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整体连接强度的建筑用节能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901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整体连接强度的建筑用节能墙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整体连接强度的建筑用节能墙板。



背景技术:

在节能墙板,尤其是可活动式的节能墙板领域,有2个主要的功能性研究方面:保温和防火。墙板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大大减少建筑整体结构的采暖能耗,墙体的采暖能耗一般来说占据总能耗的32%~36%;而良好的防火性能,则是出于安全的必然考虑。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墙板结构,往往都是采用单纯的各个层结构之间的简单粘结来构成整体连接,但是由于保温材料和防火材料的多样性和粘结性能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节能墙板的整体连接强度会有所下降,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层与层之间的滑动、脱落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整体连接强度的建筑用节能墙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整体连接强度的建筑用节能墙板,包括外面板层、胶黏剂层、保温层、防火层和内面板层,在内面板层上凸起固接有至少1个镶嵌体,镶嵌体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在外面板层上设置有数量、位置与所述镶嵌体对应的插入体,插入体为实心圆柱体;所述保温层和防火层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优选地,外面板层和内面板层为木质人造板或者金属装饰板,胶黏剂层所用胶黏剂为无溶剂环氧树脂基双组份交联固化型胶黏剂或者砂浆,保温层由聚苯乙烯泡沫材料构成,防火层为由阻燃型聚苯乙烯颗粒制成的板层。

优选地,内面板层与镶嵌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插入体的截面直径小于镶嵌体的截面内直径。

优选地,通孔的位置与镶嵌体的位置对应。

优选地,镶嵌体、插入体、通孔均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镶嵌体和插入体的设置,改变了以往的节能墙板单纯靠层与层之间的粘合剂粘合的连接方式,在保留了绝大部分的保温和防火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节能墙板的整体连接强度,长时间使用的效果更良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该节能墙板结构拼装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节能墙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插入体和外面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外面板层-1;胶黏剂层-2;保温层-3;防火层-4;内面板层-5;镶嵌体-6;插入体-7;通孔-8。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整体连接强度的建筑用节能墙板,包括外面板层1、胶黏剂层2、保温层3、防火层4和内面板层5。

外面板层1和内面板层5由木质人造板或者金属装饰板制成,胶黏剂层2所用胶黏剂为无溶剂环氧树脂基双组份交联固化型胶黏剂或者砂浆,保温层3由聚苯乙烯泡沫材料构成,防火层4为由阻燃型聚苯乙烯颗粒制成的板层。

如图2-3所示,在内面板层5的内表面上凸起固接有4个镶嵌体6,镶嵌体6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在外面板层1的内表面,设置有4个位置与镶嵌体6对应的插入体7,插入体7为与内面板层5一体成型的实心圆柱体,插入体7的截面直径小于镶嵌体6的截面内直径。

所述保温层3和防火层4上分别设置有4个直径稍大于镶嵌体6截面外径的通孔8,通孔8的位置与镶嵌体6的位置对应。

镶嵌体6的高度与插入体7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取。

外面板层1与插入体7之间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形式固接,但是这时候墙板的防火性能会有所下降,尤其是当外面板层1采用木质材料时,但是墙板的整体连接强度会较高;插入体7也可以采用耐火材料,例如陶瓷等,然后通过粘结剂固接在外面板层1上,这时候虽然墙板整体连接强度有所下降,但是防火性能会更好,具体采用哪种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该节能墙体板拼装时,首先将防火层4穿过镶嵌体6叠置在内面板层5上,内面板层5与防火层4之间通过胶黏剂粘结;待固化成型后,类似地将保温层3叠置粘结在防火层4上(为了视图的清晰,内面板层5与防火层4之间、防火层4与保温层3之间的胶黏剂未在图中示出);随后,在保温层3的上表面上涂覆出胶黏剂层2,同时在镶嵌体6内注入胶黏剂,将外面板层1的插入体7对准插入镶嵌体6中,等待胶黏剂固化成型,拼装完成。上述胶黏剂为无溶剂环氧树脂基双组份交联固化型胶黏剂或者砂浆

本实用新型通过镶嵌体和插入体的设置,改变了以往的节能墙板单纯靠层与层之间的粘合剂粘合的连接方式,在保留绝大部分的保温和防火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节能墙板的整体连接强度,长时间使用的效果更良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