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木板连接件及一种塑木板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81298阅读:2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木板连接件及一种塑木板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塑木板安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塑木板连接件及一种塑木板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塑木材料”,也叫“木塑复合材料”,顾名思义可理解为主要以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回收的废旧塑料)为原料,通过添加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射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主要用于建材、家具、物流包装等行业。

现有的塑木板两侧设有用于安装的连接槽,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件的结构近似于t型,安装方法是将塑木板大致平行地铺设在龙骨架上,然后将连接件从相邻的塑木板的前端放入,从它们之间的间隙滑行到预定位置,然后通过螺丝固定在龙骨上。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安装困难。由于塑木板固定前的位置是不固定的,相邻的塑木板的间隙随时变化,工人将连接件推到预定位置的过程中容易被两侧的塑木板卡死。

2、耐用性差。由于采用此方法只能限制塑木板向其两侧运动,而塑木板向其两端的运动未被限制。而在实际安装时,为了避免热胀冷缩造成塑木板翘曲,每块塑木板的两端都会预留间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塑木板的移动会导致多块塑木板整体紧贴并向一端聚集,导致某块塑木板与相邻的塑木板的间隙变得异常大,影响使用安全,也影响了塑木产品的整体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塑木板连接件及一种塑木板的安装方法,可直接卡紧在塑木板的连接槽中,改变了现有的安装方式,安装更为便捷,连接更为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木板连接件,包括连接平台、间隔板和固定块,所述间隔板从连接平台的底部向下伸出形成,所述固定块与间隔板的末端连接,所述连接平台一侧边沿设有将所述连接平台固定在塑木板的连接槽中的卡紧件;所述连接平台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从连接平台的表面贯穿至间隔板的底面;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二连接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紧件为设于连接平台上表面或下表面一侧边两端的尖锐凸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紧件为成排设于连接平台上表面或下表面一侧边的尖锐凸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紧件为对称设于连接平台上下表面一侧边两端的尖锐凸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卡紧件为成排对称设于连接平台上下表面一侧边的尖锐凸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尖锐凸起与连接平台的交接面为矩形,所述交接面的短边与间隔板的两侧面平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尖锐凸起为四棱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间隔板为矩形、弧形或t型。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孔与连接平台处于同一平面内。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塑木板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1、将上文所述的塑木板连接件的连接平台设有卡紧件的一侧塞入第一块塑木板的一侧连接槽内;

s002、通过螺丝伸入第二连接孔中再钻入第一块塑木板的连接槽内,将塑木板连接件固定在第一块塑木板上;

s003、将第二块塑木板一侧的连接槽推入连接平台非设有卡紧件的一侧;

s004、通过螺丝伸入第一连接孔中再钻入铺设好的龙骨架中,将第一块塑木板固定在龙骨架上;

s005、第二块塑木板的另一侧重复s001-s004的操作,直到将所有塑木板铺设完成。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塑木板连接件能够直接卡紧在塑木板的连接槽中,改变了现有的安装方式,安装更为便捷,连接更为可靠。

2、所述卡紧件能够限制塑木板向其端部的运动,当卡紧件固定在龙骨上后,每块塑木板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保证每块塑木板的间隙保持不变,提高塑木板产品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3、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孔将本塑木板连接件与对应的塑木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塑木板的安装牢固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塑木板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塑木板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塑木板连接件的卡紧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塑木板连接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发明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发明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木板连接件,包括连接平台1、间隔板2和固定块3,所述间隔板2从连接平台1的底部向下伸出形成,所述固定块3与间隔板2的末端连接,所述连接平台1一侧边沿设有将所述连接平台1固定在塑木板的连接槽7中的卡紧件4;所述连接平台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5,所述第一连接孔5从连接平台1的表面贯穿至间隔板2的底面;所述固定块3上设有第二连接孔6。所述间隔板2的作用是保持相邻的塑木板两侧的间隔,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其形状不限,可以是矩形、弧形或t型等。为了使第二连接孔6与塑木板的连接槽7对正,所述第二连接孔6与连接平台1处于同一平面内。

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塑木板连接件能够直接卡紧在塑木板的连接槽7中,改变了现有的安装方式,安装更为便捷,连接更为可靠。所述卡紧件4能够限制塑木板向其端部的运动,当卡紧件4固定在龙骨上后,每块塑木板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保证每块塑木板的间隙保持不变,提高塑木板产品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第二连接孔6将本塑木板连接件与对应的塑木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塑木板的安装牢固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紧件4为设于连接平台1上表面一侧边两端的尖锐凸起。其中,所述尖锐凸起与连接平台1的交接面为矩形,所述交接面的短边与间隔板2的两侧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尖锐凸起的形状可以为四棱锥。将卡紧件4设置为设于连接平台1上表面一侧边两端的尖锐凸起,较为符合安装的实际需求,因为实际安装过程中本塑木连接件是从塑木板一侧上方伸入的,采用此结构尖锐凸起会随着伸入过程自然扎入连接槽7的上壁,避免安装过程卡紧件4在连接槽7内滑动。而将所述尖锐凸起与连接平台1的交接面设为矩形,所述交接面的短边与间隔板2的两侧面平行,则是为了在保证安装便利的前提下提升尖锐凸起抵御塑木板侧面方向的力的能力。当然,所述尖锐凸起也可以设于连接平台1下表面一侧边两端或同时对称设于连接平台1上下表面一侧边两端。

结合图3,根据本发明卡紧件4的第二实施例,所述卡紧件4为成排设于连接平台1上表面或下表面一侧边的尖锐凸起。相对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升了尖锐凸起的数量,卡紧件4的限位能力更强,但是安装难度也相应增大。类似地,所述尖锐凸起也可以成排对称设于连接平台1上下表面一侧边。

相应地,结合图4,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塑木板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1、将上文所述的塑木板连接件的连接平台1设有卡紧件4的一侧塞入第一块塑木板的一侧连接槽7内;

s002、通过螺丝伸入第二连接孔6中再钻入第一块塑木板的连接槽7内,将塑木板连接件固定在第一块塑木板上;

s003、将第二块塑木板一侧的连接槽7推入连接平台1非设有卡紧件4的一侧;

s004、通过螺丝伸入第一连接孔5中再钻入铺设好的龙骨架中,将第一块塑木板固定在龙骨架上;

s005、第二块塑木板的另一侧重复s001-s004的操作,直到将所有塑木板铺设完成。

采用本方法塑木板连接件能够直接卡紧在塑木板的连接槽7中,改变了现有的安装方式,安装更为便捷,连接更为可靠。所述卡紧件4能够限制塑木板向其端部的运动,当卡紧件4固定在龙骨上后,每块塑木板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动均被限制,保证每块塑木板的间隙保持不变,提高塑木板产品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通过第二连接孔6将本塑木板连接件与对应的塑木板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塑木板的安装牢固程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