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156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充气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气膜建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气膜。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因具有成本较低和轻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膜主体与气膜基础的连接比较紧密可靠,混凝土基础与门框之间通过锚栓进行固定连接,再用结构胶密封于膜主体与门框之间的间隙、以及混凝土基础与门框之间的间隙,也不会存在漏气量过多的情况。而使用具有配重袋的可移动气膜建筑则是膜主体通过底部的配重袋连接于一起。

由于配重袋在膜主体的门洞处被切断,无法使用混凝土基础与门的连接方式。即使使用,也会因为膜主体与门框之间的间隙、以及基础配重袋与门框之间都会存在较大的间隙,使气膜建筑的密封性变差、漏气量和能耗均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气膜建筑的密封性较差、漏气量和能耗均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充气膜。

一种充气膜,包括:

膜主体;

配重袋,所述配重袋与所述膜主体连接;

门体;

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本体和由所述连接本体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本体分别与所述膜主体、所述配重袋和所述门体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配重袋连接;以及

门体配重物,所述门体配重物抵接于所述延伸部上。

上述的充气膜,膜主体与配重袋连接,连接体的连接本体分别与膜主体、配重袋和门体连接,连接体的延伸部与配重袋连接,使连接体分别与膜主体、配重袋和门体连接,门体配重物抵接于延伸部上,使延伸部定位于目标位置,同时避免膜主体内的气体从延伸部上泄露,将门体配重物代替混凝土基础,由于门体仅与连接体的连接本体连接,且膜主体的柔性特性,膜主体在风中会产生轻微的摆动,而门体是刚体,不会在风中发生摆动。连接体作为连接门体和膜主体的过度连接,除了增加密封性以外,可以提供额外的缓冲空间,使得膜主体在摆动时不会被静止的门体撕扯损坏,保证气膜建筑安全,使气膜建筑的漏气量和能耗均较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单元和第二延伸单元,所述第一延伸单元和所述第二延伸单元分别位于所述门体的两侧;所述门体配重物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门体配重物压持于所述第一延伸单元上,另外一个所述门体配重物压持于所述第二延伸单元上,使门体配重物压持于延伸部上,以对充气膜更好地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单元、所述第二延伸单元和所述连接本体一体成型,使连接体的结构较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为软连接体,由于连接体具有柔软性,使连接体紧密贴合于门体上,可以进一步地缩小连接本体与门体之间的间隙,使气膜建筑的漏气量和能耗更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还包括加强索套和固定绳,所述加强索套设于所述连接本体与所述膜主体连接的周缘处,所述固定绳穿设于所述加强索套上,且所述固定绳的两端均压持于所述门体配重物上,使膜主体更好地定位于目标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索套还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上,使充气膜的结构较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膜主体上,使连接本体与膜主体的连接较紧密,避免充气膜漏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还包括拼接板和紧固件,所述拼接板与所述膜主体或所述配重袋抵接,所述拼接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膜主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配重袋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件顺序穿设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使所述配重袋与所述膜主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拼接板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拼接板抵接于所述膜主体上,另外一个所述拼接板抵接于所述配重袋上,所述配重袋和所述膜主体均位于两个所述拼接板之间,使配重袋与膜主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还包括锚栓和压板,所述连接本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门体上开设有锚栓孔,所述锚栓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锚栓孔内,且所述锚栓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锚栓抵接于所述门体上背离所述连接本体的侧面,所述压板抵接于所述连接本体上背离所述门体的侧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充气膜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又一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再一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充气膜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充气膜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充气膜的首选实施例。但是,充气膜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充气膜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充气膜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充气膜包括膜主体、配重袋、门体、连接体以及门体配重物;例如,所述配重袋与所述膜主体连接;例如,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本体和由所述连接本体向外延伸的延伸部;例如,所述连接本体分别与所述膜主体、所述配重袋和所述门体连接;例如,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配重袋连接;例如,所述门体配重物压持于所述延伸部上。例如,一种充气膜包括膜主体、配重袋、门体、连接体以及门体配重物;所述配重袋与所述膜主体连接;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本体和由所述连接本体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本体分别与所述膜主体、所述配重袋和所述门体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配重袋连接;所述门体配重物抵接于所述延伸部上。例如,一种充气膜,包括膜主体、配重袋、门体、连接体以及门体配重物;所述配重袋与所述膜主体连接;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本体和由所述连接本体向外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本体分别与所述膜主体、所述配重袋和所述门体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配重袋连接;所述门体配重物抵接于所述延伸部上。上述的充气膜,膜主体与配重袋连接,连接体的连接本体分别与膜主体、配重袋和门体连接,连接体的延伸部与配重袋连接,使连接体分别与膜主体、配重袋和门体连接,门体配重物抵接于延伸部上,使延伸部定位于目标位置,同时避免膜主体内的气体从延伸部上泄露,将门体配重物代替混凝土基础,由于门体仅与连接体的连接本体连接,而门体配重物与门体之间非直接连接,可以缩小连接本体与门体之间的间隙,解决了气膜建筑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使气膜建筑的漏气量和能耗均较小。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充气膜10包括膜主体100、配重袋200、门体300、连接体400以及门体配重物500。所述配重袋200与所述膜主体100连接。同时参见图2,所述连接体400包括连接本体410和由所述连接本体410向外延伸的延伸部420。所述连接本体410分别与所述膜主体100、所述配重袋200和所述门体300连接,这样,膜主体100通过连接本体410与门体300连接,使门体300仅与连接本体410进行连接,由于膜主体的柔性特性,膜主体在风中会产生轻微的摆动,而门体是刚体,不会在风中发生摆动。连接体作为连接门体和膜主体的过度连接,除了增加密封性以外,可以提供额外的缓冲空间,使得膜主体在摆动时不会被静止的门体撕扯损坏,保证气膜建筑安全,减少了充气膜10的漏气量和能耗。

所述延伸部420与所述配重袋200连接。所述门体配重物500抵接于所述延伸部420上,这样,门体配重物500无需与门体300连接,且门体配重物500仅需抵接于延伸部420上即可,将门体配重物500代替了传统的混凝土基础及锚栓的固定方式,简化了充气膜10的结构,降低了充气膜10的成本,从而使充气膜10的可移动性较好,方便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配重袋200上开设有缺口210,且缺口210的内壁上均封口处理。门体配重物500位于缺口210处并抵接于延伸部420上,使充气膜10定位于目标位置处。连接体400的连接本体410分别与配重袋200的端部和膜主体100连接。门体300的周缘处均与连接本体410连接。例如,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延伸部420上,使门体配重物500抵接于延伸部420上,可以更好地将延伸部420定位于目标位置,同时避免膜主体100内的气体从延伸部420上泄露。

为了使气膜建筑的漏气量和能耗更小,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400为软连接体,即软连接体具有柔软特性,且起到连接作用。由于连接体400具有柔软性,使连接体400紧密贴合于门体300上,可以进一步地缩小连接本体410与门体300之间的间隙,使气膜建筑的漏气量和能耗更小。

例如,连接本体410的延伸方向与延伸部420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延伸部420可以放置于目标位置处的水平区域,门体配重物500将延伸部420压持于目标位置处,门体300垂直于水平区域所在的平面,使用者可以自然地从门体300上进入充气膜10内部。又如,门体配重物500为沙袋或水袋或铁块等。

需要说明的是,配重袋200的缺口210的内壁的封口处理可以通过焊接或胶接或缝接等方式。例如,配重袋200包括配重袋本体200a和封堵片200b,所述缺口210开设于配重袋本体200a上。封堵片200b封堵所述缺口210并与配重袋本体200a连接。配重袋本体200a与膜主体100连接,使配重袋200与膜主体100连接。例如,封堵片200b的周缘处连接于配重袋本体200a上。又如,封堵片200b的周缘处通过焊接或胶接或缝接连接于配重袋本体200a上,以对配重袋200的缺口210进行封口,这样形成配重袋200的端部。又如,延伸部420连接于封堵片200b上,使延伸部420与配重袋200连接。可以理解,封堵片200b的周缘处不仅限于通过焊接或胶接或缝接连接于配重袋本体200a上。例如,封堵片200b与配重袋本体200a一体成型,使配重袋200的结构更加紧凑。

例如,配重袋200还包括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分别与封堵片200b和配重袋本体200a连接,这样,提高了配重袋200的应力强度,使封堵片200b与配重袋本体200a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延长了充气膜10的使用寿命。例如,门洞配重物与配重袋200的端部存在间隙,这样,可以方便门洞配重物的移动操作,使充气膜10的拆装更加快捷。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地锚预留件600,所述地锚预留件600设于所述配重袋200上。组装固定时,使用者可以将地锚穿过地锚预留件600上,并插入地面,使配重袋200固定于地面上,加上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延伸部420上,使配重袋200更好地定位于目标位置处。例如,地锚预留件600为金属环,在其他实施例中,地锚预留件600也可以为绳索环。例如,配重袋包括袋体和连接带。连接带穿设于地锚预留件,且连接带的两端均焊接于袋体上。又如,连接带和袋体的材料均为膜材。又如,连接带对折并焊接于袋体的同一位置处,即连接带的两端和袋体三者焊接于一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带两端还可以分别焊接于袋体的不同位置处。在本实施例中,地锚预留件600设于配重袋200本体上。例如,地锚预留件600的数目为多个,多个地锚预留件600均匀分布于配重袋本体200a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将配重袋本体200a定位于目标位置处。

又如,地锚预留件600通过缝接固定于配重袋200上。为了提高地锚预留件600与配重袋20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配重袋200上与地锚预留件600的连接处设有加强层,提高了地锚预留件600与配重袋200之间的连接强度。例如,地锚预留件600为d型环或一周包绳三角片。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420包括第一延伸单元422和第二延伸单元424。所述第一延伸单元422和所述第二延伸单元424分别位于所述门体300的两侧。所述门体配重物500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所述第一延伸单元422上,另外一个所述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所述第二延伸单元424上,使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延伸部420上,以对充气膜10更好地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单元422和所述第二延伸单元424相互平行,使连接体400的容易制造,降低了充气膜10的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单元422、所述第二延伸单元424和所述连接本体410一体成型,使连接体400的结构较紧凑。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单元422、第二延伸单元424和连接本体410也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焊接或胶接进行连接。例如,第一延伸单元422和第二延伸单元424位于同一平面上,使连接体400更容易加工制造。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加强索套700和固定绳800,所述加强索套700设于所述连接本体410与所述膜主体100连接的周缘处,所述固定绳800穿设于所述加强索套700上,且所述固定绳800的两端均压持于所述门体配重物500上,使膜主体100更好地定位于目标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索套700还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410上,使充气膜10的结构较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索套700也可以通过胶接连接于所述连接本体410上。组装固定时,将固定绳800伸出加强索套700的端部放置于延伸部420上,使加强索套700和延伸部420均被压持于门体配重物500的底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本体410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膜主体100上,使连接本体410与膜主体100的连接较紧密,避免充气膜10漏气。可以理解,连接本体410不仅限于通过焊接连接于膜主体10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本体410也可以通过搭扣或封口带或拉链连接于膜主体100上。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拼接板900和紧固件1100。所述拼接板900与所述膜主体100或所述配重袋200抵接。所述拼接板900上开设有安装孔910。所述膜主体10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0。所述配重袋200上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通孔210和开口220。所述紧固件1100顺序穿设所述安装孔910、所述第一通孔110和所述第二通孔210,用于使所述配重袋200与所述膜主体100连接。例如,第二通孔210包括第一部分210a和第二部分210b,第一部分210a和第二部分210b均与开口220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拼接板900的数目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拼接板900抵接于所述膜主体100上,另外一个所述拼接板900抵接于所述配重袋200上,所述配重袋200和所述膜主体100均位于两个所述拼接板900之间,使配重袋200与膜主体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这样,当紧固件1100分别与两个拼接板900连接时,配重袋200和膜主体100均夹紧于两个拼接板900之间,可以保证配重袋200与膜主体10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再次参见图5,例如,拼接板900的数目为n个。每个拼接板900均开设有两个安装孔910。紧固件1100的数目为2n个。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210的数目均为2n个。每个紧固件单元1110一一对应顺序穿设拼接板900的其中一个安装孔910、第一通孔110和第二通孔210。例如,n个拼接板单元900沿配重袋本体200a邻近膜主体100的边缘处分布,这样,使配重袋200与膜主体100之间可靠地连接。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还包括锚栓1200和压板1300。所述连接本体41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411。所述门体300上开设有锚栓孔310。所述锚栓1200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411和所述锚栓孔310内,且所述锚栓1200与所述压板1300连接,所述锚栓1200抵接于所述门体300上背离所述连接本体410的侧面,所述压板1300抵接于所述连接本体410上背离所述门体300的侧面,使连接本体410与门体300紧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420上远离所述连接本体410的边缘处折边处理,使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延伸部420上的折边处理处,可以更好地避免延伸部420漏气。组装时,使用者先对延伸部420沿朝向膜主体100的方向进行折回,然后再将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延伸部420的折回部位,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延伸部420漏气,使延伸部420更好地定位于目标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充气膜10包括膜主体100、配重袋200、门体300、连接体400、门体配重物500、锚栓1200和压板1300。所述配重袋200与所述膜主体100通过焊接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体400包括连接本体410和由所述主体向外延伸的延伸部420。所述连接本体410通过焊接与所述膜主体100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本体410和所述延伸部420均与所述配重袋200连接。所述连接本体410上开设有第三通孔411。所述门体300上开设有锚栓孔310。所述锚栓1200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411和所述锚栓孔310内,且所述锚栓1200与所述压板1300连接,所述锚栓1200抵接于所述门体300上背离所述连接本体410的侧面,所述压板1300抵接于所述连接本体410上背离所述门体300的侧面,使连接本体410与门体300连接。这样,膜主体100通过连接本体410与门体300连接,使门体300仅与柔软的连接本体410进行连接,由于膜主体的柔性特性,膜主体在风中会产生轻微的摆动,而门体是刚体,不会在风中发生摆动。连接体作为连接门体和膜主体的过度连接,可以提供额外的缓冲空间,使得膜主体在摆动时不会被静止的门体撕扯损坏,保证安全的同时可以减少连接本体410与门体300之间的间隙,减少了充气膜10的漏气量和能耗。所述门体配重物500压持于所述延伸部420上,这样,门体配重物500无需与门体300连接,且门体配重物500仅需压持于延伸部420上即可,将门体配重物500代替了传统的混凝土基础及锚栓的固定方式,简化了充气膜10的结构,降低了充气膜10的成本,从而使充气膜10的可移动性较好,方便使用。

上述的充气膜10,膜主体100与配重袋200连接,连接体400的连接本体410分别与膜主体100、配重袋200和门体300连接,连接体400的延伸部420与配重袋200连接,使连接体400分别与膜主体100、配重袋200和门体300连接,门体配重物500抵接于延伸部420上,使延伸部420定位于目标位置,同时避免膜主体100内的气体从延伸部420上泄露,将门体配重物500代替混凝土基础,由于门体300仅与连接体400的连接本体410连接,且膜主体的柔性特性,膜主体在风中会产生轻微的摆动,而门体是刚体,不会在风中发生摆动。连接体作为连接门体和膜主体的过度连接,除了增加密封性以外,可以提供额外的缓冲空间,使得膜主体在摆动时不会被静止的门体撕扯损坏,保证气膜建筑安全,使气膜建筑的漏气量和能耗均较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