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30000发布日期:2018-06-30 10:0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



背景技术:

液压爬模技术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混凝土核心筒建造时常用的施工技术。

中国专利200310108851.X“双作用液压爬模系统”于2004年11月10日公开了一种附着于墙体表面的双作用液压爬模系统,包括:模板系统、附墙系统、导向系统、防坠系统、爬架系统、同步爬升监控系统、液压系统,该液压爬模系统具有机械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爬升速度快等优点。中国专利 200820150610.X“双作用整体式液压自动顶升平台系统”于2009年07月08 日公开了一种双作用整体式液压自动顶升平台系统,包括爬升机械系统和操作平台,施工时可以达到工序简化,节约成本,控制方便等效果。上述两种爬模系统在混凝土核心筒施工时,由于架体系统占据施工空间过大,水平楼板一般滞后竖向墙体施工,无法与竖向墙体同层浇筑。

在此基础上,论文《液压爬模在核心筒电梯间楼板同步施工中的应用》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井前室楼板与结构层同步浇筑的液压爬模平台及其施工工艺流程。该平台是在水平楼板两侧的洞口内,分别设置两套独立的附着于竖向墙体爬升模板单元系统,通过顶部框架将两套爬升模板单元系统连接起来,在立面上形成门字型结构的爬升平台,中间空出的位置用来进行水平楼板施工。这种平台只能用于墙体无收缩的核心筒内部施工。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墙体厚度一般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收缩。而该平台顶部框架的结构型式为无伸缩余量的整体焊接框架,并且与下部架体的连接形式为刚性连接,若两侧机位架附着墙体发生收缩,会导致架体结构水平方向相互卡死,从而使整个平台系统无法向上爬升。因此,该平台无法用于两侧墙体收缩的混凝土核心筒内部施工。

此外,在这种平台爬升过程中,顶部框架两侧的独立爬升系统有时会出现爬升不同步的情况,使顶部框架发生倾斜,从而造成架体构件变形或破坏,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带有可伸缩顶部框架和单向弹性支撑装置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机位架附着处墙体收缩的爬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解决现有液压爬升平台所存在的无法用于机位附着处墙体收缩的混凝土核心筒内部施工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液压爬升系统两侧爬升不同步所导致的架体结构变形或破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包括顶部框架平台、两个竖向架体以及若干爬升机械系统,所述两个竖向架体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爬升机械系统相对设置于核心筒的墙体内壁上,所述两个竖向架体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门式架体,每个爬升机械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可拆卸式安装于核心筒的墙体内壁上的附墙装置、承重挂钩以及机械爬升装置,所述承重挂钩分别与竖向架体以及机械爬升装置连接,所述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过调节承重挂钩的水平位置以使得爬升机械系统能够在核心筒的墙体内壁间距发生变化的位置爬升的调节机构。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上,所述顶部框架平台包括套筒架以及位于套筒架两侧的滑移架,所述两个竖向架体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滑移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使得所述滑移架相对所述套筒架做水平移动并能够将滑移架与套筒架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若干插销,所述滑移架面向套筒架的一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若干水平外凸的延伸杆,所述套筒架的两侧具有供对应延伸杆伸入的水平套筒,所述水平套筒上开设一排限位孔,所述延伸杆上靠近套筒架的一端设有一限位孔,所述延伸杆能够在对应的水平套筒内滑动,每个竖向架体的上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平台上对应的滑移架连接,通过调节延伸杆与对应的水平套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承重挂钩能够挂在核心筒的墙体内壁间距发生变化处的附墙装置上,通过将插销穿设于水平套筒上的限位孔与对应延伸杆上的限位孔来固定滑移架与套筒架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每根延伸杆上的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位于延伸杆上限位孔所在位置的内侧,所述滚轮能够沿着对应的水平套筒的内壁滚动,所述滚轮包括设置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杆上的上滚轮与设置于位于下方延伸杆的下滚轮。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套筒架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竖向套筒片架通过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檩条连接组成,滑移架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竖向滑移片架通过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檩条连接组成,所述套筒片架包括第一上弦杆、第一下弦杆以及若干第一腹杆,所述第一上弦杆、第一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一腹杆连接,所述滑移片架包括第二上弦杆、第二下弦杆以及若干第二腹杆,所述第二上弦杆、第二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二腹杆连接,所述第一上、下弦杆上靠近对应滑移片架的部分杆段作为所述水平套筒,所述第二上、下弦杆上外凸的杆段作为所述延伸杆。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位于上方的水平套筒与位于上方的延伸杆均为矩形管,位于上方的延伸杆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对应上滚轮的上滚轮轴,所述上滚轮轴的两端固定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杆前后相对的侧壁上,上滚轮套设于对应上滚轮轴的外侧并能相对上滚轮轴转动;所述位于下方的水平套筒为矩形管,位于下方的延伸杆为工字钢,位于下方的延伸杆的腹板上安装若干呈水平状的下滚轮轴,所述下滚轮轴上装设有两个下滚轮,所述两个下滚轮位于所述位于下方的延伸杆的腹板的两侧。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两个竖向架体的上端分别通过若干仅能向上伸展的单向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的两端连接,所述单向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包括套管、轴杆、弹簧、上连接板、下连接板、限位销以及挡板,所述套管与轴杆竖向设置,上连接板水平设置于所述轴杆的上端,所述挡板以及下连接板分别水平设置于所述套管的上、下端,所述挡板对应套管的内孔壁开设供轴杆伸入的挡板孔,所述轴杆的下端穿过挡板孔伸入套管内部,轴杆能够沿套管的内孔壁竖向滑动,所述轴杆的轴身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腰型孔,所述套管上设有一个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穿经所述轴杆的腰型孔,所述弹簧环绕在轴杆上并且夹设于上连接板和挡板之间,弹簧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连接板与挡板上,所述下连接板与对应的竖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与顶部框架平台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只能向上拉伸,所述限位销在弹簧处于未拉伸状态时位于所述腰型孔内且位于腰型孔的上端。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机械爬升装置还包括导轨、支撑腿、承重横梁、立柱、长度可调支撑杆、承重挂钩、液压油缸、上爬升器、下爬升器、以及用于沿倾斜方向顶升导轨的手动液压千斤顶,所述竖向架体分别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爬升机械系统的所述承重横梁上,所述承重横梁、立柱、斜向设置的长度可调支撑杆以及承重挂钩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承重挂钩的一侧设有用于挂靠在附墙装置的承重销上的挂钩部,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的下端与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的上端与承重横梁的一端销接,承重横梁的另一端与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上端销接,所述可调支撑杆的下端与立柱的下端销接,所述上爬升器的上端与承重挂钩销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爬升器的下端以及下爬升器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下爬升器分别安装于导轨上。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机械爬升装置还包括导轨、支撑腿、承重横梁、立柱、长度可调支撑杆、承重挂钩、液压油缸、上爬升器、下爬升器、以及用于沿倾斜方向顶升导轨的手动液压千斤顶,所述竖向架体分别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爬升机械系统的所述承重横梁上,所述承重横梁、立柱、斜向设置的长度可调支撑杆以及承重挂钩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承重挂钩的一侧设有用于挂靠在附墙装置的承重销上的挂钩部,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的下端与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的上端与承重横梁的一端销接,承重横梁的另一端与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上端销接,所述可调支撑杆的下端与立柱的下端销接,所述上爬升器的上端与承重挂钩销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爬升器的下端以及下爬升器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下爬升器分别安装于导轨上,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承重横梁上的横向滑槽,所述承重横梁包括两个背对背间隔设置的双拼槽钢以及连接两个双拼槽钢的连接件,所述横向滑槽内设有活动销轴,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上端套设于所述活动销轴上,通过活动销轴在横向滑槽内的移动能够实现承重挂钩的水平移动。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承重横梁上的横向滑槽,所述承重横梁包括两个背对背间隔设置的双拼槽钢以及连接两个双拼槽钢的连接件,所述横向滑槽内设有活动销轴,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上端套设于所述活动销轴上,通过活动销轴在横向滑槽内的移动能够实现承重挂钩的水平移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的爬升方法,所述机械爬升装置还包括导轨、支撑腿、承重横梁、立柱、长度可调支撑杆、承重挂钩、液压油缸、上爬升器、下爬升器、以及用于沿倾斜方向顶升导轨的手动液压千斤顶,所述竖向架体分别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爬升机械系统的所述承重横梁上,所述承重横梁、立柱、斜向设置的长度可调支撑杆以及承重挂钩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承重挂钩的一侧设有用于挂靠在附墙装置的承重销上的挂钩部,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的下端与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的上端与承重横梁的一端销接,承重横梁的另一端与长度可调支撑杆的上端销接,所述可调支撑杆的下端与立柱的下端销接,所述上爬升器的上端与承重挂钩销接,所述液压油缸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爬升器的下端以及下爬升器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下爬升器分别安装于导轨上,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n层结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钢大模,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厚度相对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厚度收缩导致核心筒墙体内壁之间距离变大,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内侧墙体的预埋螺栓上安装附墙装置,同时绑扎第n+1层结构施工段钢筋,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步骤二,液压油缸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导轨至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下端80-120mm处,拆除第n-2层结构施工段上的附墙装置;

步骤三,在导轨的下端与墙体内壁之间安置手动液压千斤顶;

步骤四,缩短长度可调支撑杆,同时通过手动液压千斤顶将导轨下端顶起,使导轨顶端向墙体内壁倾斜;

步骤五,待导轨倾斜度满足导轨插入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的要求后,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顶紧墙体内壁,松开手动液压千斤顶;

步骤六,由液压油缸继续顶升导轨,使其上端插入并固定于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上;

步骤七,重复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六,使得该每个爬升机械系统中的附墙装置与导轨均爬升到位;

步骤八,松开顶部框架平台上的所有插销,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撤离墙体内壁,由液压油缸顶升顶部框架平台沿导轨向上运动,在顶升过程中,逐步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的长度,使承重横梁始终保持水平,且滑移架在顶升过程中能够自动移动调整其与套筒架的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九,顶部框架平台顶升到位后,将承重挂钩固定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上,利用插销固定滑移架与套筒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再次顶紧墙体内壁,在第n+1层结构施工段安装预埋螺栓和钢大模,浇筑混凝土;

步骤十,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九,实现在连续墙体厚度变化施工段爬升作业,最终完成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的爬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n层结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钢大模,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厚度相对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厚度收缩导致核心筒墙体内壁之间距离变大,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内侧墙体的预埋螺栓上安装附墙装置,同时绑扎第n+1层结构施工段钢筋,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步骤二,液压油缸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导轨至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下端80-120mm处,拆除第n-2层结构施工段上的附墙装置;

步骤三,在导轨的下端与墙体内壁之间安置手动液压千斤顶;

步骤四,缩短长度可调支撑杆,同时通过手动液压千斤顶将导轨下端顶起,使导轨顶端向墙体内壁倾斜;

步骤五,待导轨倾斜度满足导轨插入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的要求后,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顶紧墙体内壁,松开手动液压千斤顶;

步骤六,由液压油缸继续顶升导轨,使其上端插入并固定于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上;

步骤七,重复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六,使得该每个爬升机械系统中的附墙装置与导轨均爬升到位;

步骤八,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撤离墙体内壁,由液压油缸顶升顶升门式架体沿倾斜导轨向上运动,随着顶升门式架体的顶升,上升器牵引承重挂钩沿着对应的横向滑槽向墙体内壁方向滑移,一边观察承重挂钩在承重横梁的横向滑槽中的滑移情况,一边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使承重横梁始终保持水平;

步骤九,平台顶升到位后,将承重挂钩固定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上,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再次顶紧墙体内壁,在第n+1层结构施工段安装预埋螺栓和钢大模,浇筑混凝土;

步骤十,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九,可实现在连续墙体厚度变化施工段爬升作业,最终完成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的爬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n层结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钢大模,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厚度相对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厚度收缩导致核心筒墙体内壁之间距离变大,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内侧墙体的预埋螺栓上安装附墙装置,同时绑扎第n+1层结构施工段钢筋,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步骤二,液压油缸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导轨至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下端80-120mm处,拆除第n-2层结构施工段上的附墙装置;

步骤三,在导轨的下端与墙体内壁之间安置手动液压千斤顶;

步骤四,缩短长度可调支撑杆,同时通过手动液压千斤顶将导轨下端顶起,使导轨顶端向墙体内壁倾斜;

步骤五,待导轨倾斜度满足导轨插入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的要求后,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顶紧墙体内壁,松开手动液压千斤顶;

步骤六,由液压油缸继续顶升导轨,使其上端插入并固定于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上;

步骤七,重复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六,使得该每个爬升机械系统中的附墙装置与导轨均爬升到位;

步骤八,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撤离墙体内壁,由液压油缸顶升顶升门式架体沿倾斜导轨向上运动,随着顶升门式架体的顶升,上升器牵引承重挂钩沿着对应的横向滑槽向墙体内壁方向滑移,一边观察承重挂钩在承重横梁的横向滑槽中的滑移情况,一边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使承重横梁始终保持水平;

步骤九,当承重挂钩滑移至对应的横向滑槽的端部后,松开顶部框架平台上的所有插销,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撤离墙体内壁,由液压油缸顶升顶部框架平台沿导轨向上运动,在顶升过程中,逐步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的长度,使承重横梁始终保持水平,且滑移架在顶升过程中能够自动移动调整其与套筒架的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十,顶部框架平台顶升到位后,将承重挂钩固定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上,利用插销固定滑移架与套筒架之间的位置关系,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再次顶紧墙体内壁,在第n+1层结构施工段安装预埋螺栓和钢大模,浇筑混凝土;

步骤十一,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十,实现在连续墙体厚度变化施工段爬升作业,最终完成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承重挂钩的水平位置,可以使得爬升机械系统能够在核心筒的墙体内壁间距发生变化的位置(例如核心筒的墙体厚度收缩处)爬升,从而解决现有液压爬升平台系统所存在的无法用于机位附着处即附墙装置的安装位置处墙体厚度收缩的混凝土核心筒内部施工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上,所述顶部框架平台包括套筒架以及位于套筒架两侧的滑移架,所述两个竖向架体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滑移架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使得所述滑移架相对所述套筒架做水平移动并能够将滑移架与套筒架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滑移架相对所述套筒架移动时能够带动对应竖向架体上的承重挂钩水平移动,以使得承重挂钩能够挂在核心筒的墙体内壁间距发生变化处的附墙装置上,如核心筒的墙体外表面齐平但墙体厚度收缩的墙体内壁上的附墙装置上,使得爬升机械系统能够在核心筒的墙体内壁间距发生变化处爬升。该调节机构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核心筒的墙体内壁间距变化。

(3)本发明提供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承重横梁上的横向滑槽,所述承重横梁包括两个背对背间隔设置的双拼槽钢以及连接两个双拼槽钢的连接件,所述横向滑槽内设有活动销轴,所述承重挂钩的另一侧上端套设于所述活动销轴上,通过活动销轴在横向滑槽内的移动能够实现承重挂钩的水平移动。核心筒的墙体内壁间距发生变化时,活动销轴会自动沿着横向滑槽移动,以使得承重挂钩适应因墙体内壁间距变化导致的附墙装置的水平位置变化,从而实现平台系统在墙体内壁间距变化处的爬升。

(4)本发明提供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及其爬升方法,所述两个竖向架体的上端分别通过若干仅能向上伸展的单向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的两端连接,由于弹簧只能向上拉伸即是伸张,不能向下压缩,在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施工状态下,限位销位于所述腰型孔内且位于腰型孔的上端,可以有效的将顶部框架平台上的荷载与自重传递到竖向架体而不发生弹性变形,保持顶部框架平台安全平稳;在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爬升状态下,若竖向架体不同步,出现高度差,则位于低侧的单向弹性连接件可伸长一定距离进行补偿,从而避免顶部框架平台与竖向架体卡死或者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在核心筒墙体内壁间距未发生变化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机械爬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下爬升器与导轨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在核心筒墙体内壁间距发生变化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顶部框架平台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顶部框架平台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套筒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滑移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的A-A剖视图。

图10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C-C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套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轴杆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顶部框架平台、110-套筒架、111-水平套筒、112-第一檩条、113- 第一限位孔、120-滑移架、121-延伸杆、122-第二檩条、123-第二限位孔、130- 花纹钢板、2-竖向架体、21-设备操作架、22-模板操作架、3-墙体、31-预埋螺栓、4-附墙装置、5-承重挂钩、61-插销、62-上滚轮、63-下滚轮,64-上滚轮轴、 65-下滚轮轴、66-横向滑槽、67-活动销轴、7-单向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71- 套管、72-轴杆、73-弹簧、74-上连接板、75-下连接板、76限位销、77-挡板、 8-导轨、9-支撑腿、10-承重横梁、11-立柱、12-长度可调支撑杆、13-液压油缸、 14-上爬升器、15-下爬升器、141/151-换向开关、16-手动液压千斤顶、17-钢大模、18-水平楼板、19-脚手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一种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包括顶部框架平台1、两个竖向架体2以及若干爬升机械系统,所述两个竖向架体2分别通过至少两个爬升机械系统相对设置于核心筒的墙体3内壁上,所述两个竖向架体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1的两端连接形成一个门式架体,每个爬升机械系统包括至少三个可拆卸式安装于核心筒的墙体3内壁上的附墙装置4、承重挂钩5以及机械爬升装置,所述承重挂钩5分别与竖向架体2以及机械爬升装置连接,所述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过调节承重挂钩5的水平位置以使得爬升机械系统能够在核心筒的墙体3内壁间距发生变化的位置爬升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调节承重挂钩5 的水平位置,可以使得爬升机械系统能够在核心筒的墙体3内壁间距发生变化的位置(例如核心筒的墙体3厚度收缩处)爬升,从而解决现有液压爬升平台系统所存在的无法用于机位附着处(附墙装置4的安装位置)墙体3收缩的混凝土核心筒内部施工的问题。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机械爬升装置还包括导轨8、支撑腿9、承重横梁10、立柱11、长度可调支撑杆12、承重挂钩5、液压油缸13、上爬升器14、下爬升器15、以及用于沿倾斜方向顶升导轨8的手动液压千斤顶16,所述竖向架体2分别固定于所述至少两个爬升机械系统的所述承重横梁10上,所述承重横梁10、立柱11、斜向设置的长度可调支撑杆12以及承重挂钩5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承重挂钩5的一侧设有用于挂靠在附墙装置4的承重销上的挂钩部,所述承重挂钩5的另一侧的下端与立柱1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挂钩5的另一侧的上端与承重横梁10的一端销接,承重横梁10的另一端与长度可调支撑杆12的上端销接,所述可调支撑杆的下端与立柱11的下端销接,所述上爬升器14的上端与承重挂钩5销接,所述液压油缸13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爬升器14的下端以及下爬升器15的上端连接,所述上、下爬升器分别安装于导轨8上,所述上、下爬升器能够分别固定于导轨8上,所述上、下爬升器能够分别沿着导轨8上下移动。当承重挂钩5挂在附墙装置4上时,承重横梁10保持水平状态,通过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12的长度,可以调整导轨8的爬升角度;当承重挂钩5离开附墙装置4时,导轨8的倾斜度保持不变,通过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12的长度可以使得承重横梁10保持水平状态。所述上爬升器和下爬升器也称为上换向防坠装置和下换向防坠装置。所述上爬升器14和下爬升器15分别具有一个换向开关141、151,当换向开关朝上时,所述上爬升器或者所述下爬升器只能沿着导轨向下运动,当所述上爬升器或者所述下爬升器向上运动时,将与导轨卡在一起,从而带动导轨向上运动。当换向开关朝下时,所述上爬升器或者所述下爬升器只能沿着导轨向上运动,当所述上爬升器或者所述下爬升器欲向下运动时,将导轨卡在一起。由于导轨8、长度可调支撑杆12、液压油缸13、液压油缸13、上爬升器14、下爬升器15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为了使得竖向架体2与承重横梁连接稳定,所述竖向架体2包括设备操作架21、模板操作架22以及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横梁23,所述支撑横梁 23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爬升机械装置的所述承重横梁10上,所述支撑横梁23 与承重横梁10相垂直,所述设备操作架21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梁23的下方,所述模板操作架22设置于所述支撑横梁23的上方,所述模板操作架22的上端与对应的滑移架120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1上,所述顶部框架平台1包括套筒架110以及位于套筒架110两侧的滑移架120,所述两个竖向架体2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滑移架 120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能够使得所述滑移架120相对所述套筒架110做水平移动并能够将滑移架120与套筒架110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滑移架120相对所述套筒架110移动时能够带动对应竖向架体2上的承重挂钩5水平移动,以使得承重挂钩5能够挂在核心筒的墙体3内壁间距发生变化的位置上,如核心筒的墙体3外表面齐平但墙体3厚度收缩的墙体3内壁上,使得爬升机械系统能够在核心筒的墙体3内壁间距发生变化处爬升。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若干插销61,所述滑移架120面向套筒架110的一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若干水平外凸的延伸杆121,所述套筒架110的两侧具有供对应延伸杆121伸入的水平套筒111,所述水平套筒111上开设一排限位孔即第一限位孔113,所述延伸杆121上靠近套筒架110的一端设有一限位孔即第二限位孔123,所述延伸杆121能够在对应的水平套筒111内滑动,每个竖向架体2的上端分别与顶部框架平台1上对应的滑移架120连接,通过调节延伸杆121与对应的水平套筒1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承重挂钩5能够挂在核心筒的墙体3内壁间距发生变化处的附墙装置4上,通过将插销61穿设于水平套筒111上的限位孔与对应延伸杆121上的限位孔来固定滑移架120与套筒架110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每根延伸杆121上的若干滚轮,所述滚轮位于延伸杆121上限位孔所在位置的内侧,所述滚轮能够沿着对应的水平套筒111的内壁滚动,所述滚轮包括设置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杆121上的上滚轮62与设置于位于下方延伸杆 121的下滚轮63。通过设置滚轮,可以方便延伸杆121在对应的水平套筒111 内滑动,减少阻力,有利于延伸杆121与对应的水平套筒111松开插销61后可以自由相对滑动。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位于上方的水平套筒111与位于上方的延伸杆121均为矩形管,位于上方的延伸杆121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安装对应上滚轮62的上滚轮轴64,所述上滚轮轴64的两端固定于位于上方的延伸杆121前后相对的侧壁上,上滚轮62套设于对应上滚轮轴 64的外侧并能相对上滚轮轴64转动;所述位于下方的水平套筒111为矩形管,位于下方的延伸杆121为工字钢,位于下方的延伸杆121的腹板上安装若干呈水平状的下滚轮轴65,所述下滚轮轴65上装设有两个下滚轮63,所述两个下滚轮63位于所述位于下方的延伸杆121的腹板的两侧。上述结构可以实现上滚轮62与下滚轮63的稳定安装,并可以提高延伸杆121相对对应的水平套筒 111移动的稳定性,并减少延伸杆121于对应的水平套筒111之间的摩擦阻力。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套筒架110 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竖向套筒片架通过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檩条112连接组成,滑移架120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竖向滑移片架通过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檩条122 连接组成,所述套筒片架包括第一上弦杆、第一下弦杆以及若干第一腹杆,所述第一上弦杆、第一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一腹杆连接,所述滑移片架包括第二上弦杆、第二下弦杆以及若干第二腹杆,所述第二上弦杆、第二下弦杆通过若干第二腹杆连接,所述第一上、下弦杆上靠近对应滑移片架的部分杆段作为所述水平套筒111,所述第二上、下弦杆上外凸的杆段作为所述延伸杆121。上述结构的套筒架110与滑移架120,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且方便加工使用。

此外,所述顶部框架平台1的顶面铺设花纹钢板130,并且所述顶部框架平台1的两侧设有用于覆盖顶部框架平台1与墙体3之间空隙的翻板。

优选的,在上述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所述两个竖向架体2 的上端分别通过若干仅能向上伸展的单向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与所述顶部框架平台1的两端连接,能够解决现有液压爬升平台系统中由于平台系统两侧爬升机械系统爬升不同步导致的门式架体变形或者破坏的问题。具体的,所述单向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7包括套管71、轴杆72、弹簧73、上连接板74、下连接板75、限位销76以及挡板77,所述套管71与轴杆72竖向设置,所述上连接板74水平设置于所述轴杆72的上端,所述挡板77以及下连接板75分别水平设置于所述套管71的上、下端,所述挡板77对应套管71的内孔壁开设供轴杆72伸入的挡板孔,所述轴杆72的下端穿过挡板孔伸入套管71内部,轴杆72能够沿套管71的内孔壁竖向滑动,所述轴杆72的轴身上开设有竖向设置的腰型孔,所述套管71上设有一个限位销76,所述限位销76穿经所述轴杆72的腰型孔,所述弹簧73环绕在轴杆72上并且夹设于上连接板74和挡板 77之间,弹簧73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上连接板74与挡板77上,所述下连接板75与对应的竖向架体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75与顶部框架平台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3只能向上拉伸,所述限位销76在弹簧73处于未拉伸状态时位于所述腰型孔内且位于腰型孔的上端。

由单向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7的上述构造型式,弹簧73只能拉伸,不能压缩,因此,在施工状态下,可以有效的将顶部框架平台1上的荷载与自重传递到下部竖向架体2而不发生弹性变形,保持顶部框架平台1安全平稳;在爬升状态下,若竖向架体2不同步,出现高度差,则位于低侧的单向弹性连接件可伸长一定距离进行补偿,从而避免构件卡死或者损坏。因此,本发明的带限位销76的套管式弹性连接装置,即便在竖向架体2不同步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避免顶部框架平台与竖向架体2组成的门式架体变形、破坏以及顶部框架平台与竖向架体2相互卡死等问题,人工干预量少,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模架爬升施工安全。

本实施例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的爬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n层结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钢大模,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3厚度相对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3厚度收缩导致核心筒墙体3内壁之间距离变大,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内侧墙体3的预埋螺栓31上安装附墙装置4,同时绑扎第n+1层结构施工段钢筋,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步骤二,液压油缸13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导轨8至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下端80-120mm处,拆除第n-2层结构施工段上的附墙装置4。液压油缸13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导轨8时,所述上爬升器和下爬升器的换向开关均朝上,所述上爬升器和所述下爬升器只能相对导轨向下运动,或者说,导轨只能相对所述上爬升器和所述下爬升器向上运动。当所述上爬升器或者所述下爬升器向上运动时,将与导轨卡在一起,从而带动导轨向上运动。当液压油缸缩缸时,液压油缸给上爬升器一个向下的力,给下爬升器一个向上的力,下爬升器向上运动时,与导轨卡在一起带动导轨向上,上爬升器此时固定在承重挂钩上,承重挂钩固定于附墙装置上;当液压油缸伸缸时,液压油缸给上爬升器一个向上的力,给下爬升器一个向下的力,因为上爬升器与承重挂钩连接,且此时承重挂钩固定于附墙装置上,上爬升器固定不动并将导轨卡住,下爬升器在液压油缸的带动下,相对导轨向下移动。液压油缸反复伸缩缸,带动导轨向上运动。

步骤三,在导轨8的下端与墙体3内壁之间安置手动液压千斤顶16。

步骤四,缩短长度可调支撑杆12,同时通过手动液压千斤顶16将导轨8 下端顶起,使导轨8顶端向墙体3内壁倾斜。

步骤五,待导轨8倾斜度满足导轨8插入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 的要求后,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顶紧墙体3内壁,松开手动液压千斤顶 16。

步骤六,由液压油缸13继续顶升导轨8,使其上端插入并固定于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上。

步骤七,重复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六,使得该每个爬升机械系统中的附墙装置4与导轨8均爬升到位。

步骤八,松开顶部框架平台1上的所有插销61,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撤离墙体3内壁,由液压油缸13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顶部框架平台1 沿导轨8向上运动,在顶升过程中,逐步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12的长度,使承重横梁10始终保持水平,且滑移架120在顶升过程中能够自动移动调整其与套筒架110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上爬升器和下爬升器的换向开关均朝下,所述上爬升器和所述下爬升器只能相对导轨向上运动,当所述上爬升器或者所述下爬升器欲向下运动时,将与导轨卡在一起,由于导轨此时为固定状态,所述上爬升器或者所述下爬升器会卡在导轨上不动。利用液压油缸的伸缩动作,使得所述上爬升器和所述下爬升器依次向上运动。当液压油缸缩缸时,上爬升器和导轨卡住无法向下,下爬升器沿着导轨向上运动;当液压油缸伸缸时,下爬升器和导轨卡住无法向下,上爬升器沿着导轨向上运动。

步骤九,顶部框架平台1顶升到位后,将承重挂钩5固定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上,利用插销61固定滑移架120与套筒架110之间的位置关系,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再次顶紧墙体3内壁,在第n+1层结构施工段安装31螺栓和钢大模17,浇筑混凝土。

步骤十,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九,实现在连续墙体3厚度变化施工段爬升作业,最终完成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

实施例二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调节机构仅仅包括设置于承重横梁10上的横向滑槽66,所述承重横梁10包括两个背对背间隔设置的双拼槽钢以及连接两个双拼槽钢的连接件,所述横向滑槽 66内设有活动销轴67,所述承重挂钩5的另一侧上端套设于所述活动销轴67 上,通过活动销轴67在横向滑槽10内的移动能够实现承重挂钩5的水平移动。

本实施例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的爬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n层结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钢大模,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3厚度相对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3厚度收缩导致核心筒墙体3内壁之间距离变大,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内侧墙体3的预埋螺栓上安装附墙装置4,同时绑扎第n+1层结构施工段钢筋,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步骤二,液压油缸13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导轨8至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下端80-120mm处,拆除第n-2层结构施工段上的附墙装置4。

步骤三,在导轨8的下端与墙体3内壁之间安置手动液压千斤顶16。

步骤四,缩短长度可调支撑杆12,同时通过手动液压千斤顶16将导轨8 下端顶起,使导轨8顶端向墙体3内壁倾斜。

步骤五,待导轨8倾斜度满足导轨8插入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 的要求后,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顶紧墙体3内壁,松开手动液压千斤顶 16。

步骤六,由液压油缸13继续顶升导轨8,使其上端插入并固定于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上。

步骤七,重复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六,使得该每个爬升机械系统中的附墙装置4与导轨8均爬升到位。

步骤八,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撤离墙体3内壁,由液压油缸13顶升顶升门式架体沿倾斜导轨8向上运动,随着顶升门式架体的顶升,上升器牵引承重挂钩5沿着对应的横向滑槽66向墙体3内壁方向滑移,一边观察承重挂钩5在承重横梁10的横向滑槽66中的滑移情况,一边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 12,使承重横梁10始终保持水平。

步骤九,平台顶升到位后,将承重挂钩5固定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上,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再次顶紧墙体3内壁,在第n+1层结构施工段安装预埋螺栓和钢大模,浇筑混凝土。

步骤十,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九,可实现在连续墙体3厚度变化施工段爬升作业,最终完成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

实施例三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承重横梁10上的横向滑槽66,所述承重横梁10包括两个背对背间隔设置的双拼槽钢以及连接两个双拼槽钢的连接件,所述横向滑槽66 内设有活动销轴67,所述承重挂钩5的另一侧上端套设于所述活动销轴67上,通过活动销轴67在横向滑槽66内的移动能够实现承重挂钩5的水平移动。

本实施例的门式自适应伸缩液压爬升平台系统的爬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n层结构施工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钢大模,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3厚度相对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墙体3厚度收缩导致核心筒墙体3内壁之间距离变大,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内侧墙体3的预埋螺栓上安装附墙装置4,同时绑扎第n+1层结构施工段钢筋,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步骤二,液压油缸13通过上、下爬升器顶升导轨8至第n-1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下端80-120mm处,拆除第n-2层结构施工段上的附墙装置4。

步骤三,在导轨8的下端与墙体3内壁之间安置手动液压千斤顶16。

步骤四,缩短长度可调支撑杆12,同时通过手动液压千斤顶16将导轨8 下端顶起,使导轨8顶端向墙体3内壁倾斜。

步骤五,待导轨8倾斜度满足导轨8插入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 的要求后,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顶紧墙体3内壁,松开手动液压千斤顶 16。

步骤六,由液压油缸13继续顶升导轨8,使其上端插入并固定于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上。

步骤七,重复进行步骤一至步骤六,使得该每个爬升机械系统中的附墙装置4与导轨8均爬升到位。

步骤八,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撤离墙体3内壁,由液压油缸13顶升顶升门式架体沿倾斜导轨8向上运动,随着顶升门式架体的顶升,上升器牵引承重挂钩5沿着对应的横向滑槽66向墙体3内壁方向滑移,一边观察承重挂钩5在承重横梁10的横向滑槽66中的滑移情况,一边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 12,使承重横梁10始终保持水平。

步骤九,当承重挂钩5滑移至对应的横向滑槽66的端部后,松开顶部框架平台1上的所有插销61,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撤离墙体3内壁,由液压油缸13顶升顶部框架平台1沿导轨8向上运动,在顶升过程中,逐步调节长度可调支撑杆12的长度,使承重横梁10始终保持水平,且滑移架120 在顶升过程中能够自动移动调整其与套筒架110的相对位置关系。

步骤十,顶部框架平台1顶升到位后,将承重挂钩5固定在第n层结构施工段的附墙装置4上,利用插销61固定滑移架120与套筒架110之间的位置关系,将爬升机械装置的支撑腿9再次顶紧墙体3内壁,在第n+1层结构施工段安装预埋螺栓和钢大模,浇筑混凝土。

步骤十一,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十,实现在连续墙体3厚度变化施工段爬升作业,最终完成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