小相同设置。

如此设置,呈十字形的加固梁能将水泥层在砌砖本体内分摊均匀,并且能有效的将小槽口设置为大小相等的结构,使得加固梁在砌砖本体内部的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第一加固槽底面相对小槽口位置设有若干加固柱。

如此设置,通过加固柱的填充,水泥层与砌砖本体的结合更为紧密,并且在加固柱的作用下,能对加固梁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砌砖本体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若干所述加固柱的高度均与第一加固槽的深度相等设置。

如此设置,最大程度上保护加固梁,是砌砖本体的使用寿命最优化。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柱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朝向均指向同侧面的第二加固槽。

如此设置,在通孔的作用下,能很好的提高加固柱与水泥层的结合,并且与第二加固槽的结合下,能很好的提高相邻砌砖本体的结合牢固程度,从而使得墙体的抗撞击性更强。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梁的厚度与第一加固槽减去第三加固槽的厚度相等设置。

如此设置,合理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三加固槽与第一加固槽的底部渗入的水泥层量均衡,从而加固梁在第一加固槽中能跟好的支撑第一加固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槽和加固梁的沿口均设置为倒角。

如此设置,倒角的设置结构,方便水泥层更好的渗入,并且相邻的砌砖结合后抵触层水泥的面积更大,从而,结合更为稳定。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砌砖本体长边两侧设有反光材料层,所述反光材料层均匀的覆盖在砌砖本体的表面。

如此设置,在反光材料层的作用下,夜晚时刻能有效的起到良好的标示作用,避免车辆等装上墙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与相邻的砌砖本体能够紧密结合,并在纵向方向上能很好的起到抓力作用,提高砌墙的抗撞击性能;

2、整体结构设计材料用量低,起到良好的环保效果;

3、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并且砌成墙体具有很好的隔热和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砌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砌砖正视上表面或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砌砖纵向沿加固柱所处位置切下的剖面图;

图4是实施例砌砖在图3中A区域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砌砖在图4中B区域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砌砖本体;2、加固槽组件;21、第一加固槽;22、第二加固槽;23、第三加固槽;3、加固梁;4、小槽口;5、加固柱;6、通孔;7、反光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轻型砌砖,是以硅酸盐为成分的制成的轻质砖,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添加铝粉,并通过蒸汽加压实现氧化钙与二氧化硅水化反应并由化学反应2Al+Ca(OH)2+2H2O==Ca(AlO2)2+3H2产生氢气,使得砖头内部有气孔并呈现蜂窝煤状,随后,通过切割工具切割成需要的形状。

这种砌砖包括了砌砖本体1和设置在砌砖本体1长边两侧的反光材料层,反光材料层均匀的覆盖在砌砖本体1的表面;砌砖本体1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加固槽组件2,加固槽组件2包括了第一加固槽21和至少两个第二加固槽22组成,相对的设置在两侧,一般的,在上表面为第一加固槽21,在下表面相对称设置的是第二加固槽22;其中,第一加固槽21在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加固槽23,并且,第三加固槽23的底面与第一加固槽21的底面处同一平面设置,另外,第二加固槽22一般呈条状设置,并且相邻的第二加固槽22呈水平排布设置在砌砖本体1上相对同侧面的第一加固槽21的另一侧。

更进一步的,在第一加固槽21内还加设有加固梁3以及多个加固柱5,加固梁3在第一加固槽21内分隔出多个小槽口4,通常加固梁3由横竖交错的多根梁形成,形成的每个小槽口4的大小均相同,多个加固柱5均设置在第一加固槽21的底面上,且均匀的分布在每个小槽口4内,另外,所有的加固柱5的高度与第一加固槽21的深度均设置为相同;一般第一加固槽21开设呈长方形,加固梁3设置为十字形加设在第一加固槽21内壁上,相对的,第一加固槽21和加固梁3的沿口均设置为倒角,并且在实际安装时,上下方向相邻的砌砖堆叠时,加固柱5与相邻砌砖上的第二加固槽22的位置相对应,竖直的加固柱5与第二加固槽22在同一竖直平面上。

加固梁3架设在第一加固槽21内,上表面与砌砖本体1上表面平齐,下表面与第一加固槽21的底面间隔设置,最好的,将加固梁3的厚度与第一加固槽21减去第三加固槽23的厚度设置为相等。

最后,在加固柱5上还可以采用插针开设若干个通孔6,一般的通孔6在加固柱5上呈均匀的分布,并且通孔6的朝向均指向同侧面的第二加固槽22。

效果原理:

在砌墙工作中,采用三一砌砖法通过一顺一丁、三顺一丁等方法进行施工,堆叠时,通过将砌砖本体1堆叠,并且在砌砖本体1上开设的第一加固槽21与相邻的砌砖本体1表面的第二加固槽22相叠合,在叠合之前会在砌砖叠合面上涂抹水泥层,将水泥层添加至第一加固槽21内,水泥层会渗入第三加固槽23以及通孔6内,随后完成叠合动作,第一加固槽21相对第二加固槽22的位置重合,能对加固柱5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水泥干燥后,相邻的砌砖本体1之间在第三加固槽23的作用下,与下方或上方的砌砖本体1紧密结合,能很好的在纵向方向上起到抓力作用,从而实现纵向结构稳固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