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5362阅读:30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建设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业主及社会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砌筑工程作为施工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施工工艺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湿作业多,质量不稳,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很多施工企业使用了内、外填充墙无砌筑工艺,无砌筑工艺,是指通过前期深化设计等措施,在铝模板内填挤塑板的混凝土墙,与剪力墙同时浇筑,达到无砌筑目的,但挤塑板重量轻、易破碎,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振捣容易对其造成偏位或者使其破坏,从而影响填充墙体质量,故有待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挤塑板居中不损坏的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包括两侧铝模板,挤塑板在两侧铝模板中间,所述挤塑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压紧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铝模板配合支撑,所述压紧件压紧挤塑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和压紧件分别是第一螺帽和第二螺帽,所述固定杆为螺杆,所述第一螺帽与固定杆螺纹配合并与铝模板抵触,所述第二螺帽与固定杆螺纹配合并与挤塑板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帽和挤塑板之间设置有压紧铁片。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和压紧件是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螺纹配合,所述固定杆穿过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与铝模板抵触,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与挤塑板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与铝模板抵触的一端与铝模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套筒与挤塑板抵触的一端与挤塑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紧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板朝向铝模板的一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部分伸出环形凹槽内的密封圈,所述第二压紧板朝向挤塑板的一面开设有环形容纳槽,所述环形容纳槽内设置有部分伸出环形容纳槽内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由塑料制成。

综上所述,在安装挤塑板的时候,首先将挤塑板放置在定位好的墙体内,然后使用固定杆穿过挤塑板,并均分两边,然后在固定杆的两端均设置上压紧件和支撑件,然后将再将铝模板安装上去,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杆的长度刚好为两侧铝模板之间的距离,同时通孔是与固定杆配合的,使固定杆自身稳定,固定杆正常采用M14的螺杆,长度为200mm,通孔采用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然后控制压紧件和支撑件,使压紧件压紧挤塑板,支撑件支撑到铝模板上,这样安装完以后,以铝模板限制螺杆的轴向移动,螺杆穿过挤塑板限制螺杆的周向运动,再以螺杆为定位点,通过压紧件和支撑件使挤塑板与铝模板相互压紧配合,从而使挤塑板能以固定的铝模板作为固定点相对夹紧固定,从而使挤塑板在浇筑的过程中不会歪斜破碎。

通过设置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又将固定杆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实施例1的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实施例2的安装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实施例2的主视图。

标注说明:1、固定杆;2、第二螺帽;3、铝模板;4、第一螺帽;5、压紧铁片;6、挤塑板;7、浇筑墙体;8、密封圈;9、第一压紧板;10、第一套筒;11、第二压紧板;12、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固定工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混凝土填充墙内挤塑板6固定工具,包括两侧铝模板3,挤塑板6在两侧铝模板3中间,所述挤塑板6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固定杆1,所述固定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压紧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铝模板3配合支撑,所述压紧件压紧挤塑板6。

在安装挤塑板6的时候,首先将挤塑板6放置在定位好的墙体内,然后使用固定杆1穿过挤塑板6,并均分两边,然后在固定杆1的两端均设置上压紧件和支撑件,然后将再将铝模板3安装上去,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杆1的长度刚好为两侧铝模板3之间的距离,同时通孔是与固定杆1配合的,使固定杆1自身稳定,固定杆1正常采用M14的螺杆,长度为200mm,通孔采用与螺杆配合的螺纹孔,然后控制压紧件和支撑件,使压紧件压紧挤塑板6,支撑件支撑到铝模板3上,这样安装完以后,以铝模板3限制螺杆的轴向移动,螺杆穿过挤塑板6限制螺杆的周向运动,再以螺杆为定位点,通过压紧件和支撑件使挤塑板6与铝模板3相互压紧配合,从而使挤塑板6能以固定的铝模板3作为固定点相对夹紧固定,从而使挤塑板6在浇筑的过程中不会歪斜破碎,使浇筑墙体7更加稳固。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压紧件和支撑件包括第一螺帽4和第二螺帽2,所述固定杆1为螺杆,所述第一螺帽4与固定杆1螺纹配合并与铝模板3抵触,所述第二螺帽2与固定杆1螺纹配合并与挤塑板6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只要拧紧螺杆上的第一螺帽4和第二螺帽2便可对铝模板3和挤塑板6进行相对压紧,这种结构,易实现,螺帽和螺杆为常用机械工具,易于采购和加工。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二螺帽2和挤塑板6之间设置有压紧铁片5,通过设置压紧铁片5,可以增大挤塑板6的压紧受力面,从而使挤塑板6受力更均匀,不易破碎。

实施例2: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支撑件和压紧件是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所述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螺纹配合,所述固定杆1穿过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所述第一套筒10的一端与铝模板3抵触,所述第二套筒12的一端与挤塑板6抵触,在压紧挤塑板6与铝模板3的时候,工人可以用手拿住第二套筒12,然后旋转第一套筒10,由于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是螺纹配合的,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发生轴向移动,使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往相反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分别抵住压紧挤塑板6与铝模板3,这样实现挤塑板6与铝模板3的相对压紧固定,当水泥浇筑完成的时候,先拆掉铝模板3用于回收利用,再将固定杆1推出墙面,由于在水泥浇筑的过程中,固定杆1是被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完全封闭的,从而不会水泥直接接触,故固定杆1在铝模板3被拆卸的时候,重新可以轴向移动,从而能将固定杆1回收利用,而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代替第一套筒10被浇筑在墙面中,由于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可以是生产成本较低的塑料制成,故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10与铝模板3抵触的一端与铝模板3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紧板9,所述第二套筒12与挤塑板6抵触的一端与挤塑板6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紧板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挤塑板6的压紧受力面,从而使挤塑板6受力更均匀,不易破碎。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压紧板9朝向铝模板3的一面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部分伸出环形凹槽内的密封圈8,所述第二压紧板11朝向挤塑板6的一面开设有环形容纳槽,所述环形容纳槽内设置有部分伸出环形容纳槽内的密封圈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压紧铝模板3和挤塑板6的时候,由于密封圈8的可伸缩性,且是分别部分伸出环形凹槽和环形容纳槽的,能让工人直观的感受到铝模板3和挤塑板6是否被压紧,同时在浇筑水泥的时候,能避免水泥漏进固定杆1与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之间的缝隙中,从而使在取出固定杆1的时候更轻松,使固定杆1不会浇筑在墙面内。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筒10和第二套筒12均由塑料制成,塑料为廉价的制作材料,这样进一步减少制作和建造的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