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岩溶地区台阶型地下室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306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喀斯特岩溶地区台阶型地下室排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喀斯特岩溶地区条件下的超深基坑台阶型高低跨地下室底板排水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急速扩展,城市建设用地却日趋紧张。在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省内山地丘陵众多,城市周边的工程项目建设往往选址在山体坡地,同时由于贵州地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造成山体岩层整体稳定性不佳,表层溶沟、溶槽,内部溶洞、暗河发育众多,基岩起伏较大。在此基础上,基坑开挖会形成一层层的高低跨,对于这种呈台阶状的高低跨基础形式,加上复杂的地质环境和丰富的地下水,给基坑的降排水提出了严峻的技术要求。传统的基底排水法是指不同标高下的基底分块排水,并不能达到经济性和有效的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喀斯特岩溶地区台阶型地下室排水结构,以解决传统的基底排水法,不能达到经济性和有效的排水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喀斯特岩溶地区台阶型地下室排水结构,地下室的底部为台阶型分布的基底,基底处铺设有底板,沿地下室外墙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条具有排水坡度的排水盲沟,基底的底层台阶上设置有集水井,水管的下端伸至集水井内,水管的另一端伸至地下室正负零顶板面上设置的蓄水池内,且集水井内对应设置有自吸泵,蓄水池中的水用于园林浇花和洗手间用水,达到水资源的再利用的目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前述排水结构中,基底包括底层台阶、中间层台阶和顶层台阶,地下室外墙沿基底的四周修筑,地下室外墙的外侧四周设置有一条排水坡度为1%的排水盲沟,通过水的自重,将水引入集水井内;

前述排水结构中,所述集水井共有两个,两个集水井分别设置于中间层台阶的侧壁底部的两端,两个水管的下端分别伸至两个集水井内,两个集水井内均设置有自吸泵,两个水管的另一端均伸至蓄水池内,其中,在同一标高的底板四周设置排水盲沟,通过排水盲沟收集上部水,从而降低地下室底板的水压,减少地下室底板以下抗拔桩的数量。在基坑高低跨接驳处,使用弯头进行连接,将水直接引流至稍低的底板面,利用同样原理将水排至更低的底板盲沟内,直至将水汇集至低底板面集水井中,将水抽至地下室正负零顶板的蓄水池中;

前述排水结构中,所述水管设置于地下室外墙的内侧;

前述排水结构中,排水盲沟包括PVC管、粗砂反滤层、卵石反滤层和碎石垫层,碎石垫层铺设于盲沟底部,PVC管沿排水盲沟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碎石垫层的上方,且卵石反滤层和粗砂反滤层依次包覆于PVC管的外侧。

其施工方法如下:

开挖前,沿测量组放样的木桩洒石灰测设好标高,再用挖掘机沿石灰线开挖,以控制线形和深度,基坑土及时运走,然后按照放样的石灰线和水准测量进行人工修整基坑;

开挖过程中注意沟槽的坡度、断面尺寸、深度,沟槽挖好后,对沟槽进行检测,并经验收后,进行排水盲沟沟身的施工,然后在排水盲沟的上部用素土或黏土进行填筑,填至设计指定标高处;

对于高低跨处排水盲沟的接驳的处理,采用PVC管弯头在高低跨基坑接驳处将两管进行连接;

按设计位置开挖集水井,集水井开挖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完成池底板和侧壁的钢筋绑扎,经验收合格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在集水井中配置自吸泵;

在裙楼顶板正负零区域按设计要求设置蓄水池,侧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集水井内设置自吸泵,沿地下室外墙设置水管,通过水泵将集水井中的积水抽至上部的蓄水池中,蓄水池中收集的水,与园林绿化用水和/或裙楼的洗手间用水系统相连,直接用于园林浇花和/或洗手间用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的基底排水法中,通过不同基底标高分块排水的原则,既不经济性又不能达到有效的排水效果。通过使用此发明,可以充分的利用了“降排结合”的思想,在高底板处以疏水和降水为主,在低底板处以排水为主。为基坑的降排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再次,该结构融合了环保和节水的理念,将盲沟收集的水进行了有效的二次利用,大力的推动了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略去了两侧的地下室外墙部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排水盲沟施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喀斯特岩溶地区条件下的超深基坑台阶型高低跨地下室底板排水结构,该结构能有效的代替传统的盲沟排水,能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超深基坑降排水效果。

在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山地条件下,在深基坑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形成了呈台阶型分布的基底1,基底1处铺设有底板2,基底1包括底层台阶11、中间层台阶12和顶层台阶13,地下室外墙3沿基底1的四周修筑,地下室外墙3的外侧四周设置有一条排水坡度为1%的排水盲沟4,通过水的自重,将水引入集水井5内,基底1的底层台阶11上设置有集水井5,集水井5共有两个,两个集水井5分别设置于中间层台阶12的侧壁底部的两端,两个水管8的下端分别伸至两个集水井5内,两个集水井5内均设置有自吸泵,两个水管8的另一端伸至地下室正负零顶板面6上设置的蓄水池7内,水管8设置于地下室外墙3的内侧,蓄水池中的水用于园林浇花和洗手间用水,达到水资源的再利用的目的,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排水盲沟4包括PVC管41、粗砂反滤层42、卵石反滤层43和碎石垫层44,碎石垫层44铺设于盲沟底部,PVC管41沿排水盲沟4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碎石垫层44的上方,且卵石反滤层43和粗砂反滤层42依次包覆于PVC管41的外侧;

1、构配件尺寸设计

PVC管41的直径分两种:顶层台阶13标高处对应的排水盲沟内PVC管41管径为300mm,中间层台阶12标高处对应的排水盲沟内PVC管41管径为400mm,底层台阶11标高处对应的排水盲沟的PVC管41管径为400mm;

蓄水池7为水箱(6000mm(长)×6000mm(宽)×2000mm(高));

集水井5(5000mm(长)×5000mm(宽)×3000mm(高));

水管8为直径200mm的消防水管。

2、操作方法

对于整个基坑内的外墙盲沟施工分为高底板处盲沟施工、中间底板处盲沟施工、低底板处盲沟施工。此三区内的盲沟施工可以组织平行施工的施工方法。同时对此三区域的的地下室底板外墙处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开挖盲沟。

开挖前,沿测量组放样的木桩洒石灰测设好标高,再用挖掘机沿石灰线开挖,以控制线形和深度。基坑土及时运走,然后按照放样的石灰线和水准测量进行人工修整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沟槽的坡度、断面尺寸、深度。沟槽挖好后,必须对沟槽进行检测。并经验收后,按图3进行盲沟沟身的施工。然后在盲沟的上部用素土或黏土进行填筑,填至设计指定标高处。

对于高低跨处盲沟的接驳的处理,采用PVC管弯头在高低跨基坑接驳处将两管进行连接,对于高底板面标高处盲沟内PVC管管径为300mm;中间底板面标高处盲沟内PVC管管径为400mm;低底板面标高处盲沟的PVC管管径为400mm。

按设计位置开挖集水井,集水井的尺寸为5000mm(长)×5000mm(宽)×3000mm(高)。集水井开挖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完成池底板和侧壁的钢筋绑扎,经验收合格后,浇筑底板混凝土(其中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渗性),在集水井中配置自吸泵。

在裙楼顶板正负零区域按设计要求设置集水箱,水箱的尺寸为6000mm(长)×6000mm(宽)×2000mm(高),侧壁采用钢筋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于水箱底部的防水层的修筑,应该满足设计防水要求,按要求设置水箱底部和侧壁的防水。

通过自吸泵,沿着地下外墙设置水管,通过水泵将集水井中的积水分别抽至上部水箱中,上部的水箱中收集的水,与园林绿化用水和部分裙楼的洗手间用水系统相连,直接用于园林浇花和洗手间用水,从而达到水的再利用目的。

融合“降排结合”的思想,来满足地下水位埋深浅,基坑开挖过程中形成台阶型高低跨的基坑新型的排水措施,达到经济有效的排水目的,此措施不仅结构简单、施工快捷、安全可靠,而且彻底解决了深基坑高低跨排水的问题,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地下室出现渗水等情况。

再次,水资源作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影响经济文化生活、城市兴旺发达的制约因素又与天气、气候的关系十分密切。水资源的二次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将盲沟收集来的地下水进行二次利用,融合环保和节水理念,对于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