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510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圆柱上安装固定物体的结构,尤其是一种在圆柱柱上安装固定箱形物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逐渐往智慧城市的方向发展,国家对公共设施的建设越来越重视,道路两侧会增设一些便民的设备,例如无线wifi发射器,或者一些灯饰等需要外部电源的设备。而在此之前,由于道路两侧的用电设备以路灯为主,因而配电箱可以直接集成在路灯柱上,既方便检修人员的工作,又使得道路两侧显得大气、简洁、美观。

现有技术的路灯如果要加装监控装置、控制装置等,就需要在现有的路灯杆上加装安装监控的箱体。常规的做法就是直接利用抱箍将安装监控的箱体固定在路灯杆上,但抱箍只能适用于固定半径的柱体,而无法灵活地运用于不同半径的柱体上,安装时十分不便,不能适应使用需要。

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例如政府希望在道路两侧的每棵树上都挂上灯饰,如果将电线拉到附近的路灯配电箱,耗费线材太多且十分不美观;如果隔一段距离直接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路面上设置配电箱,技术上可行但仍然不满足美化城市的需求,因为配电箱、外露电线都十分影响城市的面貌风采;如果将配电箱类似于集成到路灯杆那样集成到树干上,美观上达到要求,可是树木是一种生命且对于环保方面有重要意义,要将配电箱固定在树木上不伤及树木十分困难。难点在于:其一,树木会生长,其树干的半径是变化的,而配电箱的固定装置卡在树干的部分会限制树木的正常生长,或者树木的生长会破坏该固定装置。其二,树皮比较脆弱,要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配电箱固定在树干上,需要让固定装置与树干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来避免配电箱的坠落,而较大的摩擦力又很容易会损伤树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给出一种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其能灵活适用于不同半径的柱体。

一种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包括,由若干个第三连接片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结构首尾铰接形成链条,在链条的首尾两端的第三连接片分别通过转轴铰接第二连接片;首尾两端的第二连接片再通过螺栓和螺母背对背连接另一第二连接片;该两个第二连接片再通过转轴铰接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一字布置,其上均设置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相互垂直的l形布置,两连接耳上均设置连接通孔;所述第三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一字布置,其上均设置连接通孔,在两连接通孔中间的部分设置与连接耳垂直的支撑脚,所述由第三连接片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结构首尾铰接接形成的链条中,相邻第三连接片的支撑脚一上一下间隔的设置。

安装使用时,根据固定柱的不同的半径大小,对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的第三连接片数量进行调整,即将第三连接片形成的链条拆开,通过加装、拆卸第三连接片,使第三连接片形成的链条整体长度与固定柱相适后,将第三连接片形成的链条缠绕在固定柱上,并利用箱体的第一连接片与箱体连接。当无法通过拆卸、增加第三连接片的数量以调整链条的长度时,可通过拧紧第二连接片下端的螺栓和螺母来小幅度调整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的松紧度,使得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与固定柱之前的松紧度合适。因而,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不同半径的固定柱。

第三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靠近固定柱的一侧设置的支撑脚5,其代替了第三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锋锐边缘与固定柱接触,由于支撑脚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固定柱承受更小的压强,避免刮伤固定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第三连接片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第二连接片的俯视示意图。

1.箱体;2.第一连接片;3.第二连接片;4.第三连接片;5.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包括,

由若干个第三连接片4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结构首尾铰接形成链条,在链条的首尾两端的第三连接片分别通过转轴铰接第二连接片;首尾两端的第二连接片3再通过螺栓和螺母背对背连接另一第二连接片;该两个第二连接片再通过转轴铰接第一连接片;

所述第一连接片2,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一字布置,其上均设置连接通孔;

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相互垂直的l形布置,两连接耳上均设置连接通孔;

所述第三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一字布置,其上均设置连接通孔,在两连接通孔中间的部分设置与连接耳垂直的支撑脚5;所述由第三连接片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结构首尾铰接接形成的链条中,相邻第三连接片的支撑脚一上一下间隔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为螺栓装置的螺杆,即第三连接片通过螺栓相互铰接,首尾的第三连接片通过螺栓铰接第二连接片的一端,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片2。螺栓使得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更便于拆卸安装。

安装使用时,根据固定柱的不同的半径大小,对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的第三连接片数量进行调整,即将第三连接片形成的链条连接耳处的转轴拆开,通过将两个连接耳的通孔重叠并穿上转轴来加装、拆卸第三连接片,使第三连接片形成的链条整体长度与固定柱相适后,将第三连接片形成的链条缠绕在固定柱上,并利用箱体1的第一连接片与箱体1连接。当无法通过拆卸、增加第三连接片的数量以调整链条的长度时,可通过拧紧第二连接片下端连接耳的螺栓和螺母来小幅度调整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的松紧度,使得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与固定柱之前的松紧度合适。因而,本发明可以适用于不同半径的固定柱。

第三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靠近固定柱的一侧设置的支撑脚5,其代替了第三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锋锐边缘与固定柱接触,由于支撑脚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固定柱承受更小的压强,避免刮伤固定柱。

进一步地,:支撑脚内侧设有摩擦垫,摩擦垫的摩擦系数较高,提升了支撑脚与固定柱之间的摩擦力,使箱体更稳定地固定于固定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由第三连接片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结构首尾铰接接形成的链条中,相邻第三连接片的支撑脚一上一下间隔的设置。一上一下地间隔设置支撑脚5使得固定柱的受力点分散在箱体的柱上安装结构位置的上下两侧,受力更均匀合理,更好地防止刮伤固定柱。并且,一上一下地间隔设置使得链条的上方和下方都有支撑脚,同时限制往上和往下的位移,因而固定效果更为良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由若干个第三连接片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结构首尾铰接形成链条,在链条的首尾两端的第三连接片分别通过转轴铰接第二连接片;首尾两端的第二连接片再通过螺栓和螺母背对背连接另一第二连接片;该两个第二连接片再通过转轴铰接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一字布置,其上均设置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相互垂直的L形布置,两连接耳上均设置连接通孔;所述第三连接片,包括两连接耳,两连接耳呈一字布置,其上均设置连接通孔,在两连接通孔中间的部分设置与连接耳垂直的支撑脚,所述由第三连接片通过可拆卸的转轴结构首尾铰接接形成的链条中,相邻第三连接片的支撑脚一上一下间隔的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正力通用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9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