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9676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业的发展已由大规模的新建时期转到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时期,一些原有建筑物都面临着改造加固问题,托梁换柱作为解决扩大柱距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技术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托梁换柱是托屋架拔柱、托梁拆墙及托梁拔柱的总称,是在不拆或少拆上部结构的情况下实施拆除、更换、接长柱子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包括相关结构加固技术、上部结构顶升技术及断柱技术等。

与传统的大掀盖改造相比,托梁拔柱法具有对生产及生活影响较小、改造时间短、费用经济等优点,其缺点是技术要求较高,安全措施必须周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托换结构体系跨度大、截面小、刚度大、裂缝小的更特殊更严格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的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原梁的下面设置加大截面梁,所述原梁与所述加大截面梁组成特定梁,所述特定梁位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且贯穿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位于所述加大截面梁下端的部分为拆除段;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设置牛腿,所述牛腿上设有千斤顶;

步骤三,在保留钢筋的基础上凿除所述特定梁两侧混凝土;

步骤四,顶升所述千斤顶,拆除所述拆除段;

步骤五,在所述特定梁两侧重新浇筑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加大截面梁为钢筋混凝土梁。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等高处焊接所述牛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系统,包括:原梁、加大截面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牛腿和千斤顶;其中,

所述加大截面梁位于所述原梁的下面;

所述原梁和所述加大截面梁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且贯穿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位于所述加大截面梁下端的部分为拆除段;

所述牛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每一所述牛腿上设有所述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位于所述加大截面梁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加大截面梁为钢筋混凝土梁。

优选的,两个所述牛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等高处。

优选的,两个所述牛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及系统,解决托换结构体系跨度大、截面小、刚度大、裂缝小的更特殊更严格的使用要求。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

步骤101,在原梁的下面设置加大截面梁;

具体可以为:所述原梁与所述加大截面梁组成特定梁,所述特定梁位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且贯穿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位于所述加大截面梁下端的部分为拆除段。加大截面梁可为钢筋混凝土梁。

步骤102,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分别设置牛腿,所述牛腿上设有千斤顶;

具体可以为:两个牛腿分别焊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且两个牛腿的高度一致。牛腿的上方设有千斤顶,用于顶升特定梁。

步骤103,在保留钢筋的基础上凿除所述特定梁两侧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凿除特定梁两侧混凝土,所述特定梁的两侧各分别靠近所述第一立柱和靠近所述第二立柱。

步骤104,顶升所述千斤顶,拆除拆除段;

本实施例中,千斤顶顶升特定梁至与第三立柱上部载荷相当,然后拆除第三立柱上的拆除段。

步骤105,在所述特定梁两侧重新浇筑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特定梁的两侧各分别靠近所述第一立柱和靠近所述第二立柱。

托梁拔柱施工过程的须全程监测。在断柱的顶升过程中,必须监测柱是否发生平移、倾斜及其他结构变化情况。施工中采取人工、先进的电子监测仪器、电脑相结合的做法。顶升时在梁柱上设贴标尺及应变片等,通过高精确度的电子仪器对顶升量、结构变形、整个施工过程等进行位移及倾斜情况监测,并将所有仪器的监测记录输入电脑,通过电脑的汇总、分析与人工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确定施工对结构的影响情况,并对结构变形开裂提供预警,为施工及处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确保安全施工。采用的电子监测设备包括:

(1)裂缝宽度测试仪:主要用于检测并记录、计量结构表面等裂缝宽度的定量检测。

(2)电子倾角仪:在结构两个水平位置及被托换结构顶部安装此仪器,它利用具备MEMS加速度传感器技术,并采用信号采集、放大及补偿等技术,其纵横向精度为2秒,直接显示角度值、测量角度范围宽、定量化测量偏离水平面方向的角度的功能。

(3)电子位移计:在顶升中,它主要用于测托换时,结构的抬升或沉降量。显示屏是自带的,能直接显示测值。通过下栏的菜单修改参数。端口可直接连打印机现场打印某个时间段数据。

(4)静态应变测量系统:可自动、准确、可靠、快速测量大型结构、模型、及材料应力试验中多点的静态应变应力值。可对多点静态的力、压力;扭矩、位移等物理量进行测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拖梁拔柱后预留结构的变形控制系统,包括:原梁1、加大截面梁2、第一立柱3、第二立柱4、第三立柱5、牛腿6和千斤顶7;其中,

所述加大截面梁2位于所述原梁1的下面,加大截面梁2可为钢筋混凝土梁;

所述原梁1和所述加大截面梁2位于所述第一立柱3和所述第二立柱4之间,且贯穿所述第三立柱5,所述第三立柱5位于所述加大截面梁2下端的部分51为拆除段;

所述牛腿6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立柱3和所述第二立柱4上,牛腿6设置在第一立柱3和第二立柱4的等高处,每一所述牛腿上设有所述千斤顶7,所述千斤顶7位于所述加大截面梁2的下方。

如图2中的粗黑部分所示,先局部凿除原梁1和加大截面梁2两端的混凝土,待千斤顶7顶升后,再重新浇筑混凝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