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建筑用抹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23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建筑用抹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抹灰机。



背景技术:

现在建筑行业一般使用人工对墙面进行抹灰施工。人工抹灰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容易出现抹灰不均等问题,对技术要求高。建筑行内也出现了建筑用抹灰机,但这些抹灰机有个问题,由于受到料斗提升高度的限制,料斗以上的高度无法实现自动化抹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升料斗极限高度的抹灰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建筑用抹灰机,其包括底座、行走轮、支撑架、动力装置、提升装置和抹灰装置,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架,动力装置包括电机,电机驱动提升装置运转,提升装置与抹灰装置有效连接,所述抹灰装置包括一由背板及两侧板围成的内框及一向上敞口的外斗,外斗由贴于内框背板及侧板之外的外斗侧板及连接于外斗侧板底部的外斗底板构成,外斗侧板的底部与外斗底板通过若干柱状连接件连接,内框的背板设有至少若干竖向通槽,所述柱状连接件在竖向通槽内上下滑动时,外斗相对于内框升降。

所述提升装置为卷扬机,卷扬机的钢丝绳连接于抹灰装置的外斗。

所述电机与行走轮通过行走机构有效连接并驱动行走轮运动。

所述底座上固定有一座位,座位前方设置有一用于控制行走轮行走方向的方向盘,方向盘控制行走轮的转向。

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切换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与卷扬机相连,切换装置的第二输出端与行走机构相连。

内框与外斗的接触面为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抹灰机可以从墙体的最低点抹灰到最高点,减少了劳力,加快了施工进度和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抹灰机的立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抹灰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抹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抹灰装置刚起步提升时的状态示意图。

底座100,支撑架200,电机300,蓄电池301,卷扬机400,钢丝绳401,行走轮500,抹灰装置600,外斗610,外斗背板611,外斗侧板612,连接柱613,外斗底板614,内框620,槽621,吊带622,座位700,方向盘800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本说明书中的上、下、左、右、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性术语是针对附图中所示的方位的描述,这些方位并不是限制性的。如果没有特定说明,本文中的术语向内、向外、内、外、内侧、外侧是指相对于部件中心的范围,例如以电机轴线作为参照,内和内侧指更靠近或指向电机轴线的位置或取向,外和外侧是指更远离电机中心部位。此外,术语水平、竖起、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允许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如图1~图3所示,为一种改进的建筑用抹灰机,其包括底座100、行走轮500、支撑架200、动力装置、提升装置和抹灰装置。动力装置主要包括电机300及其调速箱,电机由蓄电池301供电。提升装置主要包括一卷扬机400。底座100表面固定有支撑架200、卷扬机400及座位700,支撑架200上安装有方向盘800,底座底部安装有行走轮500。

电机及其调速箱驱动卷扬机400运转,收紧钢丝绳401,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抹灰装置600的外斗,从而通过滑轮转向作用将抹灰装置600提升起来。如图3所示,抹灰装置包括外斗610和内框620,外斗610套于内框620之外。内框620由内框背板及两内框侧板围成上下敞口且向前开口的半围合形框架。内框620的背板上开有竖槽621。外斗由外斗侧板612、外斗背板611及连接于外斗背板611底部的外斗底板614构成,外斗侧板612的底部与外斗底板614通过若干连接柱613连接,连接柱可以沿竖槽621内上下滑行,即外斗底部614位于内框所围的半围合空间内,而外斗背板及侧板位于内框之外。

动力装置既可以提供动力给提升装置,又可以提供动力给行走装置。电机及其调速箱与行走轮500通过行走机构有效连接并驱动行走轮运动。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切换装置,切换装置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切换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与卷扬机相连,切换装置的第二输出端与行走机构相连。方向盘800上可以设置控制键,当按压“提示”键时,卷扬机工作,将抹灰装置提升起来。将按压“行走”键时,则驱动行走轮行走及转向。

当抹灰装置被提升起来时,钢丝绳作用于外斗,此时,外斗位于内框的最低位置(如图4所示),外斗底板可以看作同时是内框的底板。由于外斗内盛装有灰浆,外斗与内框之间为动配合,由于灰浆的重量及粘结性,当外斗被提起时,内框也被共同提起,直至升至支撑架的最高位置,此时外框受支撑架高度所限不能再上升,而此时外斗底板距离楼板(天花板底部)还有一段间隙,该间隙与外内框高度大致相同。对于现有的抹灰装置来说,灰斗将止步于此高度不能再上升,而本实用新型的外斗可继续相对于内框上升,直至外斗顶部提升至与内框顶部平齐。

吊带622的作用是当外斗位于内框的低位时,吊带可以嵌于槽621内,防止浆料费穿过槽跌落内框背板背面。

本实用新型包括但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所示的内容,其它一切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相同实质性内容的产品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