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保温单元及墙体保温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848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墙体保温单元及墙体保温模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体保温单元及墙体保温模板。



背景技术:

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发展理念,节约能源和对于能源的充分利用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对于能源的使用和控制,最常见的就是,民用建筑的保温设计,从有机保温材料,如:发泡聚苯板、聚苯颗粒等,到后来的无机保温材料,如:中空玻化微株、膨胀珍珠岩、岩棉以及高聚物复合材料等。

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特别是民用建筑,有机保温材料使用时,其具有不耐老化、安全性差、生态环保性差、施工难度大、工程成本较高等问题,其资源有限,且难以循环再利用等缺点。而无机保温材料的使用,缺点主要是自重大、保温效果较差,但是其使用寿命长、施工难度小、工程成本低、生态环保性好,可以循环利用,相比之下高聚物复合保温材料更具实用性;而最常用的高聚物复合保温材料产品就是采用高聚物复合材料制成的保温板,保温板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量比较大,但是现有的保温板只能起到保温作用,如中国专利cn201133052公开了一种墙体保温结构,包括基层墙体,所述基层墙体的外侧面粘贴有加气保温隔热层,所述加气保温隔热层外表面复合有抗裂防护层,该墙体保温结构的作用是隔热、防火等,但是与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保温结构相似,功能都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建筑领域中需要多种功能的保温板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体保温单元及墙体保温模板,使上述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保温单元,墙体保温单元包括保温层和外层;外层与保温层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墙体保温单元的侧边设置有凸沿和/或通槽,凸沿沿墙体保温单元侧边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墙体保温单元的凸沿用于与外接的另外一块墙体保温单元的通槽插接,墙体保温单元的通槽用于与外接的另外一块墙体保温单元的凸沿插接。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上述保温层与外层对应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凸起和连接槽,连接槽的截面为矩形或者截面宽度从连接槽的开口方向向槽底逐渐增大的喇叭形。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保温模板,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的墙体保温单元,相邻的两个墙体保温单元之间的凸沿和通槽相互匹配,且墙体保温单元的凸沿与外接的另外一个墙体保温单元的通槽插接,墙体保温单元的通槽与外接的另外一个墙体保温单元的凸沿插接。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上述通槽的宽度从槽口向槽底方向逐渐变小或逐渐增大,通槽的内侧壁设置有阶梯型的第一抵顶部,凸沿对应设置有阶梯型的第二抵顶部,第一抵顶部均与对应的第二抵顶部抵紧。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墙体保温模板还包括连接杆,其中一个墙体保温单元的通槽内设置有第一沉孔,相邻的另一个墙体保温单元的凸沿设置有与第一沉孔相对应的第二沉孔,连接杆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沉孔,连接杆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二沉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墙体保温单元包括了保温层和外层,具有保温作用的保温层和具有保护和支撑作用的外层的组合,这种整体组合结构使保温模板具有保温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作为模板的强度和硬度要求。墙体保温模板则包括至少两个轻体保温单元,并且两个保温单元之间采用凸沿和通槽的插接结构,使其作为模板使用的时候不需要额外增加结构对模板之间的拼缝进行封堵,保证混凝土浆不泄露,即保证了墙体主体结构达到规范和使用的质量要求;本墙体保温模板兼具保温、防水和支挡作用的复合结构,可以将该模板进行预制生产,再和墙体一起现场浇筑;也可以将该模板与墙体进行组合预制生产,成为包含该墙体保温模板的预制保温墙体,大大节省施工工序和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墙体保温单元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墙体保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连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的墙体保温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第一抵顶部和第二抵顶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连接杆与第一沉孔、第二沉孔的插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提供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墙体保温单元;10-保温层;101-连接槽;102-凸沿;103-通槽;104-第一抵顶部;105-第二抵顶部;106-第一沉孔;107-第二沉孔;108-连接孔;20-外层;201-凸起;30-连接杆;200-墙体保温模板;300-墙体;301-墙体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保温单元100,该墙体保温单元100包括保温层10和外层20,保温层10和外层20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2所示,优选的,将墙体保温单元100设置成矩形,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规则的形状,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各条侧边设置有凸沿102和/或通槽103,可以是相邻两条边设置凸沿102,另外两条边设置通槽103,也可以是其中两条对边分别设置凸沿102,另外两条对边设置通槽103,也可以是其他的任意设置方式;本实施例中的两种方式主要是使产品规格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并且降低生产成本,而具有对称形状的墙体保温单元100在进行安装的时候也更加的简单、方便。

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凸沿102沿墙体保温单元100侧边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即凸沿102的宽度和墙体保温单元100侧边的宽度一致,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凸沿102用于与外接的另外一块墙体保温单元100的通槽103插接,墙体保温单元100的通槽103用于与外接的另外一块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凸沿102插接。

请参照图3所示,墙体保温单元100用砂浆或者粘接剂和墙体之间进行固定连接,或者现浇的混凝土墙体直接与墙体保温单元100之间连接,其主要起到粘接作用的是水泥,而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墙体保温单元100和墙体之间的脱离,所以在本实施例中,墙体保温单元100上开设多个连接孔108,用拉杆的一端穿设固定在连接孔108内,另一端与墙体固定,相当于对墙体和墙体保温单元100之间的连接进行了加固。连接孔108的位置设置在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四个角或者是设置在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四个角和中间的位置,保证拉杆在墙体保温单元100上施加均匀的拉力。

保温层10采用新型的无机保温材料制成,例如:聚氨脂、聚苯板或者硅酸盐类材料等,但是当本产品使用在外保温工程的时候,优先选择聚氨脂、聚苯板等材料,原因在于,其质量小,兼具防水保温的性能,在高层建筑中不会出现脱落的危险。

外层20是对保温层10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对于墙体保温单元100来说,外层20自身具有的一定抗压强度,使墙体保温单元100同样具有一定的强度,需要保证其稳定性,外层20采用砂浆制成,外层20的厚度在两厘米左右,砂浆内掺和适量的抗裂剂,并在保温层10和外层20相接的面设置一层玻纤网,以增强外层20的抗裂性能。

请参照图1所示,外层20和保温层10对应地设置有相互啮合的凸起201和连接槽101,以便增大外层20和保温层10之间的连接固定作用;连接槽10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是喇叭形,喇叭形的连接槽101的截面宽度从连接槽101的开口方向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增大,凸起201的形状均与连接槽101的形状相匹配,凸起201和喇叭形的连接槽101形成相互具有限位作用的结构,能够使保温层10和连接槽101之间保持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10的厚度为6cm-8cm之间,由于全国各地方标准对保温材料厚度的要求不一,作为墙体保温单元100中厚度较厚的结构,保温层10的厚度在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前提下可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且,考虑到墙体保温单元100自重的问题,其厚度不宜太厚。

可选的,保温层10的远离外层20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的形状可以是整齐的竖条纹或横条纹,也可以是凌乱的其他形状的纹路,由于保温层10作为墙体保温单元100与待浇筑的混凝土墙直接接触的结构,且浇筑后墙体保温单元100就是最终的成型面,需要墙体保温单元100与混凝土墙保持稳固的连接,所以,当设置防滑纹路后,使得墙体保温单元100在防滑纹的作用下与混凝土墙体具有稳固的连接结构。

实施例2

请参照图4所示,至少两个上述的墙体保温单元100的组合即可构成墙体保温模板200,相邻的两个墙体保温单元100之间的凸沿102和通槽103相互匹配,并且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凸沿102与外接的另外一个墙体保温单元100的通槽103插接,同时墙体保温单元100的通槽103与另外一个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凸沿102插接,该凸沿102和通槽103的插接致使两个相邻的墙体保温单元100“无缝衔接”,多个墙体保温单元100组合形成的墙体保温模板200作为现浇混凝土墙体的模板使用时,不需要在接缝的位置另外设置补缝结构,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漏浆。

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相互配合的多个墙体保温单元100之间的通槽103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状,优选的,将通槽103的宽度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小,而与该通槽103相互插接的凸沿102的形状也随着通槽103的变化而变化并与之匹配,这样的结构,方便施工和安装。另外一种则是将通槽103的宽度从槽口向槽底的方向逐渐变大,这样的结构,虽然安装起来没有前边那种结构方便,但是由于槽口和凸沿102形成相互咬合的结构,使相邻的两个墙体保温单元100连接非常的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通槽103的内壁还设置有阶梯型的第一抵顶部104,而相应的在与该通槽103插接的凸沿102对应的位置设置阶梯型的第二抵顶部105,在凸沿102和通槽103相互插接的同时,第一抵顶部104和第二抵顶部105相互抵紧,增大了凸沿102的外壁和通槽103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使第一抵顶部104和第二抵顶部105之间形成多级的阻挡混凝土浆液泄露的结构,保证了墙体保温模板200的密封性和整体性。

由于各墙体保温单元100之间连接后无限的延伸形成具有足够宽度的墙体保温模板200,该墙体保温模板200覆盖了较宽的范围,所以很难保证其平整度的问题,因此,墙体保温模板200还包括连接杆30,其中一块墙体保温单元100的通槽103内设置有第一沉孔106,相邻的另一块墙体保温单元100的凸沿102设置有与第一沉孔106相对应的第二沉孔107,连接杆30的一部分插入第一沉孔106,连接杆30的另一部分插入第二沉孔107,连接杆30完全的没入第一沉孔106和第二沉孔107,由于连接杆30的作用,使得相邻的两个墙体保温单元100能够保持始终齐平,也就能够保证墙体保温模板200的整体平整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在外层20的外侧再设置一层装饰层,使墙体保温模板200能够成为结构的最终层,可以将墙体的装饰这一工序省掉,装饰层涂覆于外层20的外表面,这里的装饰层采用真石漆或者外墙涂料制成,当然,装饰层的材料可以是其他装饰材料。由于预先在墙体保温模板200的外层20设置了装饰层,所以,在墙体浇筑完成后即成为最终产品,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拆模、装饰等后续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时间和人力成本。

实施例3

请参照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墙体300,包括墙体本体301和安装于该墙体300的上述墙体保温模板200。

通常情况下,当墙体300为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墙体保温模板200均作为混凝土墙的外模板,设置在墙体本体301的外表面;但墙体保温模板200也可以当做内模板使用,设置于墙体本体301的内表面;上述墙体保温模板200通过混凝土的粘性作用相互连接。

各墙体保温单元100之间能够相互插接,并无限的延伸,可以应用到各种形状和结构的建筑物上;本墙体保温模板200属于刚性结构,需要使用拉杆和支撑杆对其进行固定,如果等到现场安装的时候再对模板进行钻孔,很可能会对模板造成损坏,所以,在制作该模板的时候就预留供拉杆穿过的连接孔108,该连接孔108分别设置于模板一侧的四个角或者中间位置和四个角,主要是为了能够使模板的整体稳定的固定,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将该连接孔108堵住,当墙体保温模板200使用在砌筑墙的时候,连接孔108可以作为模板与砌筑墙之间的连接桥梁。

当墙体300为砌筑墙体时,上述墙体保温模板200仅仅作为墙体本体301的装饰层和保温层10使用,如果是三层及以下的低楼层房屋的墙体300,该墙体保温模板200与墙体本体301之间可采用粘贴剂粘贴,当楼层较高时,墙体保温模板200与墙体本体301之间则需利用该模板的连接孔108,可通过穿过该连接孔108并与墙体本体301固定连接的膨胀螺栓或者是墙铆钉对模板和墙体本体30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