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古建筑廊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古建筑廊桥的挡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全国范围内的古建筑廊桥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就桥的结构特性可分为木梁廊桥、石梁廊桥、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四大类。而木梁结构廊桥又可分为木平梁廊桥、木简支梁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撑架廊桥和木拱廊桥五种。
古建筑廊桥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老百姓在桥上休息、避风雨、集市、娱乐、祈祷等活动,但是目前古建筑廊桥的挡雨效果一般,遇到大风大雨时,造成雨水飘落到廊桥内部,使得廊桥起不到避风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古建筑廊桥的挡水结构及施工方法,该挡水结构采用相互拼接的风雨板对雨水进行遮挡,减少洒落到廊桥内部的雨水量,起到避风雨的效果,并根据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内部活动的规划位置,可以调整风雨板滑入到横向木杆上的位置,提高避风雨的效果,同时能调整风雨板滑入到横向木杆上的数量,使得风雨板组成的挡雨面积可以控制,减少风雨板的使用量,降低成本,而且根据避风雨的特殊结构,采用第一收边条和第二收边条对拼接的风雨板进行固定,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后期对风雨板的调整和更换;在安装木板上设置装饰外框,可在装饰外框中装设装饰画、雕刻品等装饰物,提高廊桥的美观性。该施工方法能快速拼接和固定风雨板,加快施工进度,便于更换破损的风雨板,提高美观性和实用性,而且部分风雨板上增设瞭望孔,满足观景需求,并可将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设置在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休息处的规划位置,提高观赏价值,而且将设有风雨板的安装木板固定到三角斜向支撑结构上,使得风雨板偏转一定角度,能增加观赏视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古建筑廊桥的挡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木板、两根横向木杆和风雨板,两根横向木杆相向设置,横向木杆固定于安装木板上;横向木杆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包括基准木块、斜向木板和插入板,斜向木板固定于基准木块的内侧,插入板固定于斜向木板的端部,插入板滑动于滑槽中,风雨板固定于基准木块的外侧;相邻两块风雨板相互拼接,拼接在左端的风雨板的侧部卡紧有第一收边条,第一收边条固定于横向木杆上,拼接在右端的风雨板的侧部卡紧有第二收边条,第二收边条固定于横向木杆上;安装木板设有装饰外框,装饰外框支撑连接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上。
进一步,相邻两根安装木板之间设有横向支撑杆,使得两根安装木板之间相互牵制,提高了安装木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装饰外框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第一竖向支撑杆,第一竖向支撑杆固定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上,实现装饰外框支撑连接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上。
进一步,装饰外框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之间设有第二竖向支撑杆,实现装饰外框支撑连接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上。
一种古建筑廊桥的挡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建设;
(b)风雨板制作:先挑选好一整块完整的木板,再借助铅笔、卷尺和线类工具在木板上划线,从左往右进行划线,用直线确定第一块风雨板的形状和尺寸,再按照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确认其余的风雨板的划线位置,然后在划线位置处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得到风雨板,再将风雨板进行风干处理,风干5-8天后对风雨板表面和端部涂刷油漆,油漆的颜色和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的木头的颜色相近,然后将制作完成的风雨板放置在仓库中,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
(c)对风雨板开设瞭望孔:在需要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的表面和端部划线,再在风雨板表面的划线位置画出瞭望孔形状,然后将风雨板上下叠放在一起,并用夹具夹紧,然后采用电钻对风雨板进行开孔;
(d)风雨板安装到横向木杆上:根据古建筑廊桥整体长度选择适宜长度的横向木杆,再在横向木杆的两端绕设铁丝,接着将两根横向木杆相向设置,并调整横向木杆,将两根横向木杆平行放置在安装木板上,再将横向木杆用螺钉固定在安装木板上,接着在风雨板背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移动架,将移动架的基准木块采用螺钉钉入到风雨板背面上,完成风雨板与移动架的固定,然后将设有移动架的风雨板设置到横向木杆上,将插入板滑入到横向木杆的滑槽中,相邻两块风雨板相互卡紧拼接,在滑入风雨板过程中,将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拼接在未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之间,并保证横向木杆上的风雨板拼接数量达到古建筑廊桥施工需求;
(e)装饰外框安装到横向木杆上;
(f)在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上设置三角斜向支撑结构:在立柱的竖向用螺钉固定下斜撑,在立柱的横向用螺钉固定上斜撑,再在上斜撑和下斜撑之间固定连接斜撑,形成三角斜向支撑结构,然后将设有风雨板的安装木板固定到三角斜向支撑结构上,再在三角斜向支撑结构和安装木板之间套入角钢,并将角钢用固定螺栓固定在连接斜撑上;
(g)风雨板调整及固定:根据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休息处的规划位置,将风雨板移出进行重新调整,将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设置在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休息处的规划位置,再在拼接在左端的风雨板的侧部卡入第一收边条,再用螺钉将第一收边条固定在横向木杆上,然后用木槌敲击拼接在右端的风雨板,相邻两块风雨板相互进行拼接,再在拼接在右端的风雨板的侧部卡入第二收边条,接着用螺钉将第二收边条固定在横向木杆上。
进一步,步骤(e)具体为在横向木杆上固定第二竖向支撑杆,在将装饰外框放置在第二竖向支撑杆上,再拉出水平线,以水平线为基准调平装饰外框,然后在装饰外框与第二竖向支撑杆之间垫入木块,并用螺钉固定木块,然后在装饰外框的两侧设置第一竖向支撑杆,第一竖向支撑杆固定在横向木杆上,然后在装饰外框与安装木板钉入螺钉。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挡水结构将移动架与风雨板相互结构,通过插入板滑入到横向木杆的滑槽中,将风雨板相互拼接,拼接后的风雨板对雨水进行遮挡,减少洒落到廊桥内部的雨水量,起到避风雨的效果,并根据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内部活动的规划位置,可以调整风雨板滑入到横向木杆上的位置,提高避风雨的效果,同时能调整风雨板滑入到横向木杆上的数量,使得风雨板组成的挡雨面积可以控制,减少风雨板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本发明根据避风雨的特殊结构,采用第一收边条和第二收边条对拼接的风雨板进行固定,第一收边条和第二收边条分别固定在横向木杆,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后期对风雨板的调整和更换。本发明在安装木板上设置装饰外框,并将装饰外框支撑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上,这样可在装饰外框中装设装饰画、雕刻品等装饰物,提高廊桥的美观性。
2、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划线得到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风雨板,便于后期能快速拼接,保证拼接后的风雨板之间不存在较大的间隙,而且对制作成的风雨板进行风干和涂刷油漆,防止风雨板自身开裂,提高风雨板的制作质量。本发明在风雨板背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移动架,再将设有移动架的风雨板设置到横向木杆上,将插入板滑入到横向木杆的滑槽中,相邻两块风雨板相互卡紧拼接,这样能快速拼接和固定风雨板,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便于更换破损的风雨板,提高美观性和实用性。本发明在部分风雨板上增设瞭望孔,满足观景需求,并可将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设置在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休息处的规划位置,提高观赏价值。而且本发明将设有风雨板的安装木板固定到三角斜向支撑结构上,使得风雨板偏转一定角度,能增加观赏视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古建筑廊桥的挡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横向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移动架与风雨板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收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收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横向木杆与安装木板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中一种古建筑廊桥的挡水结构,包括安装木板1、两根横向木杆2和风雨板3。两根横向木杆2相向设置,横向木杆2固定于安装木板1上。相邻两根安装木板1之间设有横向支撑杆12,使得两根安装木板1之间相互牵制,提高了安装木板1的稳定性。
横向木杆2设有滑槽4,滑槽4中滑动连接有移动架5,移动架5包括基准木块6、斜向木板7和插入板8,斜向木板7固定于基准木块6的内侧,插入板8固定于斜向木板7的端部,插入板8滑动于滑槽4中,风雨板3固定于基准木块6的外侧。
相邻两块风雨板3相互拼接,以图1为准,拼接在左端的风雨板3的侧部卡紧有第一收边条9,第一收边条9固定于横向木杆2上,拼接在右端的风雨板3的侧部卡紧有第二收边条10,第二收边条10固定于横向木杆2上。
安装木板1设有装饰外框11,装饰外框11支撑连接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2上。装饰外框1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上设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上设有第一竖向支撑杆15,第一竖向支撑杆15固定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2上,实现装饰外框11支撑连接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2上。装饰外框11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2之间设有第二竖向支撑杆16,进一步实现装饰外框11支撑连接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2上。
本发明中的挡水结构将移动架5与风雨板3相互结构,通过插入板8滑入到横向木杆2的滑槽4中,将风雨板3相互拼接,拼接后的风雨板3对雨水进行遮挡,减少洒落到廊桥内部的雨水量,起到避风雨的效果,并根据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内部活动的规划位置,可以调整风雨板3滑入到横向木杆2上的位置,提高避风雨的效果,同时能调整风雨板3滑入到横向木杆2上的数量,使得风雨板3组成的挡雨面积可以控制,减少风雨板3的使用量,降低成本。本发明根据避风雨的特殊结构,采用第一收边条9和第二收边条10对拼接的风雨板3进行固定,第一收边条9和第二收边条10分别固定在横向木杆2,固定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后期对风雨板3的调整和更换。本发明在安装木板1上设置装饰外框11,并将装饰外框11支撑于处于上方的横向木杆2上,这样可在装饰外框11中装设装饰画、雕刻品等装饰物,提高廊桥的美观性。
一种古建筑廊桥的挡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建设:主要对古建筑廊桥的立柱和横梁进行搭设,形成一个框架结构。
(b)风雨板3制作:先挑选好一整块完整的木板,再借助铅笔、卷尺和线类工具在木板上划线,从左往右进行划线,用直线确定第一块风雨板3的形状和尺寸,再按照相同的形状和尺寸确认其余的风雨板3的划线位置。然后在划线位置处采用切割机进行切割,得到大小、形状相同的风雨板3。再将风雨板3进行风干处理,风干5-8天后对风雨板3表面和端部涂刷油漆,油漆的颜色和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的木头的颜色相近。然后将制作完成的风雨板3放置在仓库中,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
(c)对风雨板3开设瞭望孔:在需要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3的表面和端部划线,再在风雨板3表面的划线位置画出瞭望孔形状。然后将风雨板3上下叠放在一起,并用夹具夹紧,然后采用电钻对风雨板3进行开孔。
(d)风雨板3安装到横向木杆2上:根据古建筑廊桥整体长度选择适宜长度的横向木杆2,再在横向木杆2的两端绕设铁丝。接着将两根横向木杆2相向设置,并调整横向木杆2,将两根横向木杆2平行放置在安装木板1上,再将横向木杆2用螺钉固定在安装木板1上。接着在风雨板3背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移动架5,将移动架5的基准木块6采用螺钉钉入到风雨板3背面上,完成风雨板3与移动架5的固定。然后将设有移动架5的风雨板3设置到横向木杆2上,将插入板8滑入到横向木杆2的滑槽4中,相邻两块风雨板3相互卡紧拼接。在滑入风雨板3过程中,将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3拼接在未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3之间,并保证横向木杆2上的风雨板3拼接数量达到古建筑廊桥施工需求。
(e)装饰外框11安装到横向木杆2上:在横向木杆2上固定第二竖向支撑杆16,在将装饰外框11放置在第二竖向支撑杆16上。再拉出水平线,以水平线为基准调平装饰外框11,然后在装饰外框11与第二竖向支撑杆16之间垫入木块,并用螺钉固定木块。然后在装饰外框11的两侧设置第一竖向支撑杆15,第一竖向支撑杆15固定在横向木杆2上,然后在装饰外框11与安装木板1钉入螺钉。
(f)在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上设置三角斜向支撑结构:在立柱的竖向用螺钉固定下斜撑,在立柱的横向用螺钉固定上斜撑,再在上斜撑和下斜撑之间固定连接斜撑,形成三角斜向支撑结构。然后将设有风雨板3的安装木板1固定到三角斜向支撑结构上,再在三角斜向支撑结构和安装木板1之间套入角钢,并将角钢用固定螺栓固定在连接斜撑上。
(g)风雨板3调整及固定:根据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休息处的规划位置,将风雨板3移出进行重新调整,将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3设置在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休息处的规划位置。再在拼接在左端的风雨板3的侧部卡入第一收边条9,再用螺钉将第一收边条9固定在横向木杆2上。然后用木槌敲击拼接在右端的风雨板3,相邻两块风雨板3相互进行拼接,再在拼接在右端的风雨板3的侧部卡入第二收边条10,接着用螺钉将第二收边条10固定在横向木杆2上。
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划线得到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风雨板3,便于后期能快速拼接,保证拼接后的风雨板3之间不存在较大的间隙,而且对制作成的风雨板3进行风干和涂刷油漆,防止风雨板3自身开裂,提高风雨板3的制作质量。本发明在风雨板3背面的中心位置处固定移动架5,再将设有移动架5的风雨板3设置到横向木杆2上,将插入板8滑入到横向木杆2的滑槽4中,相邻两块风雨板3相互卡紧拼接,这样能快速拼接和固定风雨板3,加快施工进度,同时便于更换破损的风雨板3,提高美观性和实用性。本发明在部分风雨板3上增设瞭望孔,满足观景需求,并可将开设瞭望孔的风雨板3设置在古建筑廊桥基础构造休息处的规划位置,提高观赏价值。而且本发明将设有风雨板3的安装木板1固定到三角斜向支撑结构上,使得风雨板3偏转一定角度,能增加观赏视野。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