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特别是一种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节能保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合保温夹芯墙体是将保温材料(如聚苯、岩棉、玻璃棉等)放在两片墙体中间,并在内外叶墙中间设置拉结件,形成夹芯保温复合墙体。该墙体一般由内叶墙、保温层、外叶墙构成,保温绝热材料设在外墙墙体的中间,有利于发挥墙体材料本身的保护作用,从而免去保温层、材料层的增强面层,造价相对降低。目前连接内外墙中间的拉结件通常采用斜插丝或者拉铆件连接件进行连接;面板也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种。随着国家推行建筑工业化以及对节能保温的要求,具有结构保温一体化的复合保温墙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的复合保温墙体主要以填充墙为主,其承载能力有限,其在承重墙中的应用收到了限制,所以研发一种既能满足节能保温的要求,又能在满足承重墙的承重要求显得至关重要。以钢丝网架为骨架的复合保温夹芯墙体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冷拔低碳镀锌钢丝焊接成一个三维的桁架,中间填充一定厚度的保温板,形成一个刚性整体的保温芯板,然后在芯板两边喷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形成完整的板材,即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板。该墙体自重轻,承载力大,不仅能应用于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而且在剪力墙结构中能作为剪力墙使用。该项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以该项技术为主体的结构体系。
zl200920142762.x公开了一种钢丝网夹芯板,包括互相平行的两片钢丝面网、夹在两片钢丝面网之间的芯板,以及多个用于连接两片钢丝面网的斜插丝,所述的钢丝面网由多个纵横相交的面网钢丝焊接而成,在所述的钢丝面网的同一根面网钢丝上,所述的斜插丝分别向所述的面网钢丝的两端相反方向倾斜,且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斜插丝在所述的面网钢丝上是交错分布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没有根本改变轻型钢丝网夹芯板的生产工艺、产品的成本不上升的前提下,使产品的性能得到提高,内部连接更加可靠和稳固,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该专利涉及到一种轻型的钢丝网夹芯板,提出了多种斜插丝布置形式方案,使得其承载力得到提高。但由于其芯材保温板往往是一块块拼装而成,在拼缝处易造成冷桥影响其保温效果;其保温层两侧比较平整,难以保证其与混凝土层之间的连接咬合力,刚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保温性能更好、刚度更强的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其保温、施工以及强度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所述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为由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相互连接形成“t”型、“l”型或“z”型节点构造,其墙板连接处为柱体;所述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包括由两片相互平行的钢丝网片以及多条用于连接两片钢丝网片的冷拔斜插钢丝组成的钢丝网架、夹在两片钢丝网片之间的三层保温板以及设置在保温板两侧的混凝土层;所述的钢丝网片是由钢丝通过纵横相交焊接而成;所述的三层保温板包括中间一层较厚的主要保温板,在其两侧分别间隔布置较薄的保温板,两侧的所述保温板在中间的主要保温板两侧呈“马牙槎”分布,且其中任意一侧的保温板能覆盖住中间主要保温板的拼缝位置;所述三层保温板拼缝处通过胶粘剂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t”型节点构造,即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形成的墙体呈“t”型分布,节点处为柱体,墙体内保温板按所述三层保温板排布,节点外侧外加节点附加保温板、节点附加斜插钢丝以及节点处钢丝网片,节点处钢丝网片设置在节点附加保温板两侧,所述节点附加斜插钢丝连接两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节点内侧拐角处加设有节点附加钢筋。
或者,进一步地,所述“l”型节点构造,即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形成的墙体呈“l”型分布,节点处为柱体,墙体内保温板按所述三层保温板排布,节点外侧拐角处附加节点附加保温板、节点附加斜插钢丝以及节点处钢丝网片,节点处钢丝网片设置在节点附加保温板两侧,所述节点附加斜插钢丝连接节点附加保温板内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以及外侧的钢丝网片,外侧的钢丝网片以及外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通过钢丝绑扎,节点内侧拐角处加设有节点附加钢筋。
或者,进一步地,所述“z”型节点构造,即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形成的墙体呈“z”型分布,节点处为柱体,墙体内保温板按所述三层保温板排布,在两处节点外侧拐角处附加一层节点附加保温板,在两处节点的内侧拐角处另设节点附加钢筋,节点处另一侧加设节点处钢丝网片,外侧的钢丝网片以及外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通过钢丝绑扎。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主要保温板的厚度为40mm-150mm;所述两侧保温板每块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0mm-80mm,相邻两块间距为250mm。
进一步地,所述三层保温板由eps、xps、岩棉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层采用现场喷涂施工或工厂预制,其厚度为50mm-100mm;所述混凝土层的强度等级至少为20mpa。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拔斜插钢丝为直径3mm的冷拔钢丝,所述冷拔斜插钢丝采用镀锌防腐处理;节点附加钢筋的直径为8mm。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丝网片是由横向间隔、纵向间隔都为50mm的钢丝通过纵横相交焊接而成。
上述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层处理:在墙的基脚或者墙底楼面设置金属锚以确保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的底部平衡,在墙底楼面植入一定长度的两排钢筋以用来固定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的平衡,同时也保证了墙板的可靠连接;
b、安装钢丝网架以及保温板构成的钢丝网架夹芯层:将根据设计要求的钢丝网架夹芯层布置到对应的位置;将钢丝网架夹芯层安置在步骤a基层两排钢筋中间,并将钢筋与钢丝网片进行绑扎;在墙板的一侧用支撑件进行固定,所有支撑应该位于同一侧,先浇筑另一侧混凝土;
c、节点与拼缝处理:同一面墙的两块保温板拼缝处应用附加钢丝网片进行加固连接,使用50mm×50mm的附加钢丝网片进行覆盖;在墙柱节点拐角一侧布置一层节点附加保温板及节点附加斜插钢丝和节点处钢丝网片进行冷桥处的保温及加固,同时在拐角另一侧节点布设节点附加钢筋进行加固;
d、喷涂混凝土:先在支撑的另一侧进行混凝土层的喷涂,待到一定强度之后进行支撑面的混凝土施工;
e、砂浆找平:喷涂混凝土完成后进行人工找平,确保墙体表面及节点拐角处平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墙柱施工以及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施工,通过内置三层保温板,避免了拼缝处冷桥的存在,提高了保温性能;并且三层保温板合理拼接形成马牙槎,增强了保温层与混凝土层接触面的咬合力,使得结构刚度变大;保温层凹凸相间,有利于混凝土层的喷涂与找平。通过在墙柱节点构造处设置附加钢筋、附加保温板及钢丝网架,很好的解决了墙柱节点处冷桥的存在以及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具有设计合理、施工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形成的“t”型节点构造图;
图3是图1形成的“l”型节点构造图;
图4是图1形成的“z”型节点构造图;
图中:1-保温板;2-混凝土层;3-冷拔斜插钢丝;4-钢丝网片;5-胶粘剂;6-柱体;7-节点附加钢筋;8-节点附加保温板;9-节点附加斜插钢丝;10-节点处钢丝网片。
a-翼缘的长度,具体长度根据设计要求而定,当a=0时,节点处为矩形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为由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相互连接形成“t”型、“l”型或“z”型节点构造,其墙板连接处为柱体6,如图1所示,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包括由两片相互平行的钢丝网片4以及多条用于连接两片钢丝网片4的直径3mm的冷拔斜插钢丝3组成的钢丝网架、夹在两片钢丝网片4之间的三层保温板1以及设置在保温板1两侧的混凝土层2。钢丝网片4是由横向间隔、纵向间隔都为50mm的钢丝通过纵横相交焊接而成。三层保温板1包括中间一层较厚的主要保温板1,在其两侧分别间隔布置较薄的保温板1;中间主要保温板的厚度为40mm-150mm;所述两侧保温板每块的宽度为300mm,厚度为30mm-80mm,相邻两块间距为250mm。三层保温板1由eps、xps、岩棉材料制成。两侧的所述保温板1在中间的主要保温板1两侧呈“马牙槎”分布,且其中任意一侧的保温板1能覆盖住中间主要保温板1的拼缝位置。三层保温板1拼缝处通过胶粘剂5粘结。其中,混凝土层2采用现场喷涂施工或工厂预制,其厚度为50mm-100mm,混凝土层2的强度等级至少为20mpa。冷拔斜插钢丝3采用镀锌防腐处理。
如图2所示,所述“t”型节点构造,即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形成的墙体呈“t”型分布,节点处为柱体,墙体内保温板1按所述三层保温板1排布,节点外侧外加节点附加保温板8、节点附加斜插钢丝9以及节点处钢丝网片10,节点处钢丝网片10设置在节点附加保温板8两侧,所述节点附加斜插钢丝9连接两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10,节点内侧拐角处加设有直径8mm的节点附加钢筋7。
如图3所示,所述“l”型节点构造,即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形成的墙体呈“l”型分布,节点处为柱体,墙体内保温板1按所述三层保温板1排布,节点外侧拐角处附加节点附加保温板8、节点附加斜插钢丝9以及节点处钢丝网片10,节点处钢丝网片10设置在节点附加保温板8两侧,所述节点附加斜插钢丝9连接节点附加保温板8内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10以及外侧的钢丝网片4,外侧的钢丝网片4以及外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10通过钢丝绑扎,节点内侧拐角处加设有直径8mm的节点附加钢筋7。
如图4所示,所述“z”型节点构造,即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形成的墙体呈“z”型分布,节点处为柱体,墙体内保温板1按所述三层保温板1排布,在两处节点外侧拐角处附加一层节点附加保温板8,在两处节点的内侧拐角处另设直径8mm的节点附加钢筋7,节点处另一侧加设节点处钢丝网片10,外侧的钢丝网片4以及外侧的节点处钢丝网片10通过钢丝绑扎。
一种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基层处理:在墙的基脚或者墙底楼面设置金属锚以确保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的底部平衡,在墙底楼面植入一定长度的两排钢筋以用来固定钢丝网架复合保温夹芯墙板的平衡,同时也保证了墙板的可靠连接;
b、安装钢丝网架以及保温板构成的钢丝网架夹芯层:将根据设计要求的钢丝网架夹芯层布置到对应的位置;由于夹芯层的重量比较轻,所以非常容易放置和安装。将钢丝网架夹芯层安置在步骤a基层两排钢筋中间,并将钢筋与钢丝网片4进行绑扎;再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进行支撑,通常在墙板的一侧用支撑件进行固定,通常是否需要支撑取决于几个条件:如面板高度、风况等。所有支撑应该位于同一侧,先浇筑另一侧混凝土;
c、节点与拼缝处理:同一面墙的两块保温板1拼缝处应用附加钢丝网片进行加固连接,通常使用50mm×50mm的附加钢丝网片进行覆盖;在墙柱节点拐角一侧布置一层节点附加保温板8及节点附加斜插钢丝9和节点处钢丝网片10进行冷桥处的保温及加固,同时在拐角另一侧节点布设节点附加钢筋7进行加固;
d、喷涂混凝土:先在支撑的另一侧进行混凝土层2的喷涂,待到一定强度之后进行支撑面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具体可采用砂浆泵或者喷枪进行喷涂。一般情况下,每一侧混凝土的厚度至少为50mm;为了确保耐腐蚀性,钢丝网片至少应覆盖15mm,侵蚀性环境下混凝土的覆盖层厚度必须增加。
e、砂浆找平:喷涂混凝土完成后进行人工找平,确保墙体表面及节点拐角处平整。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