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多檩条自承式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22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预制多檩条自承式叠合楼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多檩条自承式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集成化已成为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一些建筑已经逐步采用各种形式的叠合楼板,但受制于诸多因素,目前大都为非自承式的叠合楼板,在施工中需要配合钢构件进行使用,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施工效率;另外,在装配施工中存在管线铺设不便的缺点,因而降低了装配效率、增加了各类管线的使用量,经济效益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多檩条自承式叠合楼板,它结构设计合理,为自承式的叠合楼板,不再需要钢构件的配合即可承担自身的重力,简化了施工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叠合楼板在装配施工中能够方便的铺设管线,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减少了各类管线的使用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预制多檩条自承式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底板和覆盖在预制底板上的现浇混凝土层,在预制底板内埋设有第一钢筋网,在第一钢筋网中纵向钢筋两端延伸至预制底板的外侧,横向钢筋位于预制底板内,在预制底板上沿预制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通长凹槽,在相邻两通长凹槽之间形成通长凸起檩条,在通长凸起檩条内沿通长凸起檩条的长度方向设有钢筋,所述通长凸起檩条内的钢筋的两端延伸至预制底板的外侧;所述预制底板的底部为平面,预制底板的两纵向边沿倾斜设置;在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之间铺设有第二钢筋网。

所述预制底板为实心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或空心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在第一钢筋网中,沿预制底板的长度方向的纵向钢筋为纵向张拉预应力钢筋或普通钢筋,沿预制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为普通钢筋。

所述预制底板为高强度混凝土预制板。

所述通长凹槽的截面为倒梯形或梯形或矩形或椭圆形。

在两相连的预制底板纵向边沿对接带设有第三钢筋网。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为自承式的叠合楼板,不再需要钢构件的配合即可承担自身的重力,简化了施工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叠合楼板在装配施工中能够方便的铺设管线,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减少了各类管线的使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便于实施工业化生产,自重较轻,抗弯抗挠能力高,便于运输,施工工序简单,整体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制底板,2、现浇混凝土层,3、纵向钢筋,4、横向钢筋,5、通长凹槽,6、通长凸起檩条,7、钢筋,8、第二钢筋网,9、第三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4中所示,预制多檩条自承式叠合楼板,在预制底板1内埋设有第一钢筋网,在第一钢筋网中纵向钢筋3两端延伸至预制底板1的外侧,横向钢筋4位于预制底板1内,在预制底板1上沿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通长凹槽5,在相邻两通长凹槽5之间形成通长凸起檩条6,在通长凸起檩条6内沿通长凸起檩条6的长度方向设有钢筋7,所述通长凸起檩条6内的钢筋的两端延伸至预制底板1的外侧;所述预制底板1的底部为平面,预制底板1的两纵向边沿倾斜设置;在预制底板1和现浇混凝土层2之间铺设有第二钢筋网8。

所述预制底板1为实心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或空心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在第一钢筋网中,沿预制底板1的长度方向的纵向钢筋3为纵向张拉预应力钢筋或普通钢筋,沿预制底板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4为普通钢筋。

所述预制底板1为高强度混凝土预制板。

所述通长凹槽5的截面为倒梯形或梯形或矩形或椭圆形。

在两相连的预制底板1纵向边沿对接带设有第三钢筋网9。

施工时,在预制板生产线上,沿长度方向张拉预应力钢筋或铺设普通钢筋,沿宽度方向铺设横向钢筋4,用混凝土成型设备摊铺混凝土,成型预制底板1;预制底板1达到一定强度后,起模,运输至建设项目施工工地现场,将预制底板1吊装到位,在预制底板1上的通长凹槽5中埋设管线,在相邻两预制底板1之间的对接带铺设第三钢筋网9,在预制底板1上方铺设第二钢筋网8,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预制底板1的顶部形成现浇混凝土层2。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预制多檩条自承式叠合楼板,为自承式的叠合楼板,不再需要钢构件的配合即可承担自身的重力,简化了施工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叠合楼板在装配施工中能够方便得铺设管线,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便于实施工业化生产,自重较轻,抗弯抗挠能力高,便于运输,施工工序简单,整体性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