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内墙的吸音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33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内墙的吸音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内墙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内墙的吸音装饰结构。



背景技术:

影剧院、歌剧厅等专业设施通常需要对其内墙进行吸音处理,现有技术中,墙面吸音处理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选用成品装饰吸音材料,直接粘贴于墙面上;再一种为用龙骨将吸音材料敷于墙体,再以阻燃装饰材料罩面。第一种形式受到吸音材料发展的限制,其装饰风格单一,不能满足多样的装饰需求。第二种形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吸音降噪效果,但是满布墙体的阻燃装饰材料会反射部分声波,在实际使用时会出现回音、重音等情况,影响人们的收听效果。为了增强吸音效果,部分厂家在阻燃装饰材料上开设吸音孔,但这样既降低了罩面的阻燃效果,又影响了罩面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内墙的吸音装饰结构,在保证罩面材料阻燃效果的同时,提升其吸音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物外墙的吸音装饰结构,其特征在于,扣件与墙体的待吸音装饰处理面固定相连,扣件上设有上、下两个卡槽,上卡槽的槽口向上、下卡槽的槽口向下且两卡槽的槽底间隔布置,上卡槽卡接在上装饰板的下板边上,下卡槽卡接在下装饰板的上板边上,所述的上、下装饰板、与墙体A之间填充有吸音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存在以下技术效果:装饰板间隔设置,使两个相邻的装饰板之间形成通道,声音进入该通道内消耗能量便可以起到吸音作用,从而减少装饰板的反射声波,这样既提升了内墙的吸音效果,又保证了装饰板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装饰板的阻燃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扣件,11.上卡槽,111.上卡槽的槽底板,12.下卡槽,121.下卡槽的槽底板,13.基板,131.立板,132.通孔,20.上装饰板,30.下装饰板,40.吸音层,50.角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内墙的吸音装饰结构,结合图1和2所示,扣件10与墙体A的待吸音装饰处理面固定相连,扣件10上设有上、下两个卡槽,上卡槽11的槽口向上、下卡槽12的槽口向下且两卡槽的槽底间隔布置,上卡槽11卡接在上装饰板20的下板边上,下卡槽12卡接在下装饰板30的上板边上,所述的上、下装饰板20、30与墙体A之间填充有吸音层40。两个相邻的装饰板之间形成通道,声音进入该通道内消耗能量便可以起到吸音作用,从而减少装饰板的反射声波。装饰板间隔设置,既提升了内墙的吸音效果,又保证了装饰板的完整性,从而保证了装饰板的阻燃效果。

具体的,扣件10包括与墙面平行的基板13,上、下卡槽11、12的槽底板垂直于基板13并与其固连,上、下卡槽11、12的内侧槽壁与基板13间隔布置,上、下卡槽的槽底板111、121与基板13之间围成槽口指向远离墙面的槽型。这样的话,基板13通过螺栓连接在墙体A上,就可以实现上、下卡槽11、12与墙面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控制上、下卡槽11、12的内槽壁与基板13的间隔,可以控制吸音层40的厚度,从而满足不同的内墙隔音需求。

优选地,基板13上、下两边分别设有向墙体侧延伸的立板131,立板131与固定在墙体上的角型块50固定连接,位于上、下卡槽的槽底板111、121之间的基板13上设有连通至基板13与墙体之间区域的通孔132,所述的基板13与墙体之间填充有吸音层40。声音进入上、下卡槽的槽底板111、121之间后,从通孔132进入基板13与墙体A之间被吸音层40吸收,有效保证吸音效果。总体上来看,本发明公开的安装结构不仅安装方便,可靠性高,而且安装的装饰板、吸音材料与墙体结构紧凑合理,吸音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