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199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在施工现场为工人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建筑领域的术语,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者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脚手架制作材料通常有竹、木、钢管或者合金材料。目前在部分工程中也将脚手架当做模板使用,目前所使用的脚手架主要是采用钢管、连接卡件以及其他按照预定的规格进行搭设,无法在搭设的过程中在现有的架体上临时增设所需的固定结构,而且结构复杂,在组装及拆卸的过程中均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工,就单个施工人员而言劳动强度高;同时组装时架体不同部位连接结构的一致性低,进而在组装的过程中由人为因素产生的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易导致架体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此外,传统的脚手架搭建后为固定一体式结构,当需要小范围内移动时,需要将脚手架一一拆卸,再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再次搭建,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可根据使用需要增设脚手架,且可通过水平杆进行平衡度调节,在小范围内移动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实用性强。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用脚手架。该建筑用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脚手架本体包括:第一脚手架框体和设于第一脚手架框体底侧的第二脚手架框体,第一脚手架框体包括:第一顶板架,第一顶板架四周底端垂直设有第一立杆,第二脚手架框体包括:第二顶板架,第二顶板架的四周底端垂直设有第二立杆,其中,第一立杆与第二立杆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纵向轴中心水平设有一固定隔层,固定隔层将连接管分设为上端卡接口和下端卡接口,第一立杆的底端插设于连接管的上端卡接口,第二立杆的顶端插设于连接管的下端卡接口,连接管的长度为第一立杆或第二立杆长度的三分之一。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第二立杆的底端水平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与第二立杆呈倒“T”结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调节杆的底端设有滑轮,滑轮的一侧设有滑轮固定杆,滑轮固定杆通过弧形连接件设于调节杆的一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第二顶板架上横向设有分隔杆,分隔杆将第二顶板架分设成左侧顶板架和右侧顶板架,任意一侧顶板架垂直设有多个横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横板的两端底侧设有第一竖杆,第一竖杆的底端铰接有一第一连接杆,第一竖杆的内侧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横板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第二连接杆相对于横板的一端设有一第一通孔,第一连接杆穿过第一通孔将横板固定于任意一顶板架,第一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螺纹,穿过第一通孔后通过与螺纹匹配的螺母旋转紧固于任意一顶板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第二脚手架框体的任意两对侧连接有一固定撑,固定撑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中心位置处设有连接轴且以连接轴为连接点交叉连接,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沿着连接轴30度-120度旋转。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的连接装置为销轴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的连接装置为旋转固定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的连接装置为弹簧卡设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第一脚手架框体可通过连接管重复垂直设立多次于第二脚手架框体上。第一脚手架框体和第二脚手架框体在未设有固定撑的一对侧面均设有爬梯。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脚手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可通过连接管可在第二脚手架框体的上侧垂直增设脚手架框体,可根据使用者需要增加适当数量的脚手架框体;

(2)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为可拆卸连接,需要拆卸时,直接将固定撑单独拆卸后折叠,简单快捷,且不占地方,节约了空间;

(3)当在小范围内移动时,无需将脚手架本体拆卸后搬运至其他地方再进行安装,只需要通过滑轮移动,方便,省时省力且效率高;

(4)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的连接装置有多种,可根据使用者的爱好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滑轮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连接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连接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连接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脚手架中固定撑与第二脚架框体连接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第一脚手架框体; 2-第二脚手架框体; 4-爬梯;

5-固定撑; 6-横板; 7-连接装置;

8-调节杆; 10-第一顶板架; 12-连接管;

20-第二立杆; 21-第二通孔; 22-第三立杆连接杆;

23-第二立杆连接杆; 24-第三连接杆; 25-第二顶板架;

50-第一斜撑; 51-第二斜撑; 52-连接轴;

60-第一竖杆; 61-第一连接杆; 62-第二连接杆;

80-滑轮; 81-滑轮固定杆; 82-弧形连接件;

110-第一立杆; 120-上端卡接口; 121-固定隔层;

122-下端卡接口; 201-第一立杆连接杆; 250-分隔杆;

510-端口; 611-螺母; 621-第一通孔;

2010-第三通孔; 2201-锯齿结构; 5102-弹簧底座;

5103-弹簧; 2301、2302-螺栓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可根据使用需要增设脚手架,且可通过水平杆进行平衡度调节,在小范围内移动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结构简单,拆卸方便,实用性强。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第一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手架本体,所述脚手架本体包括第一脚手架框体1和设于所述第一脚手架框体1底侧的第二脚手架框体2,所述第一脚手架框体1包括第一顶板架10,所述第一顶板架10四周底端垂直设有第一立杆110,所述第二脚手架框体2包括第二顶板架25,所述第二顶板架25的四周底端垂直设有第二立杆20,所述第一立杆110与所述第二立杆20通过连接管12连接,所述连接管12的纵向轴中心水平设有一固定隔层121,所述固定隔层121将所述连接管12分设为上端卡接口120和下端卡接口122,所述第一立杆110的底端插设于所述连接管12的上端卡接口120,所述第二立杆20的顶端插设于所述连接管12的下端卡接口122,所述连接管12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立杆110或第二立杆20长度的三分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立杆20的底端水平设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与所述第二立杆20呈倒“T”结构,通过调节杆8可调节脚手架本体的平衡度。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调节杆8的底端设有滑轮80,所述滑轮80的一侧设有滑轮固定杆81,所述滑轮固定杆81通过弧形连接件82设于所述调节杆8的一侧,当需要固定脚手架本体时,通过弧形连接件82可将滑轮80固定,弧形连接件82的自由端设有一勾形结构,当需要固定时,通过勾形结构固定,弧形连接件82可为较粗的铁丝,一侧固定于调节杆8上,另一侧用于固定滑轮固定杆81。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顶板架25上横向设有分隔杆250,分隔杆250将所述第二顶板架25分设成左侧顶板架和右侧顶板架,所述任意一侧顶板架垂直设有多个横板6,也可根据使用者需要将第二顶板架25上全部铺设有多个横板6,横板6为均匀铺设,且铺设的间隙距离小于38码鞋子的尺寸距离,使用安全可靠。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横板6的两端底侧设有第一竖杆60,所述第一竖杆60的底端铰接有一第一连接杆61,所述第一竖杆60的内侧设有第二连接杆62,所述第二连接杆62的一端与所述横板6通过第一螺栓62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2相对于所述横板6的一端设有一第一通孔621,所述第一连接杆6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21将所述横板6固定于所述任意一顶板架,所述第一连接杆61的自由端设有螺纹,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21后通过与所述螺纹匹配的螺母611旋转紧固于所述任意一顶板架,螺母611套设于螺纹上并向内旋转将横板6固定锁紧于任意一顶板架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脚手架框体2的任意两对侧连接有一固定撑5,所述固定撑5包括第一斜撑50和第二斜撑51,所述第一斜撑50和所述第二斜撑51中心位置处设有连接轴52且以所述连接轴52为连接点交叉连接,所述第一斜撑50和所述第二斜撑51沿着连接轴5230度-120度旋转。固定撑可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脚手架框体1可通过所述连接管12重复垂直设立多次于所述第二脚手架框体2上。所述第一脚手架框体1和所述第二脚手架框体2在未设有固定撑的一对侧面均设有爬梯4。

如图6所示,固定撑5与所述第二脚架框体2的连接装置7为销轴固定连接。第二立杆20的一侧设有第一立杆连接杆201,所述第一立杆连接杆201上设有第二通孔21,所述第二斜撑51的两端设有第三通孔2010,第二通孔21与第三通孔2010的直径一致,第二通孔21与第三通孔2010贯穿设有一销轴,在销轴的两侧通过固定块将第二立杆20和第一立杆连接杆201固定连接,拆卸时,只需将固定块向外侧取出,即可拆卸,第一斜撑50的结构以及连接装置与第二斜撑51的一致。

至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建筑用脚手架介绍完毕。

二、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脚手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撑5与所述第二脚架框体2的连接装置以及固定撑5的结构。

如图7所示,固定撑5与所述第二脚架框体2的连接装置7为旋转固定连接。第二立杆20上设有第二立杆连接杆23,第二立杆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结构2301、2302与第二立杆20以及第三连接杆24旋转连接,固定撑5在距离两端边缘处20-50cm处开设有一孔,使用时,将第二立杆连接杆23贯穿于孔,通过旋转第三连接杆24将第二斜撑51固定,拆卸时,将螺栓松开,第二立杆连接杆23和第三连接杆24均可拆卸,单独收纳整理,第一斜撑50的结构以及连接装置与第二斜撑51的一致。

至此,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建筑用脚手架介绍完毕。

三、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脚手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固定撑5与所述第二脚架框体2的连接装置以及固定撑5的结构。

如图8和图9所示,固定撑5与所述第二脚架框体2的连接装置7为弹簧卡设连接,第二斜撑51的两端设有弹簧底座5102,弹簧底座5102上设有弹簧5103,第二立杆20上设有第三立杆连接杆22,第三立杆连接杆22的一端通过螺栓结构与第二立杆20连接,另一端端面设有锯齿结构2201,第二斜撑51上设有与锯齿结构2201匹配的端口510,使用时,将第三立杆连接杆22插设在第二斜撑51内,锯齿伸出端口510,将第二立杆20与第二斜撑51连接,第三立杆连接杆22的直径小于第二斜撑51的结构。第一斜撑50的结构以及连接装置与第二斜撑51的一致。

至此,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一种建筑用脚手架介绍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这些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