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混凝土非承重预制内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284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建筑钢筋混凝土非承重预制内墙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用的结构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钢筋混凝土非承重预制内墙板。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墙,又可称预制构件组合墙,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氯化镁、珍珠岩、砂子、水泥等按照科学配比并经特殊生产工艺制造而成的一种工程围墙,不仅造型美观、绿色环保,而且施工便捷、成本低廉,已成为粘土砖和混凝土墙的最理想代替品,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城市建设、环境美化、工业技术改造等各类施工工程领域。预制围墙经过市场推广,相比砖砌墙和水泥浇筑墙,也表现出明显优势,如造价成本低、 施工期短、安全性高、预制不受气候影响、能根据建设施工单位要求量身制定个性化产品。作为预制的混凝土内墙板,则需要具有相应的隔声与防火的功能,一般采用单一材料(普通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或轻集料混凝土)制成,有实心与空心两种,但是实心墙体相对比较笨重,空心墙体牢固相对比较差,且不管实心墙或者空心墙,两者安装后牢固性不强,且墙体的结合处容易出现裂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墙体结构牢固、易于安装、墙体结合紧密不易出现裂纹的预制内墙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建筑钢筋混凝土非承重预制内墙板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墙体、蜂窝腔、截面蜂窝腔、填充料、连接筋、出浆孔、灌浆孔和连接桥,墙体内排列设置有多个蜂窝腔,墙体外周边排列设置有截面蜂窝腔,多个蜂窝腔之间、截面蜂窝腔与蜂窝腔之间、多个截面蜂窝腔之间设置有连接桥;截面蜂窝腔内填充有填充料,填充料在截面蜂窝腔内形成含有间隙的不规则填充,截面蜂窝腔处设置有出浆孔和灌浆孔,出浆孔的水平位置高于灌浆孔,出浆孔和灌浆孔的通过截面蜂窝腔连通并通过墙体连通外界;墙体外周边设置有连接筋,连接筋的一端深入墙体,另一端露出墙体,深入到墙体的一端预制于连接桥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墙体一侧的连接筋深入墙体的部分与墙体相对另一侧的连接筋深入墙体的部分对应连接,墙体相邻侧的连接筋深入墙体的部分形成交叉连接,所述墙体外周边的连接筋为U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出浆孔和灌浆孔设置在墙体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墙体的外周边为墙体的左右及上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于所述墙体外周边的截面蜂窝腔内的填充料为颗粒状填充料,墙体的外周边预制有防漏网。

采用上述结构的建筑钢筋混凝土非承重预制内墙板,具有如下的优点:

墙体内排列设立有多个蜂窝腔,多个蜂窝腔能够减轻预制内墙板的重量,提供容纳填充料的空间,填充具有隔音防火的材料,同时多个蜂窝腔之间、截面蜂窝腔与蜂窝腔之间、多个截面蜂窝腔之间设置有连接桥,连接桥的设置使得整个墙体内部有多起的支持点和连接点,加固整体各个方向上牢固性;

墙体外周边的截面蜂窝腔,使得墙体外周在安装时与其它墙体接触的是截面蜂窝腔,截面蜂窝腔内填充料为含有间隙的不规则填充,墙体外周边的截面蜂窝腔处设置有出浆孔和灌浆孔,出浆孔的水平位置高于灌浆孔,通过墙体外向灌浆孔灌浆,灌浆液能够通过不规则间隙流通,进而与要固定预制内墙板的墙体接触并粘接凝固,增加预制内墙板的稳定性,同时灌浆液能够充分填充预制内墙板与接触的墙体直接的缝隙,达到固接作用,也减少接触部的裂隙;

墙体外周边设置有连接筋,露出墙体的连接筋能够和其它墙体接触连接,提供支撑拉紧固定作用,深入到墙体的一端预制于连接桥内,增强连接筋的稳固性和牢固性,墙体一侧的连接筋深入墙体的部分与墙体相对另一侧的连接筋深入墙体的部分对应连接,墙体相邻侧的连接筋深入墙体的部分形成交叉连接,增加稳定牢固性的同时也增加连接桥的强度,增加整个预制内墙板的牢固性;

出浆孔和灌浆孔设置在墙体的两侧,这个可以使得所注入的灌浆能够充分充满整个蜂窝腔室,增加粘结的稳定性。

总之,本实用新型建筑钢筋混凝土非承重预制内墙板,具有墙体结构牢固、易于安装、墙体结合紧密不易出现裂纹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局部剖开);

图2是图1示意图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的截面图(为清楚标识部分蜂窝腔未画填充物);

图4是图1示意图的左视图(为了清楚标识部分蜂窝腔未画填充物)。

图中标号说明:1、墙体;2、灌浆孔;3、蜂窝腔;3-1、截面蜂窝腔,4、填充料;5、连接桥;6、出浆孔;7连接筋;7-1、井字形主连接筋;8、防漏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至图4,建筑钢筋混凝土非承重预制内墙板,它包括墙体1、蜂窝腔3、截面蜂窝腔3-1、填充料4、连接筋7、出浆孔6、灌浆孔2和连接桥5,墙体1内排列设立有多个蜂窝腔3,墙体1外周边排列设置有截面蜂窝腔3-1,多个蜂窝腔3之间、截面蜂窝腔3-1与蜂窝腔3之间、多个截面蜂窝腔3-1之间设置有连接桥5,截面蜂窝腔3-1内填充有填充料4;填充料4在截面蜂窝腔3-1内形成含有间隙的不规则填充,截面蜂窝腔3-1处设置有出浆孔6和灌浆孔2,出浆孔6的水平位置高于灌浆孔2,出浆孔6和灌浆孔2的通过截面蜂窝腔3-1连通并通过墙体1连通外界;墙体1外周边设置有连接筋7,连接筋7的一端深入墙体1,另一端露出墙体1,深入到墙体1的一端预制于连接桥5内。此方案中,所谓的截面蜂窝腔3-1,是在墙体1外周边的窝腔相对于整个的蜂窝腔3而言,是一个整蜂窝腔3竖着切去的一部分,留下带有截面的窝腔,称之为截面蜂窝腔,这主要是在墙体1周边部,要形成一个平面的边部,且还要利用截面蜂窝腔的腔的暴露,使得灌进去的浆液能够通过截面这部分向外渗透。

预制内墙板安装时,预制好的内墙板先竖立固定底部墙边,这里可以采用灌浆套筒或者其它构件进行固定连接,再通过预制内墙板的左右侧边和顶侧边的连接筋7与其它墙体相互固定,对于连接处通过水泥砂浆浇筑,然后再通过每个截面蜂窝腔3-1的灌浆孔2向截面蜂窝腔3-1内灌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充满截面蜂窝腔3-1内的间隙并流向预制内墙板的连接处,与预制内墙板连接处的水泥砂浆接触融合凝固,这样由于连接处的水泥砂浆比较充盈,且水泥砂浆接触内墙板的深度也比较大,使得连接处的连接比较紧密牢固,且不易出现裂隙。

实施例二

在墙体1一侧的连接筋7深入墙体1的部分与墙体1相对另一侧的连接筋7深入墙体1的部分对应连接,墙体1相邻侧的连接筋7深入墙体1的部分形成交叉连接,连接筋7的贯通连接使得连接筋7的耐力加强,加固整个墙体的稳固性,墙体外周边的连接筋7为U形,可以方便安装连接固定,同时也便于运输防止剐蹭。把出浆孔6和灌浆孔2设置在墙体的两侧,灌浆时,水泥砂浆能够更易于充满整个的截面蜂窝腔3-1,防止在同侧时,由于填充物的阻挡使得水泥砂浆不易灌充。截面蜂窝腔内的填充料为颗粒状填充料,如球形、立方形、矩形的颗粒、小物体,材质如有机填充料塑料、无机填充料石块、渣土、陶粒等,在墙体的外周边预制有防漏网8,防止上述的颗粒状物料的脱落,如采用铁质网,也可以加强内墙板连接处的耐力,增加连接的稳定性。蜂窝腔3中一般是要填充填充料4的,也可以不添加任何的填充物,完全作为一个空腔而存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