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打孔竹胶模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00186阅读:916来源:国知局
免打孔竹胶模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免打孔竹胶模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基本建设行业的发展,砼结构越来越复杂,对施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砼模板工程的飞速发展,模板技术从材料、造型、结构、施工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现在所有工程越来越正规,工程招投标中基本不能够创造大的利润空间,故改变施工方法也将成为创造更大利润的突破点。而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能起到确保安全质量、加快施工工期、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社会效益,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仅从降低成本方面和加快施工进度方面,就相当有必要对目前传统的模板工程施工方法进行更新研究开发,以加快工期,减小损失,提高周转次数,节约成本,并提高混凝土的观感质量。竹胶板作为建筑结构施工模板已被广泛应用,使用在墙体上时,一般将1块竹胶板(1.22m×2.44m)根据荷载要求在上面打上9~12个孔,然后整体拼装,采50mm×100mm木方,φ48mm钢管及对拉螺栓进行加固。而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尽可能保证模板完好,达到更多的周转次数,从而降低成本,取得更大利润,同时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及工艺,降低人工消耗取得更大利润。因此本发明顺应市场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种免打孔竹胶模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免打孔竹胶模板的施工方法,在不破坏竹胶模板本体的基础上,主要为达到支模方便,拆模方便,加快施工周期,达到竹胶模板损坏率小,提高竹胶模板周转次数的目的。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免打孔竹胶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竹胶模板设计:竹胶模板在其同一表面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第一木方,第一木方的高度与竹胶模板的高度相等,且第一木方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凸出竹胶模板一定距离;

b拼条设计:拼条包括高度与竹胶模板高度相等的竹胶板条和第二木方,竹胶板条的宽度为竹胶模板宽度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三,第二木方固定于竹胶板条表面,且竹胶板条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凸出于第二木方,且凸出距离均等于第一木方凸出于竹胶模板的距离,第二木方的厚度与第一木方的厚度相等,沿拼条的轴线方向均匀间隔钻多个水平的固定孔;

c安装前的准备:墙体钢筋绑扎完后,再焊好墙体相对两侧的竹胶模板定位筋;

d定位安装:墙体相对两侧的竹胶模板位置和大小一一对应,同侧相邻两块竹胶模板之间设置有拼条,相邻两块竹胶模板凸出的第一木方之间无缝紧贴第二木方,相邻两块竹胶模板之间无缝紧贴竹胶板条,第一木方和第二木方均位于竹胶模板的外侧,定位完成后,相对的拼条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固定孔固定穿设对拉螺栓,同一拼条对应的两个第一木方沿其宽度方向的外侧用水平的u型卡具卡合固定,卡具沿第一木方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

e最后的固定:竹胶模板装到预定高度和宽度后,在竹胶模板外侧竖向另加背楞,在柱脚处预埋钢筋头与背楞间设置横向的第三木方,再用第一木楔楔紧,背愣上部用钢管作斜撑固定。

优选的是,设计竹胶模板前先将整块竹胶模板锯成610mm×2440mm的2条作为标准块,再根据墙体实际长度配尺寸不等的辅助块,标准块竹胶模板和竹胶板条各边均刨光刷漆,标准块竹胶模板本身不钻孔,步骤a中的竹胶模板为标准块竹胶模板。

优选的是,拼条设计的过程还包括阴角拼条的设计,阴角拼条包括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第一拼条的竹胶板条凸出其上固定的第二木方一侧距离为第一木方凸出于竹胶模板的距离,另一侧凸出距离为竹胶板条的厚度,第二拼条的竹胶板条凸出其上固定的第二木方一侧距离为第一木方凸出于竹胶模板的距离,另一侧凸出距离为其上第二木方的厚度,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恰好垂直卡合,且第二拼条上的第二木方与第一拼条上的第二木方通过螺钉固定,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上的第二木方均沿其高度方向向内凹陷有多个凹槽,从而与相邻的第一木方外侧通过卡具卡合固定。

优选的是,第一木方凸出竹胶模板的距离为25mm,竹胶板条宽度为150mm,第一木方和第二木方厚度×宽度为50mm×100mm。

优选的是,相邻固定孔沿拼条高度方向的间隔为600mm,且孔径为14mm,最上端的固定孔距离拼条端部为305mm,竹胶板条与第二木方通过螺钉固定,且螺钉设置为每300mm2个。

优选的是,竹胶模板与拼条的接缝均加海绵条,且海绵条具有单面胶并粘在先装的竹胶模板或拼条的接缝处,海绵条边与竹胶模板表面平齐。

优选的是,对拉螺栓位于第二木方的外侧的上下均设置有水平放置的钢管,然后通过扣件用螺帽固定,螺帽与扣件之间设置有钢筋垫片,有防水要求的对拉螺栓在其中部设置有止水片,两侧焊上定位钢筋头,并在外侧加上木块,这一侧的定位钢筋头随着向内退一个木块厚度。

优选的是,所述背愣为木方或钢管,背愣间隔放置,且间距不超过200mm。

优选的是,卡具的间隔为0.8m~1.2m,卡具为直径大于20mm的螺纹钢加工得到,且卡具与第一木方的侧面接触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木楔。

优选的是,安装竹胶模板前必须做好抄平放线工作,且要放模板线和控制线双线,根据放线位置进行模板的安装就位,然后模板承垫底部必须预先座浆找平,找平用1∶3水泥砂浆,宽度为50mm,沿模板边线抹,最后安装完成后采用1∶3水泥砂浆对模板根部进行再次封堵。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模板安装设计来改进常规模板安装工艺,在不破坏模板自身情况下保证模板完好,达到更多的周转次数,从而降低成本,取得更大利润。

2、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及工艺,降低人工消耗取得更大利润。

3、研发标准块竹胶模板、拼条标准件为支撑体系的墙模板施工工艺,主要为达到支模方便,拆模方便,加快施工周期,达到模板损坏率小,提高竹胶模板周转次数的目的,普通竹胶模板周转次数3~5次,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的竹胶模板平均周转次数8~15次以上。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装完成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拼条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拼条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阴角拼条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阴角拼条卡具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防水对拉螺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对拉螺栓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步骤e最后的固定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免打孔竹胶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竹胶模板设计:竹胶模板7在其同一表面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第一木方8,第一木方8的高度与竹胶模板7的高度相等,且第一木方8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凸出竹胶模板7一定距离;在竹胶模板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与其平齐的第一木方,且第一木方均凸出于竹胶模板一定距离,此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当然不可太窄。

b拼条设计:拼条包括高度与竹胶模板7高度相等的竹胶板条1和第二木方2,竹胶板条1的宽度为竹胶模板7宽度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三,第二木方2固定于竹胶板条1表面,且竹胶板条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凸出于第二木方2,且凸出距离均等于第一木方8凸出于竹胶模板7的距离,第二木方2的厚度与第一木方7的厚度相等,沿拼条的轴线方向均匀间隔钻多个水平的固定孔3;拼条的设计就是为了连接同一侧相邻的竹胶板条,刚好拼条与竹胶模板两者凸出部分与凹陷部分无缝卡合,同时通过在拼条上钻孔,穿设对拉螺栓,完成相对两侧竹胶模板的定位固定,竹胶板条的宽度合理设置能达到固定定位竹胶模板即可,不需要设置太宽,第二木方和第一木方的厚度设置一致,是为了方便后面的卡具更牢固的卡合。

c安装前的准备:墙体钢筋绑扎完后,再焊好墙体相对两侧的竹胶模板定位筋。

d定位安装:墙体相对两侧的竹胶模板7位置和大小一一对应,同侧相邻两块竹胶模板7之间设置有拼条,相邻两块竹胶模板7凸出的第一木方8之间无缝紧贴第二木方2,相邻两块竹胶模板7之间无缝紧贴竹胶板条1,第一木方8和第二木方2均位于竹胶模板7的外侧,定位完成后,相对的拼条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固定孔3固定穿设对拉螺栓10,同一拼条对应的两个第一木方8沿其宽度方向的外侧用水平的u型卡具5卡合固定,卡具5沿第一木方8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此步骤即为拼条与竹胶模板的组合安装,卡具设置为恰好紧贴第一木方和第二木方的外侧,设置为过盈配合最优,同时两端部最好紧贴竹胶模板的外侧。

e最后的固定:竹胶模板7装到预定高度和宽度后,在竹胶模板7外侧竖向另加背楞18,在柱脚处预埋钢筋头16与背楞18间设置横向的第三木方19,再用第一木楔17楔紧,背愣18上部用钢管作斜撑固定;相对竹胶模板之间为浇筑墙体的内腔6,在浇筑墙体时为了保证竹胶模板的稳定性,在外侧竖向均匀设置背楞,背楞的下方通过横向的第三木方挡住,在第三木方和预埋钢筋头之间塞上第一木楔紧固,背楞的上方则通过斜撑固定。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设计竹胶模板7前先将整块竹胶模板7锯成610mm×2440mm的2条作为标准块,再根据墙体实际长度配尺寸不等的辅助块,标准块竹胶模板7和竹胶板条1各边均刨光刷漆,标准块竹胶模板7本身不钻孔,步骤a中的竹胶模板7为标准块竹胶模板7。将整块竹胶模板变成相等的两块标准块,再通过拼条连接固定,竹胶模板的尺寸变小,固定更为稳固。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拼条设计的过程还包括阴角拼条的设计,阴角拼条包括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第一拼条的竹胶板条凸出其上固定的第二木方2一侧距离为第一木方8凸出于竹胶模板7的距离,另一侧凸出距离为竹胶板条1的厚度,第二拼条的竹胶板条1凸出其上固定的第二木方2一侧距离为第一木方8凸出于竹胶模板7的距离,另一侧凸出距离为其上第二木方2的厚度,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恰好垂直卡合,且第二拼条上的第二木方2与第一拼条上的第二木方2通过螺钉固定,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上的第二木方2均沿其高度方向向内凹陷有多个凹槽,从而与相邻的第一木方8外侧通过卡具5卡合固定。阴角处不能按照上述的拼条来固定竹胶模板,通过设置垂直的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组合成的阴角拼条来连接阴角两侧的竹胶模板,阴角两侧的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同样在其一侧也就是墙体内腔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木方,而在墙体的内腔内侧第一拼条的竹胶板条和第二拼条的竹胶板条恰好垂直接触相抵,而外侧的第二木方也恰好垂直卡合接触相抵,第一拼条和第二拼条上的第二木方通过螺钉固定,沿高度方向固定多个螺钉,使两者紧固为一个整体,再在第二木方上设置凹槽,以恰好容纳卡具的一端,卡具的另一端卡合紧邻的第一木方的外侧,凹槽也沿高度方向均均匀设置多个,达到紧固的目的即可。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木方8凸出竹胶模板7的距离为25mm,竹胶板条1宽度为150mm,第一木方8和第二木方2厚度×宽度为50mm×100mm。各尺寸的设置根据竹胶模板的大小设置,经过多方验证得到最合适的尺寸,阴角的拼条,竹胶板条宽度按实际定,原则是木方边缩进25mm。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相邻固定孔3沿拼条高度方向的间隔为600mm,且孔径为14mm,最上端的固定孔3距离拼条端部为305mm,竹胶板条1与第二木方2通过螺钉4固定,且螺钉4设置为每300mm2个。固定孔的孔径设置为与对拉螺栓相配合。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竹胶模板7与拼条的接缝均加海绵条,且海绵条具有单面胶并粘在先装的竹胶模板7或拼条的接缝处,海绵条边与竹胶模板7表面平齐。海绵条的设置使连接更紧密,不会渗漏。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对拉螺栓10位于第二木方2的外侧的上下均设置有水平放置的钢管,然后通过扣件14用螺帽固定,螺帽与扣件14之间设置有钢筋垫片15,有防水要求的对拉螺栓10在其中部设置有止水片13,两侧焊上定位钢筋头12,并在外侧加上木块11,这一侧的定位钢筋头12随着向内退一个木块11厚度。此方案为对拉螺栓位于竹胶模板外侧的一种固定方式,同时也是防水对拉螺栓的一种固定方式。对拉螺栓采用m12,扣件用3形扣件或用自制钢筋扣件代替,螺帽下钢筋垫片用5mm钢板制作,可与钢筋扣件焊在一起,大小为50mm×50mm。有防水要求的螺栓要在中部焊50mm×50mm×3mm的止水片即防水钢片,两边焊上定位钢筋头,靠墙体外侧加上50mm×50mm木块,这一侧的定位钢筋头随着向内退一个木块厚度。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背愣18为木方或钢管,背愣18间隔放置,且间距不超过200mm。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卡具5的间隔为0.8m~1.2m,卡具5为直径大于20mm的螺纹钢加工得到,且卡具5与第一木方8的侧面接触面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木楔9。第二木楔设置于卡具和第一木方的侧面,可将两者紧固,为其中的一种紧固方式。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安装竹胶模板7前必须做好抄平放线工作,且要放模板线和控制线双线,根据放线位置进行竹胶模板7的安装就位,然后竹胶模板7承垫底部必须预先座浆找平,找平用1∶3水泥砂浆,宽度为50mm,沿竹胶模板7边线抹,最后安装完成后采用1∶3水泥砂浆对竹胶模板7根部进行再次封堵。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1)模板加工好以后在地上检查模板的各部尺寸是否合适,模板的接缝是否严密。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待解决后才能正式安装。(2)楼板或底板混凝土施工时预埋上下支撑钢筋头。墙体钢筋绑扎完后,准确焊好模板定位筋。(3)安装模板前必须做好抄平放线工作,要放双线(模板线和20cm控制线),据放线位置进行模板的安装就位。模板承垫底部必须预先座浆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找平用1∶3水泥砂浆,宽度为50mm,沿模板边线抹。必须保证找平面的水平,否则将影响整个墙壁表面的模板拼缝。

模板安装:支设模板的时候,应按以下顺序:(1)先考虑扶墙柱的位置,中间的墙体配板从两侧柱边向中间排,对面的模板位置和大小与之对应。(2)先支设观感要求高的一侧,因为这一侧可以观察模板表面的拼缝和平整度。两侧都装好后将对拉螺杆、橡胶垫、套管、“3”形卡穿好,拧紧螺帽。为保证拼缝密闭不漏浆,每道缝都必须加海绵条。每个拼条的位置都用卡具加木楔按每1m左右一道拉紧,卡具用直径20mm以上的螺纹钢加工。考虑到竹胶板的柔性,在拼条的基础上竖向另加上木方或钢管作为背楞。木方间隔放置,以间距不超过200mm为原则。对拉螺栓用的钢管水平放置。模板装到预定高度后,安装支撑并初步调整垂直度,先在柱脚处预埋钢筋头与背楞间塞上木方,用楔子楔紧,上部用钢管作斜撑。安装结束对模板进行精确调整,包括平整度和垂直度,完成最后固定。(3)最后采用1∶3水泥砂浆对模板根部进行2次封堵。

模板拆除:(1)当墙混凝土达到1n/mm2时,可以拆除模板,以不因拆模而使混凝土表面及棱角受损为准。(2)每块模板的拆模顺序是:先将连接件如螺帽、“3”形扣件等拆除,放入工具箱内,再松动柱脚楔子,使模板与墙面逐渐脱离。(3)先拆除模板拼条,再取下模板。

节点处理:所有竹胶板的接缝都必须加海绵条,海绵条要求有单面胶,粘在先装模板上的接缝处。海绵条边要和模板表面一平,否则将影响混凝土观感。

实施例:

该施工技术将应用于我公司施工的乌海神雾煤化科技有限公司乙炔化工新工艺40万吨/年pe多联产示范项目中央控制室剪力墙施工中,届时,预计能达到业主要求的缩短工期、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目标,同时也能实现我公司控制项目施工成本的目的。对于达到的经济效益预测:常规模板施工周转次数为3~5次,该工艺预计达到周转次数为8~15次,从而降低成本,预计该部分模板预计节约成本投入25万元。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