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护栏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52520发布日期:2019-03-05 20:27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护栏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护栏及其安装方法,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常常需要用护栏将诸如建筑工地、已完成但是尚在凝固期间的建筑物或者水泥路面等隔离开,防止有人踩在上面造成工程质量问题而返工。

现有的建筑用护栏有塑料材质制成和金属材质制成两种,其中金属材质支撑的护栏在所有的连接处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护栏一旦制成,其只能整体运送,由于建筑用护栏体积较大,而其制造是在护栏制造车间完成,运输很不方便,塑料材质的护栏也有同样的问题,而且塑料材质的护栏强度低,很容易被认为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护栏,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建筑用护栏由于体积大而运输不方便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护栏,包括左右两根竖直的支撑柱、多个第一连接件和多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交替设置并且相互插接,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与支撑柱可拆卸的连接。本申请的建筑用护栏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将本申请中的支撑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运送至所需护栏的位置在组装,减小护栏在运输时的体积,方便护栏的运输,同时在目的地只需简单的插接即可完成护栏的安装,并且安装过程不需要很专业的技能,任何人均可完成,安装也很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管和一根第一连接杆,所述的两根连接管上下水平设置并且两者平行,所述的第一连接杆竖直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根连接管,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包括两根第一连接短杆和一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的两根第一连接短杆上下水平设置并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竖直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连接短杆的中部,所述的第一连接短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其两侧的连接管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柱上水平设置上下两根第二连接短杆,所述的第二连接短杆位于支撑柱的同一侧,并且两根第二连接短杆可插入连接管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形的支撑座,所述的支撑柱的底端与支撑座的顶端焊接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座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水平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支撑座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管的中部设置隔板,将连接管内分隔呈两个盲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的建筑用护栏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n个第二连接件、n+1个第一连接件和两个支撑柱,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

步骤2,取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步骤3,取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将第二连接件上的两个第一连接短杆分别插入第一连接件的两个连接管的一端内;

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至整个护栏连接至适当的长度;

步骤5,将最后一个第一连接件的两个连接管的一端套在步骤4中最后一个第二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短杆上;

步骤6,分别将两个支撑柱上的两根第二连接短杆插入步骤5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件上的两个连接管上;

步骤7,将步骤6中的建筑用护栏竖直翻转90度,使支撑柱上的支撑座支撑在地面上,完成建筑用护栏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将整体拆卸呈若干个部分运输,到达目的地在组装,不仅安装方便,而且运输也方便,由于运输过程中护栏被拆解,整体体积小,也减少了运输搬运中对人员可能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反映本申请中支撑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反映本申请中第一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反映本申请中第二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柱;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连接管;5、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短杆;7、第二连接杆;8、第二连接短杆;9、支撑座;1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建筑用护栏,包括左右两根竖直的支撑柱1、多个第一连接件2和多个第二连接件3,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交替设置并且相互插接,最外侧的两个第一连接件2与支撑柱1可拆卸的连接;本申请中的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的数量根据所需的建筑护栏总的长度确定,并且第一连接件2的数量比第二连接件3的数量多一个。本申请的建筑用护栏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将本申请中的支撑柱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运送至所需护栏的位置在组装,减小护栏在运输时的体积,方便护栏的运输,同时在目的地只需简单的插接即可完成护栏的安装,并且安装过程不需要很专业的技能,任何人均可完成,安装也很方便。

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包括两个连接管4和一根第一连接杆5,所述的两根连接管4上下水平设置并且两者平行,所述的第一连接杆5竖直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根连接管4,本申请优选的第一连接杆5与连接管4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以增强其强度。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包括两根第一连接短杆6和一根第二连接杆7,所述的两根第一连接短杆6上下水平设置并且两者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二连接杆7竖直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连接短杆6的中部,本申请中第二连接杆7与第一连接短杆6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所述的第一连接短杆6的两端分别插入其两侧的连接管4内。本申请中的第一连接件2上的连接管4的两端均可与第二连接件3上的第一连接短杆6插接,只需将第一连接短杆6的一端插入到连接管4的一端内即实现第一连接件2与第二连接件3的连接过程。

如图4所示,所述的支撑柱1上水平设置上下两根第二连接短杆8,所述的第二连接短杆8位于支撑柱1的同一侧,本申请中第二连接短杆8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柱1上,并且支撑柱1上两个第二连接短杆8之间的距离与同一个第二连接件3上两个第一连接短杆6之间的距离相等,均等于同一个第一连接件2上两个连接管4之间的距离,并且本身请中两根第二连接短杆8可插入连接管4内。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二连接短杆8插入连接管4内即可实现支撑柱1与第一连接杆2的连接,由于第二连接短杆8的数量为两根,支撑柱1与第一连接件2连接的稳定性更好。

所述的支撑柱1的底部设置有∩形的支撑座9,所述的支撑柱1的底端与支撑座9的顶端焊接固定,本申请设置支撑座9,增大支撑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支撑柱1放置的稳定性。所述的支撑座9的底端设置有两个水平的支撑板10,所述的支撑板10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支撑座9固定。本申请设置支撑板10,进一步的增大了支撑柱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整个建筑用护栏放置在地面上更稳定,本申请中支撑板10优选的采用圆形的外形。

本实施例优选的在所述的连接管4的中部设置隔板(图中未示出),隔板将连接管4内分隔呈两个盲孔,这样在第一连接短杆6以及第二连接短杆8插入连接管4内,其插入的深度更好控制,更加方便整个建筑用护栏的安装。本申请的安装方法具体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建筑用护栏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n个第二连接件3、n+1个第一连接件2和两个支撑柱1,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n根据建筑用护栏总体的长度合理确定。

步骤2,取其中一个第一连接件2,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

步骤3,取其中一个第二连接件3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将第二连接件3上的两个第一连接短杆6分别插入第一连接件2的两个连接管4的一端内。

步骤4,重复步骤2和步骤3至整个护栏连接至适当的长度。

步骤5,将最后一个第一连接件2的两个连接管4的一端套在步骤4中最后一个第二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短杆6上。

步骤6,分别将两个支撑柱1上的两根第二连接短杆8插入步骤5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件2上的两个连接管4上。

步骤7,将步骤6中的建筑用护栏竖直翻转90度,使支撑柱1上的支撑座9支撑在地面上,完成建筑用护栏的安装。

以上说明书中未做特别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既能实现。而且本发明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