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153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具体是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



背景技术:

立体车库是目前停车装置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可充分利用竖直方向的空间。现有的立体车库多为地上车库,其利用框架结构支撑多个升降车位和横移车位,但其无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以实现对地下空间的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地面升降口下方的停车室,地面升降口中设有上车位板,停车室内设有下车位板,上、下车位板之间通过连接在拐角位置的连接柱连接为一体,位于地面升降口上方还设有上悬框,上悬框四角分别由竖直的立柱支撑,上悬框左、右侧分别通过吊挂链条与上车位板对应侧连接。

所述的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升降口前后方向长度大于停车室顶部室口前后方向长度,从而在地面升降口前后端与停车室顶部室口对应侧之间形成台阶,所述上车位板前后方向长度与地面升降口前后方向长度一致,由地面升降口与停车室顶部室口前后侧台阶支撑上车位板,下车位板前后方向长度与停车室顶部室口前后方向长度一致。

所述的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室前、后侧侧壁分别设有竖直的滑槽,所述下车位板底部前、后侧分别连接有滑块,且下车位板底部滑块分别滑动装配在停车室对应侧的滑槽中。滑块和滑槽一方面可保证车位板升降的平稳性,另一方面可对下车位板的升起至最高时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的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位板底部中间还连接有定位座,停车室内底部设有底座,底座顶部对应下车位板定位座、滑块位置分别设有定位槽,底座底部设有多个一一对应连通至定位槽的弹簧槽,弹簧槽内安装有弹簧,弹簧上端伸入对应的定位槽中。利用弹簧可在下车位板下降时起到弹性缓冲作用,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上悬框中的吊挂链条,可使上车位板和下车位板整体上下升降。初始时上车位板位于地面升降口中,当需要使用下车位板时,将上、下车位板整体升降至下车位板位于地面升降口中即可。

本发明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车位升降速度快,并且车位升降运动平稳,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位升起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结构进行说明,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所示,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包括设置在地面升降口1下方的停车室2,地面升降口1中设有上车位板3,停车室2内设有下车位板4,上、下车位板之间通过连接在拐角位置的连接柱5连接为一体,位于地面升降口2上方还设有上悬框6,上悬框6四角分别由竖直的立柱7支撑,上悬框6左、右侧分别通过吊挂链条8与上车位板3对应侧连接。

地面升降口1前后方向长度大于停车室2顶部室口前后方向长度,从而在地面升降口1前后端与停车室2顶部室口对应侧之间形成台阶,上车位板3前后方向长度与地面升降口1前后方向长度一致,由地面升降口1与停车室2顶部室口前后侧台阶支撑上车位板3,下车位板4前后方向长度与停车室2顶部室口前后方向长度一致。

停车室2前、后侧侧壁分别设有竖直的滑槽9,下车位板4底部前、后侧分别连接有滑块10,且下车位板4底部滑块10分别滑动装配在停车室2对应侧的滑槽9中。

下车位板4底部中间还连接有定位座11,停车室2内底部设有底座12,底座12顶部对应下车位板4定位座11、滑块10位置分别设有定位槽13,底座12底部设有多个一一对应连通至定位槽的弹簧槽,弹簧槽内安装有弹簧14,弹簧14上端伸入对应的定位槽13中。

上述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车位地下车库,包括设置在地面升降口下方的停车室,地面升降口中设有上车位板,停车室内设有下车位板,上、下车位板之间通过连接在拐角位置的连接柱连接为一体,上悬框通过吊挂链条与上车位板连接。本发明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车位升降运动平稳,安全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孙振超;包训权;包林;齐春新;刘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乐库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