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遮阳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3407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遮阳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阳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遮阳篷。



背景技术:

遮阳篷,特别是屋顶的遮阳篷,能够在阳光过于强烈的时候防止阳光的直射,也能够在下雨的时候起到遮挡雨水的作用。因此,很多家庭都选择在屋顶加装遮阳篷,以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目前安装于屋顶的遮阳篷,大多都是固定的,当不需要遮阳篷的时候,也不能收起来,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使遮阳篷的寿命大大缩短。因此,急需一款能够在需要遮阳篷的时候打开,不需要的时候伸缩的遮阳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打开,不需要的时候关闭的伸缩遮阳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伸缩遮阳篷,包括传动杆、齿轮Ⅰ、齿轮Ⅱ、主动轮、从动轮、滚轮、滑槽、篷杆Ⅰ、滚筒和钢丝绳,所述传动杆与齿轮Ⅰ固定连接,齿轮Ⅰ与齿轮Ⅱ啮合,齿轮Ⅱ与主动轮固定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设置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钢丝绳依次绕过主动轮和从动轮,从动轮通过支架固定于滑槽上,篷杆Ⅰ与滚轮固定连接,滚轮设置于滑槽内,篷杆Ⅰ与滚筒平行设置,篷布一端与滚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篷杆Ⅰ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杆上还设置有蜗轮,蜗轮下方设置有蜗杆,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由电机带动。

所述齿轮Ⅰ中部设置有凹槽Ⅲ,传动杆两端设置有凸块Ⅲ,所述凸块Ⅲ的形状和大小与凹槽Ⅲ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所述主动轮的下方还设置有转向轮,转向轮与主动轮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钢丝绳依次绕过主动轮、转向轮和从动轮。

所述主动轮与转向轮之间还设置有限位轮,限位轮的外壁与钢丝绳接触。

所述滚筒内设置有固定轴,滚筒可绕固定轴转动,固定轴与滚筒之间设置有弹簧Ⅰ。

所述篷杆Ⅰ与滚筒之间还设置有多条篷杆Ⅱ,篷杆Ⅰ与篷杆Ⅱ之间、两篷杆Ⅱ之间均铰接设置有连杆,连杆由两条横截面为C型的管道铰接组成。

所述齿轮Ⅱ、主动轮、从动轮、滚轮、滑槽、篷杆Ⅰ和滚筒均为多个,且沿传动杆对称设置。

所述传动杆末端还设置有断电装置,所述断电装置包括锥形齿轮Ⅰ、锥形齿轮Ⅱ、螺杆Ⅰ、滑动板和螺杆Ⅱ,所述锥形齿轮Ⅰ与传动杆固定连接,锥形齿轮Ⅰ与锥形齿轮Ⅱ啮合,锥形齿轮Ⅱ与螺杆Ⅰ固定连接,螺杆 Ⅰ固定在壳体上,螺杆 Ⅰ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Ⅰ;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螺纹孔,螺杆 Ⅰ穿过滑动板上的螺纹孔与滑动板连接;所述螺杆Ⅱ固定在壳体上,螺杆Ⅱ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Ⅱ,螺杆Ⅱ上设置有挡块Ⅱ,挡块Ⅱ上设置有断电器触点Ⅱ,断电器触点Ⅱ设置在滑动板的运动路径上。

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凸块Ⅰ,壳体上与凸块Ⅰ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凸块Ⅰ大小相等的凹槽Ⅰ,凸块Ⅰ设置于凹槽Ⅰ内;所述的挡块Ⅱ上设置有螺纹孔,螺杆Ⅱ穿过挡块Ⅱ上的螺纹孔与挡块Ⅱ螺纹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螺杆Ⅲ,螺杆Ⅲ与螺杆Ⅱ平行设置,螺杆Ⅲ通过轴承Ⅲ固定在壳体上,螺杆Ⅲ上设置有挡块Ⅰ,挡块Ⅰ上设置有螺纹孔,螺杆Ⅲ穿过挡块Ⅰ上的螺纹孔与挡块Ⅰ螺纹连接;挡块Ⅰ和挡块Ⅱ上均设置有凸块Ⅱ,壳体上对应于凸块Ⅱ的位置设置有与凸块Ⅱ大小相等的凹槽Ⅱ,凸块Ⅱ均设置于凹槽Ⅱ内;所述挡块Ⅰ上设置有断电器触点Ⅰ,断电器触点Ⅰ和断电器触点Ⅱ分别设置于滑动板的两侧;所述挡块Ⅰ和挡块Ⅱ上还设置有凹槽,断电器触点Ⅰ设置于挡块Ⅰ的凹槽内,断电器触点Ⅱ设置于挡块Ⅱ的凹槽内;断电器触点Ⅰ的底部与挡块Ⅰ上凹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Ⅱ,断电器触点Ⅱ的底部与挡块Ⅱ上凹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Ⅱ;所述螺杆Ⅱ和螺杆Ⅲ的末端均设置有旋钮,旋钮设置于壳体外侧。

所述齿轮Ⅱ、主动轮、限位轮和转向轮通过转轴固定于外壳上,齿轮Ⅱ和主动轮同心转动。

所述篷杆Ⅰ设置于从动轮与转向轮之间,篷杆Ⅰ上部设置有通孔,钢丝绳穿过通孔与篷杆Ⅰ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钢丝绳带动篷杆Ⅰ的往复运动,篷杆Ⅰ带动篷布的伸出与收入,实现遮阳篷的打开与关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由电机驱动涡轮,涡轮带动传动杆转动,可实现自动化打开与关闭。

3、齿轮Ⅰ中部的凹槽Ⅲ,传动杆两端对应的凸块Ⅲ,可让传动杆在生产时统一长度,组装时根据需要拼接,便于批量化加工,使运输也更加方便。

4、当钢丝绳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形变,导致钢丝绳长度增加,可通过调整限位轮的位置,收紧钢丝绳,弥补钢丝绳形变的影响。

5、滚筒内固定轴和弹簧Ⅰ的设置,在收紧篷布时,弹簧Ⅰ能够给滚筒一个拉力,帮助滚筒收紧篷布,同时可以调整篷布的松紧度。

6、篷杆Ⅱ和连杆的设计,增加了遮阳篷的稳定性。

7、断电装置通过传动杆的转动,带动螺杆Ⅰ转动,从而带动滑动板上下滑动,当篷杆Ⅰ到达指定位置后,滑动板触动断电器触点Ⅰ和断电器触点Ⅱ,实现控制电机断电的作用,保护设备不受损坏。

8、滑动板上凸块Ⅰ和壳体上凹槽Ⅰ的设计,可以使滑动板在上下运动的时候不会随着螺杆Ⅰ的转动而转动,保证了断电装置的稳定性。

9、挡块Ⅱ上螺纹孔的设置,方便调整挡块Ⅱ在螺杆Ⅱ上的位置,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10、螺杆Ⅱ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Ⅱ,螺杆Ⅲ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Ⅲ,可方便螺杆Ⅱ和螺杆Ⅲ转动,从而调整断电器触点Ⅱ和断电器触点Ⅰ的位置。

11、凸块Ⅱ和凹槽Ⅱ可防止挡块Ⅰ和挡块Ⅱ在调整位置时沿着螺杆Ⅲ和螺杆Ⅱ旋转,使断电器触点Ⅰ和断电器触点Ⅱ的位置变动,从而影响本装置断电功能的正常实现。

12、断电器触点Ⅰ和断电器触点Ⅱ分别设置于滑动板的两侧,当篷布伸出和收入时,都可实现自动断电的功能。

13、当滑动板与断电器触点接触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产生冲击力,弹簧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延长断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

14、旋钮可以实现在壳体外对断电器触点的位置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钢丝绳、外壳、篷布未标出);

图2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3是图1中C-C剖视图;

图4是篷杆Ⅰ和篷杆Ⅱ结构图;

图5 是齿轮Ⅰ和传动杆结构立体图;

图6是滚筒结构放大图;

图7是断电装置结构放大图;

图8是图7中A-A剖视图。

图中标记:1、断电装置;2、蜗轮;3、蜗杆;4、电机;5、支架;6、从动轮;7、滚轮;8、滑槽;9、篷杆Ⅰ;10、主动轮;11、限位轮;12、齿轮Ⅱ;13、滚筒;14、传动杆;141、凸块Ⅲ;15、齿轮Ⅰ;16、凹槽Ⅲ;17、通孔;18、压杆;19、外壳;20、转向轮;21、钢丝绳;22、篷杆Ⅱ;23、连杆;24、固定轴;25、弹簧Ⅰ;101、锥形齿轮Ⅰ;102、锥形齿轮Ⅱ;103、轴承Ⅰ;104、轴承Ⅱ;105、挡块Ⅰ;106、螺杆Ⅰ;107、凹槽Ⅰ;108、滑动板;109、挡块Ⅱ;110、弹簧Ⅱ;111、旋钮;112、凹槽Ⅱ;113、断电器触点Ⅰ;114、断电器触点Ⅱ;115、螺杆Ⅱ;116、壳体;117、凸块Ⅰ;118、凸块Ⅱ;119、螺杆Ⅲ;120、轴承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伸缩遮阳篷,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伸缩遮阳篷,包括传动杆14、齿轮Ⅰ15、齿轮Ⅱ12、主动轮10、从动轮6、滚轮7、滑槽8、篷杆Ⅰ9、滚筒13和钢丝绳21,所述传动杆14与齿轮Ⅰ15固定连接,齿轮Ⅰ15与齿轮Ⅱ12啮合,齿轮Ⅱ12与主动轮10固定连接,主动轮10和从动轮6设置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钢丝绳21依次绕过主动轮10和从动轮7,从动轮7通过支架5固定于滑槽8上,篷杆Ⅰ9与滚轮7固定连接,滚轮7设置于滑槽8内,篷杆Ⅰ9与滚筒13平行设置,篷布一端与滚筒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篷杆Ⅰ9固定连接。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伸缩遮阳篷,本实施例包括:

一种伸缩遮阳篷,包括传动杆14、齿轮Ⅰ15、齿轮Ⅱ12、主动轮10、从动轮6、滚轮7、滑槽8、篷杆Ⅰ9、滚筒13和钢丝绳21,所述传动杆14与齿轮Ⅰ15固定连接,齿轮Ⅰ15与齿轮Ⅱ12啮合,齿轮Ⅱ12与主动轮10固定连接,主动轮10和从动轮6设置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钢丝绳21依次绕过主动轮10和从动轮7,从动轮7通过支架5固定于滑槽8上,篷杆Ⅰ9与滚轮7固定连接,滚轮7设置于滑槽8内,篷杆Ⅰ9与滚筒13平行设置,篷布一端与滚筒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篷杆Ⅰ9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Ⅱ12、主动轮10、限位轮11和转向轮20通过转轴固定于外壳19上,齿轮Ⅱ12和主动轮10同心转动。

所述篷杆Ⅰ9设置于从动轮6与转向轮20之间,篷杆Ⅰ9上部设置有通孔17,钢丝绳21穿过通孔17与篷杆Ⅰ9固定连接。

所述传动杆14上还设置有蜗轮2,蜗轮2下方设置有蜗杆3,蜗轮2与蜗杆3啮合,蜗杆3由电机4带动。

所述齿轮Ⅰ15中部设置有凹槽Ⅲ16,传动杆14两端设置有凸块Ⅲ141,所述凸块Ⅲ141的形状和大小与凹槽Ⅲ16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所述主动轮10的下方还设置有转向轮20,转向轮20与主动轮10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钢丝绳21依次绕过主动轮10、转向轮20和从动轮6。

所述主动轮10与转向轮20之间还设置有限位轮11,限位轮11的外壁与钢丝绳21接触。

所述滚筒13内设置有固定轴24,滚筒13可绕固定轴24转动,固定轴24与滚筒之间设置有弹簧Ⅰ25。

所述篷杆Ⅰ9与滚筒13之间还设置有多条篷杆Ⅱ22,篷杆Ⅰ9与篷杆Ⅱ22之间、两篷杆Ⅱ22之间均铰接设置有连杆23,连杆23由两条横截面为C型的管道铰接组成,篷杆Ⅱ22上方设置有压杆18,篷布从篷杆Ⅱ22与压杆18之间的缝隙间穿过。

所述齿轮Ⅱ12、主动轮10、从动轮6、滚轮7、滑槽8、篷杆Ⅰ9和滚筒13均为多个,且沿传动杆14对称设置。

所述传动杆14末端还设置有断电装置1,所述断电装置1包括锥形齿轮Ⅰ101、锥形齿轮Ⅱ102、螺杆Ⅰ106、滑动板108和螺杆Ⅱ115,所述锥形齿轮Ⅰ101与传动杆14固定连接,锥形齿轮Ⅰ101与锥形齿轮Ⅱ102啮合,锥形齿轮Ⅱ102与螺杆Ⅰ106固定连接,螺杆 Ⅰ106固定在壳体116上,螺杆 Ⅰ106与壳体116之间设置有轴承Ⅰ103;所述滑动板108上设置有螺纹孔,螺杆 Ⅰ106穿过滑动板108上的螺纹孔与滑动板108连接;所述螺杆Ⅱ115固定在壳体116上,螺杆Ⅱ115与壳体106之间设置有轴承Ⅱ104,螺杆Ⅱ115上设置有挡块Ⅱ109,挡块Ⅱ109上设置有断电器触点Ⅱ114,断电器触点Ⅱ114设置在滑动板108的运动路径上。

所述滑动板108上设置有凸块Ⅰ117,壳体116上与凸块Ⅰ11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凸块Ⅰ117大小相等的凹槽Ⅰ107,凸块Ⅰ117设置于凹槽Ⅰ107内;所述的挡块Ⅱ109上设置有螺纹孔,螺杆Ⅱ115穿过挡块Ⅱ109上的螺纹孔与挡块Ⅱ109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16内还设置有螺杆Ⅲ119,螺杆Ⅲ119与螺杆Ⅱ115平行设置,螺杆Ⅲ119通过轴承Ⅲ120固定在壳体116上,螺杆Ⅲ119上设置有挡块Ⅰ105,挡块Ⅰ105上设置有螺纹孔,螺杆Ⅲ119穿过挡块Ⅰ105上的螺纹孔与挡块Ⅰ105螺纹连接;挡块Ⅰ105和挡块Ⅱ109上均设置有凸块Ⅱ118,壳体116上对应于凸块Ⅱ118的位置设置有与凸块Ⅱ118大小相等的凹槽Ⅱ112,凸块Ⅱ118均设置于凹槽Ⅱ112内;所述挡块Ⅰ105上设置有断电器触点Ⅰ113,断电器触点Ⅰ113和断电器触点Ⅱ114分别设置于滑动板108的两侧;所述挡块Ⅰ105和挡块Ⅱ109上还设置有凹槽,断电器触点Ⅰ113设置于挡块Ⅰ105的凹槽内,断电器触点Ⅱ114设置于挡块Ⅱ109的凹槽内;断电器触点Ⅰ113的底部与挡块Ⅰ113上凹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Ⅱ110,断电器触点Ⅱ114的底部与挡块Ⅱ109上凹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Ⅱ110;所述螺杆Ⅱ115和螺杆Ⅲ119的末端均设置有旋钮111,旋钮设置于壳体116外侧。

当需要打开篷布时,电机4带动蜗杆3转动,蜗杆3带动涡轮2转动,涡轮2带动传动杆14转动,传动杆14带动齿轮Ⅰ15转动,齿轮Ⅰ15带动齿轮Ⅱ12转动,齿轮Ⅱ12带动主动轮10转动,主动轮10带动钢丝绳21转动,钢丝绳21带动篷杆Ⅰ9向外运动,篷杆Ⅰ9拉动篷布向外运动。

打开篷布过程中,传动杆14转动,带动锥形齿轮Ⅰ101转动,锥形齿轮Ⅰ101带动锥形齿轮Ⅱ102转动,锥形齿轮Ⅱ102带动螺杆Ⅰ106转动,螺杆Ⅰ106带动滑动板108向下滑动,当滑动板108滑动到断电器触点Ⅱ114处时,触发断电,使电机4停止运转。

当需要收入篷布时,电机4反向转动,带动蜗杆3反向转动,蜗杆3带动涡轮2反向转动,涡轮2带动传动杆14反向转动,传动杆14带动齿轮Ⅰ15反向转动,齿轮Ⅰ15带动齿轮Ⅱ12反向转动,齿轮Ⅱ12带动主动轮10反向转动,主动轮10带动钢丝绳21反向转动,钢丝绳21带动篷杆Ⅰ9反向运动,此时滚筒13在弹簧Ⅰ25的拉力作用下,反向转动,将篷布卷在滚筒上。

收入篷布的过程中,传动杆14反向转动,带动锥形齿轮Ⅰ101反向转动,锥形齿轮Ⅰ101带动锥形齿轮Ⅱ102反向转动,锥形齿轮Ⅱ102带动螺杆Ⅰ106反向转动,螺杆Ⅰ106带动滑动板108向上滑动,当滑动板108滑动到断电器触点Ⅰ113处时,触发断电,使电机4停止运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