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1774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属于脚手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是一种必须的辅助设施,工人在脚手架上进行各种施工作业。脚手架的使用,虽然有利于施工,但是也同时带来了安全风险,每年都有很多的因为在脚手架上施工掉落而出现的事故。为防止这种事故,一方面施工单位为工人配备了更完善的安全绳的设施,另一方面,在脚手架本身上,设计人员也希望通过结构的改进,来降低发生事故的安全风险。

中国专利CN201620449591,公开了一种能有效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脚手架,其技术方案为在脚手架的侧面和一个端面设置防护栏和防护板,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但是这种脚手架对于施工人员而言,爬上或爬下脚手架是比较麻烦的,需要迈过护栏,同时,设置三个面的防护栏和防护板,也增加了脚手架本身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通过结构的改进,使得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时更加方便,同时节约制作成本。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包括作业台面,作业台面通过4根立柱支撑,所述建筑施工用脚手架还包括侧挡板、爬梯,侧挡板数量为两块,侧挡板通过第一转轴连接作业台面,爬梯数量为两个,所述爬梯包括固定爬梯及活动爬梯,固定爬梯固定安装在立柱上,活动爬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侧挡板,两个活动爬梯之间设有定位夹板。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活动爬梯相对转动后的最小距离为20至3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夹板包括两块夹板,两块夹板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挡板的高度为80至120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底部还设有轮子。

进一步的,所述轮子上还设有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用脚手架,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进,相比于现有技术的脚手架,节约了端面的防护措施,采用活动爬梯替代,施工人员在上下脚手架时,不需要迈过挡板,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用脚手架适合于建筑施工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侧挡板放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侧挡板支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活动爬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定位夹板的示意图;

图7为立柱底部设置轮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作业台面,2、立柱,3、侧挡板,4、爬梯,5、第一转轴,6、固定爬梯,7、活动爬梯;8、第二转轴;9、定位夹板;10、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包括作业台面1,作业台面1通过4根立柱2支撑,脚手架还包括侧挡板3、爬梯4,侧挡板3数量为两块,侧挡板3通过第一转轴5连接作业台面1,爬梯4数量为两个,爬梯4包括固定爬梯6及活动爬梯7,固定爬梯6固定安装在立柱2上,活动爬梯7通过第二转轴8连接侧挡板3,两个活动爬梯7之间设有定位夹板9。

侧挡板3不使用时,处于图1所示的放下的状态,使用时,处于图2所述的翻起状态,图1、图3中,活动爬梯7作为爬梯4的一部分使用,由于定位夹板9的定位作用,两个活动爬梯7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发生翻转。图2、图4中,两个活动爬梯7同样利用定位夹板9固定,但此时的作用是作为脚手架作业台面1上的端部挡板使用。

经过实际使用,优选的方案为,两个活动爬梯7相对转动后的最小距离为20至30厘米。侧挡板3的高度为80至120厘米。

如图6所示,定位夹板9包括两块夹板,两块夹板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定位夹板9限制活动爬梯7不能翻转。

使用过程如下,将脚手架搬运到建筑作业位置,将两个活动爬梯7相对转动,装上定位夹板9并拧紧螺栓,工人爬到脚手架上的作业台面1上,然后打开定位夹板9,用手扳动一个活动爬梯7,使活动爬梯7带着侧挡板3向上翻转,先将定位夹板9的一端套在这个活动爬梯7上,用一只手抓住定位夹板9,然后扳起另一个活动爬梯7,带动另一个侧挡板3翻起,将两个定位挡板9相对后旋紧定位夹板9的螺栓,工人开始施工作业。

施工结束时,打开定位夹板9,两个侧挡板3分别落下后,再拧紧定位挡板9的螺栓,使两个活动爬梯7连接在一起,下一次可以直接使用,工人通过爬梯4安全回到地面,结束一次施工作业。

本新型与现有的脚手架相比,节省了端部的一个面的挡板,同时工人上下时不需要翻越挡板,更加方便。

作为改进的方案,如图7所示,同背景技术中的脚手架一样,立柱2底部还可以设有轮子10,推动脚手架行走。

为固定带有轮子10的脚手架,轮子10上还可以设有制动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