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73883发布日期:2018-08-01 00:4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群体高层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高层建筑通常在每栋单体建筑内除了功能空间(如居住、办公、酒店等等)外,还需要辅助空间以设置电梯、给排水、燃气、空调、电气等垂直设施。每幢高层建筑也都是独立建设,自成一体。传统高层建筑发展至今最大的问题在于单幢高层建筑高度越高,电梯等垂直设施所需面积越大,有效使用面积越小,候梯时间越长,防火疏散越难,而人们在超高的笼子里,是不会感到安全舒适的。超高建筑的发展似碰到了瓶颈,瓶颈就是如何提高超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安全性、舒适性。

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城市通常用市政道路将城市用地分成很多块,在每块用地上独立建设各类功能的建筑物。市政道路提供了不同城市用地间的交通联系,路面下也埋设了给排水、燃气、空调、电气、通讯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的公共管网。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在平面上也不断膨胀,市政道路及其下方的市政基础设施管网也需要不断地延伸、扩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宝贵的农业用地或自然土地被占用,城市平面变得巨大,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投资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辅助空间面积偏大而使用效率偏低、耗能很大、垂直交通时间长、防火防灾困难、安全性舒适性差,以及城市平面不断膨胀,交通拥堵、基础设施投资浩大的缺陷,提供一种群体高层建筑体系。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群体高层建筑体系,所述群体高层建筑体系包括若干单体建筑,若干所述单体建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单体建筑内均沿所述单体建筑的高度方向设有区内交通设施和区内管线,其特点在于,所述群体高层建筑体系还包括:

公共筒体,所述公共筒体用于设置主干交通设施和主干管线,且若干所述单体建筑沿所述公共筒体的周向分散间隔分布;

托盘空间结构体,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连通于所述公共筒体和每一所述单体建筑之间,且若干所述单体建筑之间也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连通;

其中,市民动线沿所述主干交通设施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至所述单体建筑,再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至所述单体建筑的各楼层;管线通路沿所述主干管线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至所述单体建筑,再通过所述区内管线至单体建筑的各楼层。

这样,通过托盘空间结构体将原本分立的每一单体建筑连通起来,托盘空间结构体成为共享空间,主干交通设施和主干管线设置于公共筒体,通过公共筒体承担主要的交通、管线设施功能。

较佳地,所述单体建筑由若干楼层模块沿所述单体建筑高度方向叠合而成,相邻所述楼层模块间互不相通,所述楼层模块包括托盘空间楼层和若干居住楼层,在每一所述楼层模块中,所述托盘空间楼层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连通,所述居住楼层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和区内管线与所述托盘空间楼层连通,相邻所述单体建筑的所述托盘空间楼层相互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连通。

较佳地,所述单体建筑由若干楼层模块沿所述公共筒体高度方向悬挂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而组成,相邻所述楼层模块间互不相通,所述楼层模块包括托盘空间楼层和若干居住楼层,在每一所述楼层模块中,所述托盘空间楼层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连通,所述居住楼层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和区内管线与所述托盘空间楼层连通,相邻所述单体建筑的所述托盘空间楼层相互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连通。

较佳地,所述单体建筑设有单体筒体,所述区内交通设施和区内管线穿设于所述单体筒体内。

较佳地,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包括:

一个托盘空间结构层,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沿所述公共筒体的周向设置,且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与每一所述单体建筑连接;

至少一个通道,所述通道连接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与所述公共筒体之间;

其中,所述市民动线沿所述主干交通设施通过所述通道,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至所述单体建筑,再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至所述单体建筑的各楼层;所述管线通路沿所述主干管线通过所述通道,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至所述单体建筑,再通过所述区内管线至所述单体建筑的各楼层。

较佳地,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包括:

至少两个托盘空间结构层,各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沿所述公共筒体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各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均相互连通;各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均沿所述公共筒体的周向设置,且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与每一所述单体建筑连接;

至少一个通道,所述通道连接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与所述公共筒体之间;

其中,所述市民动线沿所述主干交通设施通过所述通道,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至所述单体建筑,再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至所述单体建筑的各楼层;所述管线通路沿所述主干管线通过所述通道,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至所述单体建筑,再通过所述区内管线至所述单体建筑的各楼层。

较佳地,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内设有第一结构件,且所述第一结构件分别沿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的内周缘、外周缘、以及内周缘与外周缘之间分布;

和/或,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内设有第二结构件,且所述第二结构件沿所述公共筒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公共筒体,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使托盘空间结构体的结构更加稳定。

较佳地,所述群体高层建筑体系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任意两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之间设有第三结构件,所述第三结构件连接于两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之间。通过第三结构件加强了群体高层建筑体系中托盘空间结构体之间的整体刚度以及稳定性,从而加强了两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之间以及整体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垂直方向的刚度和稳定性,减轻了整体群体高层建筑底部承重支撑。

较佳地,所述区内交通设施为沿所述单体建筑高度方向设置的垂直升降的低速电梯,所述主干交通设施为沿所述公共筒体高度方向设置的垂直升降的超高速电梯。

较佳地,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一体成型于所述公共筒体与若干所述单体建筑之间。通过托盘空间结构体一体成型于公共筒体与若干单体建筑之间,使得若干单体建筑、公共筒体以及托盘空间结构体形成一整体结构,从而提高了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整体的稳定性,并提高了建筑本身的安全性,同时节省了建筑耗材。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通过本发明大大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率,大大减少建筑覆盖率,把土地尽可能还原于自然;

2.本发明提高了超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得房率从高层的70~80%提升为多层的85~88%;

3.本发明使市民可以在同一群体高层建筑体系中生活以及工作,缩短了出行时间,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4.本发明使公共筒体成为市政设施,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及管线配置效率,节约能源;

5.本发明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市民更加亲近自然;

6.本发明大大提高社区亲和力,托盘上的空中花园为市民提高了交流沟通场所;

7.本发明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托盘空间结构层可有效阻断火灾蔓延并提供避难场所;

8.本发明为高空风能、太阳能利用创造了条件;

9.通过本发明缩短了水平道路网的长度,少占土地、节约投资,方便出行;相对建造几十公里外的新城,无论从土地、投资、出行各方面来说,显然不如垂直道路几百米合算;

10.本发明通过托盘空间结构体连通不同使用功能的单体建筑,形成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联系的群体高层建筑体系,也可以说是立体城市综合体,相当比例的出行交通可在该立体的区域范围内消化,减少了城市交通量;

11.本发明节能环保,能够集约使用公交和水电设施,路径短,通风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托盘空间结构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托盘空间结构层的顶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单体建筑10

单体筒体11

区内交通设施12

楼层模块13

托盘空间楼层131

居住楼层132

公共筒体20

主干交通设施21

托盘空间结构体30

托盘空间结构层32

托盘空间结构层的顶层321

草坪322

游泳池323

通道33

第一结构件41

第二结构件42

第三结构件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图5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群体高层建筑体系,其包括若干单体建筑10,若干所述单体建筑10间隔分布,每一所述单体建筑10内均设有单体筒体11,并沿所述单体建筑10的高度方向设有区内交通设施12和区内管线。所述区内交通设施12和区内管线穿设于所述单体筒体11内。

所述区内交通设施12为沿所述单体建筑10高度方向设置的垂直升降的低速电梯。在本技术领域,速度为1米/秒及以下的电梯为低速电梯;速度为1~2米/秒的电梯为快速电梯;速度为2~5米/秒的电梯为高速电梯;速度为5米/秒以上的电梯为超高速电梯,上述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1994年6出版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91页中表1的相关内容。

所述群体高层建筑体系还包括公共筒体20和托盘空间结构体30。

所述公共筒体20用于设置主干交通设施21和主干管线,且若干所述单体建筑10沿所述公共筒体20的周向分散间隔分布。所述主干交通设施21为沿所述公共筒体20高度方向设置的垂直升降的超高速电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超高速电梯为载客量可在50人以上的带平衡重或自平衡超高速穿梭电梯,同时,该超高速电梯仅停靠托盘空间结构体30。所述主干管线为供给整个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总路的给排水、燃气、空调、电气等的总路管线。

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连通于所述公共筒体20和每一所述单体建筑10之间,且若干所述单体建筑10之间也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包括一个托盘空间结构层32以及至少一个通道33。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均沿所述公共筒体20的周向设置,且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与每一所述单体建筑10连接。

所述通道33连接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与所述公共筒体20之间。

其中,所述市民动线沿所述主干交通设施21通过所述通道33,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至所述单体建筑10,再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12至所述单体建筑10的各楼层;所述管线通路沿所述主干管线通过所述通道33,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至所述单体建筑10,再通过所述区内管线至单体建筑10的各楼层。在本实施例中,托盘空间结构层32共有一层,可作为办公、学校、医院等;或者,该层托盘空间结构层可作为绿化层,设置草坪以及如游泳池等。

这样,通过托盘空间结构体30将原本分立的每一单体建筑10连通起来,托盘空间结构体30成为共享空间,主干交通设施21和主干管线设置于公共筒体20,通过公共筒体20承担主要的交通、管线和公共设施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包括至少两个托盘空间结构层32以及至少一个通道33。各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沿公共筒体2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各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均相互连通;各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均沿所述公共筒体20的周向设置,且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与每一所述单体建筑10连接。其中,所述市民动线沿所述主干交通设施21通过所述通道33,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至所述单体建筑10,再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12至所述单体建筑10的各楼层;所述管线通路沿所述主干管线通过所述通道33,再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层32至所述单体建筑10,再通过所述区内管线至单体建筑10的各楼层。具体来说,托盘空间结构层32共有两层,可作为办公、学校、医院等。托盘空间结构层的顶层321可作为绿化层,设置草坪322以及如游泳池323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托盘空间结构层32的层数也可以是三层、四层或者其他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建筑10由若干楼层模块13沿所述单体建筑10高度方向叠合而成,相邻所述楼层模块13间互不相通,所述楼层模块13包括托盘空间楼层131和若干居住楼层132,在每一所述楼层模块13中,所述托盘空间楼层131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连通,所述居住楼层132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12和区内管线与所述托盘空间楼层131连通,相邻所述单体建筑10的所述托盘空间楼层131相互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连通。托盘空间楼层131用于公共服务。若干居住楼层132为一组团,若干组团成一市民小区,管理方便。这样,高层建筑不接地气的不舒适感得以大大改善,人际关系将更为和谐融洽。所述区内管线为供给各楼层模块13的给排水、燃气、空调、电气等的分路管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单体建筑10由若干楼层模块13沿所述公共筒体20高度方向悬挂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而组成,相邻所述楼层模块13间互不相通,所述楼层模块13包括托盘空间楼层131和若干居住楼层132,在每一所述楼层模块13中,所述托盘空间楼层131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连通,所述居住楼层132通过所述区内交通设施12和区内管线与所述托盘空间楼层131连通,相邻所述单体建筑10的所述托盘空间楼层131相互通过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一体成型于所述公共筒体20与若干所述单体建筑10之间。通过托盘空间结构体一体成型于公共筒体与若干单体建筑之间,使得若干单体建筑、公共筒体以及托盘空间结构体形成一整体结构,从而提高了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整体的稳定性,并提高了建筑本身的安全性,同时节省了建筑耗材。

本发明的主要发明点在于:若干高层的单体建筑享有垂直公共设施,也就是交通、管线设施;同时,把高层的单体建筑变为叠合的若干楼层模块。简单来说就是垂直设施市政化,以及高层建筑多层化。

具体来说垂直设施市政化就是把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筒体内的主要交通设施和管线,从高层建筑中剥离出来,集中成为市政设施,把它像道路等基础设施那样来建造。通常水平的道路是几个街区一停站,这里的垂直“道路”,是仅停靠托盘空间结构体的超高速电梯。楼层模块内的微循环只用一二个低速电梯即可,供老弱病残人士及小型装卸用,对于多数人群,上行下行几层楼,都不是大问题。这样通过群体高层建筑体系集中设置交通与管线,就把单体建筑从垂直设施的制约中解放了出来。

高层建筑多层化就是通过托盘空间结构体所形成的人工的平台,把单体建筑分段,而成为若干个楼层模块的叠合,平台上下互不连通,平台外檐悬挑出大楼外,从而阻断火灾上下飞窜。平台是交通枢纽、集散广场、社区会所和景观绿化,供若干单体建筑共享。这样,用人工的平台作为地面,改变城市无限扩张的现状,改善高层建筑的安全和舒适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基本和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其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内设有第一结构件41,且所述第一结构件41分别沿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的内周缘、外周缘、以及内周缘与外周缘之间分布。这样,托盘空间结构体30的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内设有第二结构件42,且所述第二结构件42沿所述公共筒体20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二结构件4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公共筒体20,所述第二结构件4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结构件41和第二结构件42,使托盘空间结构体30的结构更加稳定。

所述群体高层建筑体系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任意两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之间设有第三结构件43,所述第三结构件43连接于两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30之间。通过第三结构件加强了群体高层建筑体系中托盘空间结构体之间的整体刚度以及稳定性,从而加强了两相邻所述托盘空间结构体之间以及整体群体高层建筑体系的垂直方向的刚度和稳定性,减轻了整体群体高层建筑底部承重支撑。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