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113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幕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窗式框架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普通框架幕墙系统,并未充分利用横梁和立柱来构成安装开启扇的窗框,均需要另外制作用于安装开启扇的窗框,再将窗框安装在横梁和立柱上以构成框架幕墙,这样显然不够节省材料,造成了材料的浪费。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框架幕墙玻璃面板更换大多需要施工人员从室外进行拆装,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窗式框架幕墙系统,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从室内进行拆装的方便,以及节省幕墙的材料。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窗式框架幕墙系统,包括:

第一安装框,具有前后朝向的第一框口,所述第一安装框前端的内侧朝内延伸设置出限位面框;

固定窗框,扣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且位于所述限位面框的后方,所述固定窗框的前侧面与所述限位面框的后侧面共同限定出固定夹槽;以及,

固定玻璃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框内,且所述固定玻璃板的侧部对应插置于所述固定夹槽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窗框包括:

固定窗框主框体,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呈相对设置;

固定窗框前侧板,自所述固定窗框主框体的前侧部朝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延伸出,所述固定窗框前侧板的前侧面与所述固定玻璃板抵接;

固定窗框后侧板,自所述固定窗框主框体的后侧部朝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延伸出;

第一卡扣,自所述固定窗框主框体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的表面延伸出;以及,

第二卡扣,设于所述固定窗框后侧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的一端;

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设有对应与所述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扣持的第三卡扣和第四卡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框包括:

第一安装框主框体;

外延框,自所述第一安装框主框体的前端朝前延伸出;以及,

所述限位面框,自所述外延框的内侧面的方向延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三卡扣具有自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的后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板、以及自所述第一延伸板的外侧向前延伸出的第一卡板;

所述第四卡扣具有自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的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延伸板、以及自所述第二延伸板的外侧向后延伸出的第二卡板。

优选地,所述固定窗框的前侧面呈凹凸面设置,所述固定窗框的前侧面与所述固定玻璃板之间设有压入式密封胶条和/或密封胶。

优选地,所述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还包括:

第二安装框,具有前后朝向的第二框口;

活动窗框,一侧端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内,所述活动窗框包括活动窗框主框体、以及扣接在所述活动窗框主框体的前端面的前面框,所述活动窗框主框体的内侧形成有朝前的第一阻挡面,所述前面框的内侧具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阻挡面,所述第一阻挡面和所述第二阻挡面共同围设形成活动夹槽;以及,

活动玻璃板,安装于所述活动窗框内,且所述活动玻璃板的侧部对应插置于所述活动夹槽内。

优选地,所述前面框包括:

前面框板,与所述活动窗框主框体的前端面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前面框板的后侧面为所述第二阻挡面;以及,

扣接框板,自所述前面框主体框的后端面朝后延伸,所述扣接框板设有卡扣突起;

所述活动窗框的内侧面设有对应与所述扣接框板扣持的卡扣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面呈凹凸面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面与所述活动玻璃板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硅酮结构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均由横梁和立柱围设形成,其中,所述立柱的后侧延伸出侧向突出所述立柱设置的加强柱。

优选地,所述加强柱的前侧面通过连接螺钉固定有朝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遮挡板,所述第一遮挡板具有与所述加强柱的外侧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遮挡板主体、以及自所述第一遮挡板主体的后侧面朝所述加强柱的前侧面延伸出的多个抵接突起,所述抵接突起的后端与所述加强柱的前侧面抵接,所述连接螺钉正对所述多个抵接突起之间的间隙设置;和/或,

自所述横梁的内侧面的后端延伸出有朝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遮挡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固定窗框和限位面框可将固定玻璃板安装在由横梁和立柱围设形成的第一安装框内,充分利用横梁和立柱来构成第一安装框,实现对材料的节省。此外,固定窗框扣接在第一安装框的内侧,如果固定玻璃板发生破损,施工人员可以方便地从室内拆下固定窗框,从而对固定玻璃板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标准横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标准横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标准横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标准竖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标准竖剖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标准竖剖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标准竖剖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第八实施例的标准竖剖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窗式框架幕墙系统,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第一安装框100、扣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的固定窗框5、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框100内的固定玻璃板101。第一安装框100可以由横梁300和立柱400围设形成,只需在横梁300和立柱400的基础上安装小型部件即可,如此充分利用横梁300和立柱400,而不需要单独制造整个窗框,从而节省材料,幕墙的窗框大多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价格较为昂贵,工程中,对于整个窗式框架幕墙系统,可以节省不少材料。不妨将朝向室内的方向称为后向,而将朝向室外的方向称为前向,第一安装框100具有前后朝向的第一框口,所述第一安装框100前端的内侧朝内延伸设置出限位面框1。所述固定窗框5位于所述限位面框1的后方,所述固定窗框5的前侧面与所述限位面框1的后侧面共同限定出固定夹槽102,固定玻璃板101的侧部对应插置于所述固定夹槽102内。本发明利用固定窗框5和限位面框1可将固定玻璃板101安装在由横梁300和立柱400围设形成的第一安装框100内,充分利用横梁300和立柱400来构成第一安装框100,实现对材料的节省。此外,固定窗框5扣接在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如果固定玻璃板101发生破损,施工人员可以从室内拆下固定窗框5,从而对固定玻璃板101进行更换,高空从室外施工非常危险,施工人员可以不必从室外进行施工。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窗框5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的固定窗框主框体51、自所述固定窗框主框体51的前侧部朝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面延伸出的固定窗框前侧板52、以及自所述固定窗框主框体51的后侧部朝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面延伸出的固定窗框后侧板53。固定窗框主框体51可以由横梁300和立柱400围设形成,以节省材料。固定窗框主框体51与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面呈相对设置,所述固定窗框前侧板52的前侧面与所述固定玻璃板101抵接,从后侧阻止固定玻璃板101运动。自所述固定窗框主框体51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表面延伸出有第一卡扣54,所述固定窗框后侧板53的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扣531,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面设有对应与所述第一卡扣54和第二卡扣531扣持的第三卡扣3和第四卡扣4。如图1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卡扣54自固定窗框后侧板53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框100的表面延伸出,且固定窗框后侧板53位于固定窗框5的后侧,施工人员由后向前推挤固定窗框后侧板53,就能打开第一卡扣54和第三卡扣3之间的扣持,下一步,移动固定窗框5,就能打开第二卡扣531和第四卡扣4之间的扣持,如此可以方便地拆卸固定窗框5。

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框100包括第一安装框主框体、自所述第一安装框主框体的前端朝前延伸出的外延框2、以及自所述外延框2的内侧面的方向延伸出的所述限位面框1。第一安装框主框体、外延框2、以及限位面框1一体成型。外延框2并非必要,限位面框1可以直接由第一安装框100的内侧面延伸出。常规框架幕墙中,除了设置固定窗扇外,往往还需要设置可开启的窗扇,而从外观上看,可开启的窗扇所在位置的窗框的四边,一般会相对于固定窗扇有所凸出,外观上会显得比固定窗框5高度和宽度尺寸更大,设置外延框2能使固定窗扇从外观上看与可开启的窗框更加统一。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第三卡扣3具有自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的后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板32、以及自所述第一延伸板32的外侧向前延伸出的第一卡板31。所述第四卡扣4具有自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内侧面的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延伸板41、以及自所述第二延伸板41的外侧向后延伸出的第二卡板42。上述第三卡扣3和第四卡扣4的结构简单,适合小尺寸制造,能节省材料。如图4所示,横梁300上设有第一延伸板32,但如图1至图3所示,如果立柱400的后侧延伸出侧向突出所述立柱400设置的加强柱401,第一延伸板32可以与加强柱401的前侧板制造成一个整体,从而不必另行设置第一延伸板32,以节省材料。

为了更稳定地将固定玻璃板101固定于固定夹槽102内,所述固定窗框5的前侧面可以呈凹凸面设置,所述固定窗框5的前侧面与所述固定玻璃板101之间设有压入式密封胶条和/或密封胶71,压入式密封胶条和/或密封胶71的设置可以从后面压紧固定玻璃板101,防止固定玻璃板101在固定夹槽102内松动,由于压入式密封胶条和/或密封胶71质地柔软,不会挤碎固定玻璃板101。固定窗框5的前侧面呈凹凸面设置能使压入式密封胶条和/或密封胶71不易相对于固定窗框5的前侧面滑动。在安装的过程中,应当先安装固定玻璃板101,再安装固定窗框5,压入式密封胶条和/或密封胶71设置在固定窗框5的前侧面与所述固定玻璃板101之间,能方便施工人员在最后一步把握固定玻璃板101固定的松紧程度。

如图7所示,固定窗框5可位于建筑物的顶层;如图8所示,固定窗框5可位于建筑物的底层。

上述结构中,安装于第一安装框100的固定玻璃板101不可活动和开启,常规框架幕墙中,除了设置固定窗扇外,往往还需要设置可开启的窗扇,为了保证从室内和室外观看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整体效果统一,所述窗式框架幕墙系统还可以包括具有前后朝向的第二框口的第二安装框200、一侧端部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200内的活动窗框6、以及安装于所述活动窗框6内的活动玻璃板203。所述第二安装框200通过对第一安装框100的铣切加工形成。同理,第二安装框200也可以位于建筑物的顶层或者底层。如图2所示,活动窗框6可以通过铰链204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200内的活动窗框6。所述活动窗框6包括活动窗框主框体61、以及扣接在所述活动窗框主框体61的前端面的前面框62,所述活动窗框主框体61的内侧形成有朝前的第一阻挡面611,所述前面框62的内侧具有与所述第一阻挡面61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阻挡面621,所述第一阻挡面611和所述第二阻挡面621共同围设形成活动夹槽202,所述活动玻璃板203的侧部对应插置于所述活动夹槽202内。如图5所示,用户可以通过推动活动窗框6上侧,使活动窗框6自上侧开启,而如图6所示,用户可以通过推动活动窗框6下侧,使活动窗框6自下侧开启,同理,通过改变设置方向,本发明的活动窗框6也可以为自左侧开启、自右侧开启,如图3所示设计者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风撑10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活动窗框主框体61和前面框62相互扣接,安装拆卸方便。此外,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由于限位面框1和前面框62分别位于第一安装框100和第二安装框200的前侧,可以根据需要将限位面框1的前侧表面和前面框62的前侧表面设计成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从室外观看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整体效果统一。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前面框62包括前面框板622、以及自所述前面框62主体框的后端面朝后延伸的扣接框板623。所述前面框板622与所述活动窗框主框体61的前端面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前面框板622的后侧面为所述第二阻挡面621。所述扣接框板623设有卡扣突起6231,所述活动窗框6的内侧面设有对应与所述扣接框板623扣持的卡扣凹槽612。上述前面框62的结构简单,施工人员在需要组装前面框62和活动窗框主框体61时,通过紧压两者就可以进行组装,需要拆开前面框62和活动窗框主框体61时,只需用力使前面框62略微产生弹性变形就可以拆开,可见拆装十分方便。此外,与其他结构的卡扣组合的窗框相比,本发明中,前面框62和活动窗框主框体61的连接部位完全被前面框板622挡住,使前面框62和活动窗框6的连接处不易被酸性雨水侵蚀,也不易积累灰尘。

为了更稳定地将活动玻璃板203固定于活动夹槽202内,所述第一阻挡面611可以呈凹凸面设置,所述第二阻挡面621与所述活动玻璃板203的内侧面之间可以设有硅酮结构胶72,硅酮结构胶72的设置可以从后侧面压紧活动玻璃板203,防止活动玻璃板203在活动夹槽202内松动,由于硅酮结构胶72质地柔软,不会挤碎活动玻璃板203。凹凸面设置能使硅酮结构胶72不易相对于第一阻挡面611滑动。在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在硅酮结构胶72的两面涂抹粘胶,先将硅酮结构胶72的一面贴于第一阻挡面611内,再将活动玻璃板203贴置于硅酮结构胶72的另一面。

为了提高从室外观察窗式框架幕墙系统时的外观的紧凑感,使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立面效果更加美观,设计者常力图使相邻两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为使相邻两玻璃板之间的距离更加接近,横梁300和立柱400的截面积往往需要制作得更小,而横梁300和立柱400的截面积小,有可能影响到横梁300和立柱400的受力强度。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可以在立柱400的后侧延伸出侧向突出所述立柱400设置的加强柱401,加强柱401可以与立柱400一体成型。同理,也可以在横梁300的后侧延伸出侧向突出所述横梁300设置的加强梁。

为了在活动窗框6位于关闭位置时,活动窗框6与立柱400之间的缝隙能被封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可以分别在立柱400和横梁300上设置第一遮挡板8和第二遮挡板9。所述加强柱401的前侧面可以通过连接螺钉83固定有朝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遮挡板8,所述第一遮挡板8具有与所述加强柱401的前侧面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遮挡板主体81、以及自所述第一遮挡板主体81的后侧面朝所述加强柱401的前侧面延伸出的多个抵接突起82,所述抵接突起82的后端与所述加强柱401的前侧面抵接,所述连接螺钉83正对所述多个抵接突起82之间的间隙设置。第一遮挡板8可以遮挡活动窗框6与立柱400之间的缝隙,以使得在活动窗框6位于关闭位置时,活动窗框6与第二安装框200之间的缝隙能被封闭。采用上述第一遮挡板8的结构,施工人员在安装第一遮挡板8时,可以适当拧紧连接螺钉83,以使第一遮挡板主体81适当受压发生变形,使抵接突起82的后端与加强柱401的外侧面抵接更加紧密。如图2和图3所示,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遮挡板8的后侧面和固定窗框后侧板53的竖向框边的后侧面设计成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从室内观看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整体效果统一。

第二遮挡板9的设置可以使在活动窗框6位于关闭位置时,活动窗框6与横梁300之间的缝隙能被封闭,第二遮挡板9可以自所述横梁300的内侧面的后端延伸出且朝前后方向设置。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遮挡板9的后侧面,与第三卡扣3、固定窗框后侧板53的横向框边扣持形成整体的后侧表面,设计成相同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从室内观看窗式框架幕墙系统的整体效果统一。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固定窗框5和活动窗框6不限于一体成型,也不限于进行整体安装。比如,可以分别制造两个横向边框和两个竖向边框,在安装时,也可以分步骤对横向边框和竖向边框进行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