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8235阅读:3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风格和结构不断的创新,建筑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的提高。

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在架体侧布置满堂式脚手架的方法,但是这种传统的满堂式脚手架不适合跨度较大的建筑物的施工,因为跨度较大,需要铺设的脚手架的面积较大,安装成本过高,施工效率低。

现有的可参考申请号为201420251725.3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颖施工马道,包括两道平行的马道框边,固定在马道框边上的扶栏和一组踏板,马道框边的上端固定有挂钩,下端固定有支座,扶栏是由钢筋焊接而成的网架结构,踏板是由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互相焊接而成的矩形框架,踏板之间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水平固定在马道框边之间,踏板的中部自上而下连接有一排加固支撑架。克服了传统马道制作成本高且不易制作的缺点,解决了降低人力物力投入量和成本的技术问题。由于各结构之间焊接而成,一旦焊接固定成型,体积和尺寸均不易发生变化,不同的施工环境需要制作不同尺寸的马道,暂时不使用时不便于储存,也不易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另外一种结构的便于灵活使用的马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马道,包括架体,架体上放置移动踏板,架体包括至少两个挂架,挂架包括竖直杆和水平杆,竖直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施工钢管连接的连接部,竖直杆的另一端与水平杆的端头固接,竖直杆和水平杆相互垂直,移动踏板的下表面与水平杆抵接,连接部与竖直杆之间设置有供连接部沿着竖直杆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滑移组件,连接部与竖直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锁紧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施工钢管可能会有高低不同的现象产生,通过滑移组件调节连接部在竖直杆上的位置,再通过锁紧组件将连接部和竖直杆固定,以便使得两个挂架挂在不同高度的施工钢管上后,两个挂架上的水平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工人将挂架通过连接部挂在施工钢管上,竖直杆周向侧壁与施工钢管抵接,使得挂架稳定的固定在施工钢管上,两个水平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将移动踏板放置在两个水平杆上,工人踩在移动踏板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工人可以向前继续放置挂架,在新的挂架与其相邻的挂架之间继续铺设移动踏板,工人可以继续前行。该结构连接稳定,使用灵活,体积小巧,便于重复利用。

较佳的,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竖直杆端头、向远离水平杆的方向弯折的挂钩,挂钩内壁与施工钢管的外壁相适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将挂钩由施工钢管的上方挂在施工钢管上,当工人踩在移动踏板上时,移动踏板给水平杆向下的压力,水平杆给竖直杆向下的拉力,竖直杆带动挂钩稳稳的压在施工钢管顶部,挂钩与施工钢管的摩擦力限制挂钩的来回移动,较为稳定。当需要将挂架移走时,直接将挂架向上移动,使得挂钩由施工钢管的上方离开施工钢管,方便快捷。

较佳的,所述滑移组件包括固设在在竖直杆上的滑轨,滑轨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滑轨上滑移连接有滑块,滑块与连接部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滑块在滑轨上滑移运动,带动连接部沿着滑轨的长度方向滑移运动,以改变连接部与水平杆之间的距离。滑块与滑轨的滑移配合稳定,顺滑,避免连接部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偏移。

较佳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设置与滑块固接的锁紧板,锁紧板上设置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端头与滑轨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拧紧锁紧螺栓时,锁紧螺栓的端头紧紧的与锁紧板抵接,摩擦力使得滑块无法相对于滑轨滑移运动,使得连接部相对于竖直杆的位置固定。

较佳的,所述锁紧螺栓与滑块之间设置有防丢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连接部的位置时,锁紧螺栓从锁紧板上拧下,防丢链能够使得拧下来的锁紧螺栓与滑块之间依旧保持连接状态,避免在移动连接部的过程中,锁紧螺栓产生丢失。

较佳的,所述锁紧螺栓的远离滑轨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环状的置链槽,置链槽内设置有同轴线的环状的防丢环,防丢链的一端与防丢环固接,另一端与滑块固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安装或拆卸锁紧落时,都需要旋转锁紧螺栓,当旋转锁紧螺栓时,锁紧螺栓能够在防丢环内沿着自身轴线转动,置链槽避免防丢环从锁紧螺栓上脱落。减小转动锁紧螺栓的过程中防丢链自身缠绕打结的现象产生。

较佳的,所述置链槽内滚动连接有若干滚珠,滚珠与防丢环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珠能够减少置链槽与防丢环之间的摩擦力,当旋转锁紧螺栓时,锁紧螺栓带动滚珠移动,滚珠受防丢环的阻碍,不断的滚动,能够使得转动锁紧螺栓更加顺滑,操作方便。

较佳的,所述移动踏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凸棱,凸棱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水平杆位于相邻两凸棱之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杆卡在两个凸棱之间,能够避免移动踏板在水平杆上沿着移动踏板的长度方向滑动,使得移动踏板更加稳定,进一步保证工人的施工安全。

较佳的,所述水平杆由槽钢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槽钢具有较为平整的侧壁,便于移动踏板的放置,更加稳定。

较佳的,移动踏板的上表面固定铺设有防滑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大移动踏板上表面与工人脚部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移动踏板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工人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灵活,体积小巧,便于重复利用,保证工人的施工安全;给工人提供便利,节省人力,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马道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马道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了体现置链槽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挂架;11、竖直杆;12、水平杆;2、移动踏板;21、防滑垫;22、凸棱;3、挂钩;4、滑移组件;41、滑轨;42、滑块;5、锁紧组件;51、锁紧板;52、锁紧螺栓;6、防丢链;61、置链槽;62、滚珠;63、防丢环;7、施工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马道,如图1所示,马道安装在施工钢管7上,包括架体和放置在架体上的移动踏板2。架体至少包括两个挂架1,才能够支撑起一个移动踏板2。

挂架1呈L形,包括相互固接的竖直杆11和水平杆12。竖直杆11竖直设置,竖直杆11的底端与水平杆12靠近施工钢管7的一端固接。水平杆12水平设置,水平杆12为槽钢,截面呈N形,其顶部为水平的平面。其远离竖直杆11的端头向远离施工钢管7的方向延伸。

结合图2,在竖直杆11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施工钢管7的连接部,连接板为挂钩3,挂钩3的内壁呈弧状,与施工钢管7的顶部的外壁贴合。挂架1通过挂钩3挂在施工钢管7上,竖直杆11靠近施工钢管7的侧壁与下方的施工钢管7抵接。

如图3所示,挂钩3与竖直杆11之间设置有滑移组件4和锁紧组件5。滑移组件4包括固设在竖直杆11上的滑轨41,滑轨41固设在竖直杆11远离水平杆12的侧壁上,滑轨41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杆11的长度方向平行,滑轨41上滑移连接有滑块42。锁紧组件5包括固设在滑块42上的锁紧板51,锁紧板51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2,锁紧螺栓52的端头与滑轨41紧紧的抵接,将锁紧板51向靠近滑轨41的方向压去,由于锁紧板51与滑块42固定连接,锁紧螺栓52将滑块42紧紧的压在滑轨41上,滑块42无法在滑轨41上沿着滑轨41的长度方向滑移运动,将挂钩3在竖直杆11上的位置固定。

结合图4,在滑块42和锁紧螺栓52之间连接有防丢链6,防丢链6的一端与滑块42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固接有防丢环63,在锁紧螺栓52的轴向侧壁上开设有置链槽61,置链槽61内滚动设置有若干滚珠62,防丢环63卡入置链槽61内,防丢环63的内壁与滚珠62外壁抵接。当旋转锁紧螺栓52时,防丢环63可以相对于锁紧螺栓52转动而不会沿着锁紧螺栓52的轴向滑移。

回看图2,移动踏板2呈长方形,移动踏板2的上表面固设有防滑垫21,防滑垫21由天然橡胶制成,提供给工人脚部较大的摩擦力,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移动踏板2的下表面均匀的间隔设置有若干凸棱22,两个相邻的凸棱22之间的距离正好等于水平杆12的宽度,将移动踏板2放置在水平杆12上时,两个水平杆12均正好卡在两个凸棱22之间。水平杆12的两个侧壁分别与凸棱22的侧壁抵接。能够使得两个挂架1和一个移动踏板2之间相对固定。将两个挂架1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得水平杆12卡在移动踏板2下表面中间位置的凸棱22之间也可以,也能够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水平杆12位于移动踏板2长度方向的两端,这样会使得移动踏板2最为稳定。

其中,施工时,回看图1,施工钢管7可能会有高低不同的现象产生,通过滑移组件4调节连接部在竖直杆11上的位置,再通过锁紧组件5将连接部和竖直杆11固定,以便使得两个挂架1挂在不同高度的施工钢管7上后,两个挂架1上的水平杆1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工人先将两个挂架1间隔一定距离挂在施工钢管7上。然后将移动踏板2放置在水平杆12上,使得水平杆12正好卡在两个凸棱22之间。若不能够使得两个水平杆12都卡在凸棱22之间,移动靠近自己的那个挂架1的相对位置即可,直至位置合适。工人踩到移动踏板2上,防滑垫21能够增加工人脚部与移动踏板2的摩擦力,使得工人不易滑倒。若马道的长度不够,工人可以踩在移动踏板2上,继续向施工钢管7上挂两个架体,循环上述步骤。由于移动踏板2呈长方状,两个移动踏板2可以紧密相连,没有缝隙。使得工人在马道上走更加稳定,在马道上施工更加快速,达到了便于工人施工时灵活使用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