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照明透明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217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雷达照明透明帐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帐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旅游景区(如山区,海岛,度假村等),作为户外透明观光屋,透明酒店使用。亦可用于户外露营等场所,作为透明帐篷使用的雷达照明透明帐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主要为两大类:1是玻璃透明房,2是PVC透明充气帐篷。缺陷:1,玻璃屋建造需要搭建房屋基础框架,建造及拆除过程耗时费力,且后期存在玻璃老化碎裂,伤人等风险,维护管理成本高。2,透明PVC充气帐篷则存在易损坏,在户外露营使用过程中,无法防止野生动物侵袭,恶劣天气下(如大风大雨)无法使用等弊端,且不能很好的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3,这两类产品都不具备很好地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雷达照明透明帐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其结构设计简单、科学,使用方便,更牢固,安全性高,外形美观,有利于产品的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雷达照明透明帐篷,包括透明PC顶棚、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门、雷达感应LED指示条,所述透明PC顶棚为半球形结构,透明PC顶棚底部固定在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上,所述透明PC顶棚设有门,所述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内部边沿设有雷达感应LED指示条。

所述透明PC顶棚由个单独透明连接单元通过螺丝紧固连接。

所述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内置4个雷达感应头。

所述雷达感应LED指示灯条以环状方式固定在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地板边沿。

所述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上设有门槽,门槽与门相对设置,

所述透明PC顶棚通过螺栓方式锁在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周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雷达照明透明帐篷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设计简单、科学,使用方便,更牢固,安全性高,外形美观,有利于产品的推广。

(1)模块化设计,安装简易迅速,无需搭建基础框架。

(2)产品透明部分选用聚碳酸酯材料,抗冲击性强,坚固耐用,在户外环境下能否防止野生动物侵袭,同时,材料本身阻燃性达到B1级别,能够避免着火等意外情况发生,具备很强的安全性。

(3)整体造型为半球形穹顶结构,受力合理,抗风性强,可抵御十级大风。

(4)顶部通体透明设计,用户可以住在室内即能观赏到户外美景,夜间可以观赏到顶部星空,非常适宜户外露营,居住体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5)雷达感应提示功能很好地解决了用户居住在透明屋中的心理安全问题。

主要用途是作为旅游景区的特色观景体验房。客户居住在此产品中,无需走出房外即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产品提供了良好的防护特性,避免户外环境下野生动物侵袭的危险,具备很强的安全性。夜间休息时,用户能够非常方便的看到头顶的星空。本产品是一款提供户外旅行居住,观景体验,亲近自然的完美解决方案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雷达照明透明帐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雷达照明透明帐篷的分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所述的雷达照明透明帐篷,包括透明PC顶棚1、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2、门3、门槽4、透明连接单元5、雷达感应LED指示条6,所述透明PC顶棚1为半球形结构,透明PC顶棚1底部固定在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2上,所述透明PC顶棚1设有门3,所述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2内部边沿设有雷达感应LED指示条6。

所述透明PC顶棚由16个单独透明连接单元通过螺丝紧固连接。

所述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2内置4个雷达感应头,能够感应周围5米范围内的大型生物体。

所述雷达感应LED指示灯条6以环状方式固定在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2地板边沿。

所述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2上设有门槽4,门槽4与门3相对设置。

所述透明PC顶棚1通过螺栓方式锁在内置雷达感应装置的底座台2周围。

一,本产品创新性地采用模块化组装方式,无需额外搭建房屋基础结构框架,能够实现快速安装和拆除,解决了一般玻璃屋安装建造繁琐问题。

二,主体透明材质采用进口聚碳酸酯(PC)板材热压成型,具有超强的抗冲击性,解决了常规玻璃屋易碎裂,以及透明PVC帐篷易破损等问题。

三,本产品透明部分整体为穹顶半球形结构,由16个透明部件通过螺栓方式紧固连接而成,穹顶形结构受力合理,结构稳定性强,在户外使用可抗十级大风,能够适应户外多变的环境气候。

四,产品透明件部分为聚碳酸酯(PC),具有透明度高,使用年限长,不易变色发黄等特点,后期维护管理成本低。

五,本产品内置了先进的雷达感应照明装置,当周围5米范围内有人,或者大型生物体靠近时,底座上的雷达感应LED指示灯就会亮起来,提醒用户注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