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815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是一种组合梁。



背景技术:

梁是建筑构架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梁承托着建筑物上部构架中的构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依据梁的具体位置、详细形状、具体作用等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大多数梁的方向,都与建筑物的横断面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便利、应用型强的组合梁。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梁。所述组合梁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及连接部件。所述第一支撑梁包括第一槽侧壁、第一槽底壁及第二槽侧壁。所述第一槽侧壁、所述第一槽底壁与所述第二槽侧壁围成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包括第三槽侧壁、第二槽底壁及第四槽侧壁。所述第三槽侧壁、所述第二槽底壁与所述第四槽侧壁围成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凹槽正对设置且围成一容腔。所述第三槽侧壁与所述第一槽侧壁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及所述第二支撑梁固定连接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组合梁还包括第一对配支撑梁及第二对配支撑梁。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沿所述第一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一体。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沿所述第二支撑梁的轴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不同的轴向长度。

优选地,所述的组合梁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及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连接一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第一槽侧壁和/或第一槽底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第三槽侧壁和/或第二槽底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及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容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槽侧壁与所述第一槽底壁围成一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槽侧壁与所述第一槽底壁围成一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连接。所述第二支腿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本体、第一悬臂及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及所述第二悬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的两端,并围成一u字型。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本体与所述第一支腿和/或所述第一突出部连接。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突出部、所述第三槽侧壁与所述第二槽底壁围成一第三容置槽。所述第四槽侧壁上突出设置有第四突出部;所述第四突出部、所述第四槽侧壁与所述第二槽底壁围成一第四容置槽。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支腿及第四支腿。所述第三支腿容置在所述第三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所述第四支腿容置在所述第四容置槽内,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四连接件,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的第二槽侧壁和/或第一槽底壁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梁的第四槽侧壁和/或第二槽底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同的结构,并与该第一连接件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四连接件及与所述第二支撑梁首尾连接,并围成一管腔。所述管腔可用于容纳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与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围成一对配容腔。所述对配容腔与所述容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容置在所述对配容腔内,并可延伸至所述容腔内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二支撑梁及所述连接部件均为钢材一体件。所述连接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及所述第二支撑梁焊接连接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组合梁通过连接部件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从而形成可承载相应压力的横梁。所述组合梁通过连接部件实现相应的连接,避免采用单一的一体构件加工制造,从而根据应用需要而选择相应规格的第一支撑梁及第二支撑梁,从而具体较强的通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梁在第二连接部件的一端与第一对配支撑梁、第二对配支撑梁连接,而第二连接部件的另一端未与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组合梁的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第一对配支撑梁及第二对配支撑梁的轴向组装关系示意图。

图3为组合梁的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与连接部件连接配合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组合梁的第一对配支撑梁、第二对配支撑梁与第二连接部件连接配合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组合梁101。所述组合梁101包括第一支撑梁10、第二支撑梁20及连接部件30。所述连接部件3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10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0。

所述第一支撑梁10具有第一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12沿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轴向延伸设置。也即是,所述第一凹槽12沿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2用于提供内部空间,以可容纳相应的部件和/或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梁10大致呈u形槽。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梁10包括第一槽底壁121、第一槽侧壁123及第二槽壁125。所述第一槽侧壁123及的第二槽侧壁12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底壁121两侧,并围成所述第一凹槽12。相应地,所述第一槽壁123及所述第二槽壁125均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底壁12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123及所述第二槽壁125均垂直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底壁121上。所述第一槽侧壁123可以之间与所述连接部件30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实现直接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利于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梁10与所述连接部件30之间的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槽侧壁123上突出设置有第一突出部14。所述第一突出部14设置为与所述连接部件30焊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梁10为钢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10为槽钢。所述第一突出部14垂直与所述第一槽侧壁123设置。所述第一突出部14、所述第一槽侧壁123与所述第一槽底壁121围成第一容置槽17。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槽侧壁125上突出设置有第二突出部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突出部16垂直于所述第二槽侧壁125设置。所述第二突出部16、所述第二槽侧壁125与所述第一槽底壁121围成一第三容置槽19。

所述第二支撑梁20具有第二凹槽22。所述第二凹槽22沿所述第一支撑梁20的轴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22平行于所述第一凹槽12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凹槽22大致呈u型槽。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梁20包括第二槽底壁221、第三槽侧壁223及第四槽侧壁225。所述第三槽侧壁223及所述第四槽侧壁225均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底壁221上,并围成所述第二凹槽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槽侧壁223及所述第四槽侧壁225均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槽底壁221上。

所述第二凹槽22与所述第一凹槽12正对设置并围成一容腔88。所述第二支撑梁20在所述第二凹槽2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突出部24。具体地,所述第三突出部24突出设置在所述第三槽侧壁223上。更具体地,所述第三突出部24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三槽侧壁223上。相应地,所述第三突出部24与所述第二槽底壁211平行且间隔设置。

所述第三突出部24垂直与所述第三槽侧壁223设置。所述第三突出部24、所述第三槽侧壁223与所述第二槽底壁221围成一第二容置槽27。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槽侧壁225上突出设置有第四突出部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突出部26垂直于所述第四槽侧壁225设置。所述第四突出部26、所述第四槽侧壁225与所述第二槽底壁221围成一第四容置槽19。

为了提升通用性能,所述第二槽侧壁125与所述第四槽侧壁225正对且间隔设置,并形成以开口81。所述开口81与所述容腔88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梁20为钢梁。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梁20为槽钢。为了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0及所述第二支撑梁20分别与对应的部件连接一体时提升所述组合梁101的稳固承压性能,所述第二支撑梁20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不同的轴向长度,从而避免了所述组合梁101在同一横截面上的两个连接部分受到压力而降低断裂风险。

所述连接部件3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及第二支撑梁30连接一体。所述连接部件3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第一槽侧壁121及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第三槽侧壁221连接。更具体地,所述连接部件30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第一突出部14及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第三突出部24连接。所述连接部件30的具体形状及构造只要能够实现与相应的连接即可。在本实施中,所述连接部件30包括连接本体32、第一连接端部34及第二连接端部36。所述第一连接端部34及所述第二连接端部36分别突出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32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部34及所述第二连接端部36垂直设置在所述连接本体32上。所述第一连接端部34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第一突出部14固定连接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部34与所述第一突出部14焊接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端部36与所述第三突出部24焊接连接一体。所述连接部件30可以钢构件。也即是,所述连接部件30为钢材一体件。

所述组合梁101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50。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容置在所述容腔88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用于进一步增强所述组合梁101的稳固性能。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梁20连接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为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和/或第二支撑梁20焊接连接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为矩形管。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与所述连接部件30可以通过诸如焊接连接等方式实现接触设置,从而提升密封性能以阻止灌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的管腔42混凝土泄漏。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包括第一连接件60。所述第一连接件60包括第一连接本体61、第一悬臂63及第二悬臂65。所述第一悬臂63及所述第二悬臂6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61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60呈u字形。具体地,所述第一悬臂63及所述第二悬臂65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本体61设置。为了提升稳固连接性能,所述第一悬臂63分别与第二连接件70的第二连接本体71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本体63与第二连接件70的第一支脚73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本体63与第一支撑梁10的第一突出部14焊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60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包括第二连接件70。所述第二连接件70容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第一凹槽12内。所述第二连接件70包括第二连接本体71、第一支脚73及第二支脚75。所述第一支脚73及所述第二支脚7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71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件70呈u字形。具体地,所述第一支脚73及所述第二支脚75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本体71设置。为了提升稳固连接性能,所述第一支脚73及所述第二支脚75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第一容置槽17及第二容置槽19内。所述第二支脚75与第四连接件90的第三悬臂93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70具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相同的形状。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包括第三连接件80。所述第三连接件8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70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件80容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第二凹槽22内。所述第三连接件80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件70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三连接件80包括第三连接本体82、第三支脚83及第四支脚85。所述第三支脚83及所述第四支脚85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本体82设置。所述第三支脚83及所述第四支脚85分别容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第三容置槽27及第四容置槽19内。所述第三连接件80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0相同的形状。所述第三连接件80与所述第一支撑梁20焊接连接。所述第三支脚83与所述第一连接件60的第一连接本体82焊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本体8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60的第二悬臂65焊接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本体82与第四连接件90的第四悬臂95焊接连接。所述第四支脚85与第四连接件90的第四连接本体91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还包括第四连接件90。所述第四连接件90与第一连接件60对称设置。所述第四连接件90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60相同的结构。具体地,所述第四连接件90包括第四连接本体91、第三悬臂93及第四悬臂95。所述第三悬臂93与所述第四悬臂95分别设置所述第四连接本体91的两端。

所述第一连接件60、所述第二连接件70、所述第四连接件90及所述第三连接件80彼此首尾连接呈管状,并围成一管腔42。所述管腔42用于容纳混凝土。所述管腔42沿所述组合梁101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管腔42为矩形管腔。

作为变形,所述第二连接部件60可以采用一个内衬管替代。所述内衬管可以为一体件。所述内衬管的两端可以分别插设至所述容腔88及所述对配容腔85内,并分别连接下述第一对配支撑梁10b和/或第二对配支撑梁20b,及第一支撑梁10和/第二支撑梁20。

所述组合梁101还包括第一对配支撑梁10b及第二对配支撑梁20b。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10b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的一端连接一体。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20b与所述第二支撑梁20的一端连接一体。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10b与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20b围成一对配容置腔85。所述对配容置腔85与所述容置腔88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置腔85内,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梁10及所述第二支撑梁20连接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对配容置腔85内,并与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10b及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20b连接一体。具体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分别与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10b、第二对配支撑梁20b及第一支撑梁10、第二支撑梁20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容置槽27用于容置下述第二连接部件50的管壁上的第二连接腿。所述第一突出部14与第二连接腿连接一体。更具体地,所述第一突出部14与第二连接腿焊接连接一体。所述第三容置槽19用于容置下述第二连接部件50的第四连接腿。所述第一对配支撑梁10b与所述第二对配支撑梁20b具有不同的轴向长度,从而提升横向承压强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