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2284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



背景技术:

目前,图书馆内的自助借还书设备绝大多数均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场所,由于人员频繁走动,噪声很大,导致操作者在操作自助借还书设备时无法听清楚语音提示信息,影响操作者操作,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设计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包括承重墙、地板,所述地板上靠近所述承重墙的一侧设置有自助借还书设备和单刀双掷开关,所述地板下表面还设置有电池箱,所述承重墙侧面还设置有滑轨和顶盖,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隔间主体,所述隔间主体下端连接推杆电机,所述地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所述隔间主体上下通过的凹槽。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实用性,所述单刀双掷开关与所述电池箱和所述推杆电机电连接,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推杆电机正反转。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实用性,所述电池箱位于所述自助借还书设备和所述单刀双掷开关正下方的所述地板下表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实用性,所述顶盖位于所述自助借还书设备正上方的所述承重墙侧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实用性,所述滑轨数量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自助借还书设备后方的所述承重墙两侧,所述滑轨下端伸入到所述地板下端,所述滑轨上端靠近所述顶盖。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实用性,所述隔间主体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隔板连接,所述推杆电机的机身固定安装在地下,所述推杆电机的推杆的上端则与所述第二隔板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该隔间使用时可以自动从所述地板下方升起并与所述顶盖一起形成一个密封区域,有效阻隔外部噪音,防止干扰,不使用时可以收回隐藏到所述地板以下,不占空间,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隔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承重墙;2、地板;3、顶盖;4、隔间主体;5、电池箱;6、推杆电机;7、滑轨;8、自助借还书设备;9、单刀双掷开关;10、凹槽;11、第一隔板;12、第二隔板;13、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包括承重墙1、地板2,地板2上靠近承重墙1的一侧设置有自助借还书设备8和单刀双掷开关9,单刀双掷开关9用于控制隔间主体4沿着滑轨7上下移动,地板2下表面还设置有电池箱5,电池箱5用于为推杆电机6工作提供电能,承重墙1侧面还设置有滑轨7和顶盖3,顶盖3用于密封隔间主体4,当操作者来到自助借还书设备8跟前时,脚踩单刀双掷开关9控制推杆电机6正转,推杆电机6转动带动隔间主体4沿着滑轨7向上移动,穿过凹槽10并直达滑轨7上端直到与顶盖3接触为止,此时由隔间主体4和顶盖3组成的隔间可以很好的起到防干扰作用,接下来,操作者便可以操作自助借还书设备8进行借还书操作,待借还书完成准备离开时,再次脚踩单刀双掷开关9控制推杆电机6反转带动隔间主体4向下移动,直到隔间主体4全部移动到地板2以下位置,不占空间,使用时升起,不使用时收起来即可,滑轨7上滑动设置有隔间主体4,隔间主体4下端连接推杆电机6,地板2上还设置有用于隔间主体4上下通过的凹槽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用防干扰隔间的实用性,单刀双掷开关9与电池箱5和推杆电机6电连接,单刀双掷开关9用于控制推杆电机6正反转,电池箱5位于自助借还书设备8和单刀双掷开关9正下方的地板2下表面,顶盖3位于自助借还书设备8正上方的承重墙1侧面,滑轨7数量有两个,分别位于自助借还书设备8后方的承重墙1两侧,滑轨7下端伸入到地板2下端,滑轨7上端靠近顶盖3,隔间主体4包括第一隔板11、第二隔板12和第三隔板13,第一隔板11和第三隔板13一端分别与两个滑轨7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二隔板12连接,推杆电机6的机身固定安装在地下,推杆电机6的推杆的上端则与第二隔板12固定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