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固定标校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0663阅读:6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固定标校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标校塔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固定标校塔。



背景技术:

固定标校塔主要用于雷达标校。目前常用的固定标校塔包括:桁架式塔体和标校装置。架设时,用螺联的方式由下至上拼接桁架式塔体的所有零件,并将塔体底部固定在预埋的水泥基础上,完成塔体安装后,再用螺栓将标校装置固定在塔体上部;拆除时为架设的反过程。整个架设和拆除的过程非常复杂,无法实现固定标校塔的快速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拆装的固定标校塔。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固定标校塔,包括固定地基、塔底座、防风纤绳、驱动装置、托板、牵引绳、塔节以及标校装置,所述固定地基预埋于地面;所述塔底座一侧设有开口且内部中空,所述塔底座竖直的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地基上;所述防风纤绳的一端与所述塔底座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固定设于地面,并拉紧;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塔底座上;所述托板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塔底座内;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塔底座的顶部并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收紧或放松所述牵引绳,以牵引所述托板在所述塔底座内上下移动;所述塔节竖直的设于所述托板上,其底部与所述塔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标校装置设于所述塔节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产品可以直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牵引绳来拉动塔节在托板上沿塔底座内部上升,塔节上升到塔底座上部的指定位置后进行固定,标校装置固定设于塔节上部,多个塔节均可按照此种操作进行安装,可以快速的实现对塔节拆装,操作方便。另外塔底座的底部是直接固定在固定地基上的,顶部通过两侧的防风纤绳拉紧,固定牢固、可靠。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地基包括钢筋框体、底板,所述钢筋框体的底部预埋设于地下,且所述钢筋框体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底板固定设于所述钢筋框体的顶部,所述塔底座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固定设于所述底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塔底座固定到固定地基上更加的牢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风纤绳的一端通过卸扣与所述塔底座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地锚组件,所述地锚组件固定设于地面,并使所述防风纤绳拉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防风纤绳将塔底座与地面实现拉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防风纤绳远离所述塔底座的一端设有卸扣,所述地锚组件上也设有卸扣,所述防风纤绳上的卸扣通过花篮螺栓与所述地锚组件上的卸扣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实现防风纤绳与地面上固定的地锚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卷扬机,所述塔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托板底部设有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再穿过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后固定到所述塔底座的顶部,所述卷扬机可驱动所述牵引绳沿所述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二滑动装置滑动牵引所述托板在所述塔底座内上下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卷扬机来带动牵引绳与第一滑动装置、第二滑动装置的滑动配合,可以稳定、方便的实现牵引托板沿塔底座内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塔节上升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包括一对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固定设于所述塔底座的顶部;一对所述第二滑轮对称设于所述托板底部;所述牵引绳远离所述卷扬机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后,再分别穿过一对所述第二滑轮,并固定于所述塔底座的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滑轮和一对第二滑轮的结构设置能使得牵引绳的滑动来牵引托板可以更加方便、省力和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塔底座上部内壁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塔节可沿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塔底座内上下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塔节能在塔底座内稳定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塔底座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托板为方形板,所述托板的四个角均设有导向块,所述托板通过四个所述导向块可沿所述塔底座的内侧壁上下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托板沿塔底座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时,可通过托板四个角的导向块进行导向,移动更加稳定,避免发生位置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包括八个滑块,八个所述滑块呈两层的间隔设置于所述塔底座上部的内壁上,每层设有四个所述滑块,且四个所述滑块分别设于所述塔底座内壁的四个角上,所述塔节可沿两层所述滑块在所述塔底座内上下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层设置的滑块为塔节在塔底座内上下移动提供很好的导向,保证塔节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进行组装时也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塔节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塔节可首尾连接,位于顶层和中层的所述塔节也通过所述防风纤绳与地面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塔底座顶部连接的所述防风纤绳与地面的夹角为40°~50°,与中层所述塔节连接的所述防风纤绳与地面的夹角为40°~50°,与顶层所述塔节连接的所述防风纤绳与地面的夹角为50°~6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多个塔节组装起来后,各个位置能与地面拉紧,结构更加稳固,以满足抗风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产品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产品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产品塔底座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产品塔节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产品托板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发明产品地锚组件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产品固定地基的优选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塔底座,2、托板,3、第二滑轮,4、导向块,5、卷扬机,6、牵引绳,7、第一滑轮,8、地锚组件,9、固定地基,10、塔节,11、插销,12、滑块,13、固定角件,14、防风纤绳,15、卸扣,16、花篮螺栓,17、标校装置,18、混凝土,19、钢筋框体,20、地脚螺栓,21、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固定标校塔,包括固定地基9、塔底座1、防风纤绳14、驱动装置、托板2、牵引绳6、塔节10以及标校装置17,所述固定地基9预埋于地面;所述塔底座1一侧设有开口且内部中空,所述塔底座1竖直的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地基9上;所述防风纤绳14的一端与所述塔底座1的顶部连接,另一端固定设于地面,并拉紧;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塔底座1上;所述托板2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塔底座1内;所述牵引绳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塔底座1的顶部并与所述托板2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可收紧或放松所述牵引绳6,以牵引所述托板2在所述塔底座1内上下移动;所述塔节10竖直的设于所述托板2上,其底部与所述塔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标校装置17设于所述塔节10上部。本发明产品可以直接通过驱动装置带动牵引绳6来拉动塔节10在托板2上沿塔底座1内部上升,塔节10上升到塔底座1上部的指定位置后进行固定,标校装置17固定设于塔节10上部,多个塔节均可按照此种操作进行安装,可以快速的实现对塔节10拆装,操作方便。另外塔底座1的底部是直接固定在固定地基9上的,顶部通过两侧的防风纤绳14拉紧,固定牢固、可靠。

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塔底座1固定到固定地基9上更加的牢固、稳定,所述固定地基9包括钢筋框体19、底板21,所述钢筋框体19的底部预埋设于地下,且所述钢筋框体19内填充有混凝土18,所述底板21固定设于所述钢筋框体19的顶部,所述塔底座1的底部通过地脚螺栓20固定设于所述底板21上。

考虑到方便防风纤绳14将塔底座1与地面实现拉紧固定,所述防风纤绳14的一端通过卸扣15与所述塔底座1的顶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地锚组件8,如图6所示,所述地锚组件8固定设于地面,并使所述防风纤绳14拉紧。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风纤绳14远离所述塔底座1的一端设有卸扣15,所述地锚组件8上也设有卸扣15,所述防风纤绳14上的卸扣15通过花篮螺栓16与所述地锚组件8上的卸扣15连接。方便实现防风纤绳14与地面上固定的地锚组件8连接。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卷扬机5,所述塔底座1的顶部设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托板2底部设有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牵引绳6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5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再穿过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后固定到所述塔底座1的顶部,所述卷扬机5可驱动所述牵引绳6沿所述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二滑动装置滑动牵引所述托板2在所述塔底座1内上下移动。通过卷扬机5来带动牵引绳6与第一滑动装置、第二滑动装置的滑动配合,可以稳定、方便的实现牵引托板2沿塔底座1内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塔节10上升进行安装。

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轮7,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包括一对第二滑轮3,所述第一滑轮7固定设于所述塔底座1的顶部;一对所述第二滑轮3对称设于所述托板2底部;所述牵引绳6远离所述卷扬机5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7后,再分别穿过一对所述第二滑轮3,并固定于所述塔底座1的顶部。第一滑轮7和一对第二滑轮3的结构设置能使得牵引绳6的滑动来牵引托板2可以更加方便、省力和稳定。

优选地,为了保证塔节10能在塔底座1内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塔底座1上部内壁上设有导向部,所述塔节10可沿所述导向部在所述塔底座1内上下移动。

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塔底座1的横截面呈方形,所述托板2为方形板,所述托板2的四个角均设有导向块4,所述托板2通过四个所述导向块4可沿所述塔底座1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托板2沿塔底座1的内侧壁上下移动时,可通过托板2四个角的导向块4进行导向,移动更加稳定,避免发生位置偏移。

具体地,所述导向部包括八个滑块12,八个所述滑块12呈两层的间隔设置于所述塔底座1上部的内壁上,每层设有四个所述滑块12,且四个所述滑块12分别设于所述塔底座1内壁的四个角上,所述塔节10可沿两层所述滑块12在所述塔底座1内上下移动。两层设置的滑块12为塔节10在塔底座1内上下移动提供很好的导向,保证塔节10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进行组装时也更加稳定。

如图2、4所示,为了保证多个塔节10组装起来后,各个位置能与地面拉紧,结构更加稳固,以满足抗风要求,所述塔节10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塔节10可首尾连接,位于顶层和中层的所述塔节10也通过所述防风纤绳14与地面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塔底座1顶部连接的所述防风纤绳14与地面的夹角为40°~50°,与中层所述塔节10连接的所述防风纤绳14与地面的夹角为40°~50°,与顶层所述塔节10连接的所述防风纤绳14与地面的夹角为50°~60°。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地基9预埋在阵地上,塔底座1通过地脚螺栓20固定在固定地基9的底板21上,卷扬机5通过螺栓固定在塔底座1侧部,8个滑块12通过螺栓固定在塔底座1的上部。托板2四角有导向块4,确保托板2只能上下运动,托板2底部安装两个第二滑轮3。第一滑轮7固定在塔底座1的上部。牵引绳6一端缠绕在卷扬机5上,另一端向上绕过第一滑轮7,再向下绕过托板2底部的两个第二滑轮3后,向上固定在塔底座1的上部。地锚组件8预埋在塔底座1对角线相应的位置,要求架设后,底部和中部的防风纤绳14与地面的夹角在40°~50°之间,顶部的防风纤绳14与地面的夹角在50°~60°之间。牵引绳6可以是钢丝绳。

架设过程:

1、将塔底座1通过地脚螺栓20固定在固定地基9的底板21上;

2、安装底部防风纤绳14。将防风纤绳14上部通过卸扣15固定在塔底座1顶部,用卸扣15和花篮螺栓16将防风纤绳14下部固定在近端地锚组件8上并拉紧;

3、安装第一节塔节10。用摇把转动卷扬机5,将托板2下降到塔底座1的底部,将塔节10插到托板2上的销孔内,转动卷扬机5,塔节10上升,确保塔节10顶部能进入到滑块12内。继续升塔节10,直到塔节10上部伸出塔底座1上部200mm左右时停止,用螺栓将标校装置17固定在塔节10上部并将顶层防风纤绳14通过卸扣15固定在塔节10上部。继续升塔节10,直到能用2个插销11将塔节10和塔底座1销住;

4、安装第二节塔节10。用摇把转动卷扬机5,将托板2下降到塔底座1的底部,将塔节10插到托板2上的销孔内,转动卷扬机5,塔节10上升,确保塔节10顶部能进入到滑块12内。继续升塔节10,直到第二节塔节10上部销孔插入到第一节塔节10下部销轴时停止,用螺栓将第一节塔节10和第二节塔节10固定。拔出2个插销11,继续升塔,直到能用2个插销11将第二节塔节10和塔底座1销住;

5、其它塔节10的安装与第二节塔节10的安装完全相同,仅在需挂防风纤绳14的塔节10用卸扣15将防风纤绳固定在相应塔节10的上部即可;

6、所有塔节10安装完毕后,用8个固定角件13将最后一节塔节10和塔底座1顶部进行固联;用卸扣15和花篮螺栓16将顶部和中部的防风纤绳14下部固定在远端地锚组件8上并拉紧。

撤收过程是架设过程的反过程。

原则上,标校塔总高在15米以下时仅需挂底部和顶部的防风纤绳14;总高在15米~30米之间时需挂底部、中部和顶部的防风纤绳14;总高在30米以上时,需增加防风纤绳14的层数以满足抗风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