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阳角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6143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阴阳角抹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墙体的阴阳角进行抹灰施工的阴阳角抹灰装置。



背景技术:

阴阳角在房屋之类的建筑物中普遍存在。例如,在两道相互垂直相交的墙体之间,于其结合部的拐角外壁部位形成向外突出的阳角,于其结合部的拐角内壁部位形成向内凹入的阴角。出于美化居室的需要,人们会对房屋的室内外墙壁,包括阴阳角所在位置的墙壁进行表面抹灰处理。

按照传统施工工艺,阴阳角抹灰工艺如下:1)阳角抹灰过程:在拐角的一侧墙壁上先采用铁勾固定住线形平直的靠尺,覆盖住形成拐角的其中一面墙体以作为施工基准,然后用较高标号的水泥砂浆或者水泥石灰砂浆作为原材料抹平未覆盖所述靠尺的另一面墙体,抹灰完毕。待墙体较为干燥之后,再重复上述工序来处理先前被所述靠尺覆盖的墙体,最终形成完整的垂直阳角,或者俗称的护角。2)阴角抹灰过程:先在形成拐角的第一面墙体上弹出墨线,随即在第二面墙体上抹灰,抹灰完毕,待墙体较为干燥之后,再在第二面墙体上弹出墨线,于第一面墙体上实施抹灰工艺。

上述传统施工工艺,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在阴阳角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墨线或者靠尺做为基准,以致花费人工劳动较多;其次,阴角和阳角施工都需要先处理一面墙体,待墙体较为干燥之后,才能进行另一面墙体的施工,占用的工作时间较长;第三,在阴阳角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刮灰找方,以致浪费材料;再者,按照上述工艺施工的阴阳角效果不理想,存在诸多缺陷,例如阴阳角线形不顺畅,横线不直,垂线不垂,这就提高了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以致操作素养较低的施工人员不能胜任阴阳角施工或者难以得到完好的阴阳角形状,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最后,墙体的阴阳角,特别是阳角,是建筑物最容易损坏的部位。它常常因受外力冲撞而形成墙面剥落,影响墙壁的完整和美观,对于这种损伤,一般都会采取修补方式以恢复原貌,然而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此外,现阶段大多数项目使用的是普通的平面抹灰工具,此种普通抹灰工具均为单向手柄,单面操作,对于平直的墙面比较适用,但是在抹墙,梁的阴阳角时,此种抹灰工具用起来不仅费时费力,更达不到阴阳角抹灰要求的效果。有可能造成阴阳角抹灰不平,质量不佳,压实不均匀,施工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墙体的阴阳角抹灰施工快速转换的阴阳角抹灰装置,旨在其不仅具有方便施工操作、结构简单、提高抹灰效率的性能,而且可以在墙体的阴阳角抹灰施工之间实现快速转换,提高墙体的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阴阳角抹灰装置,其包括刀体、把手及连接件,所述把手及所述刀体均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刀体大致呈L型结构,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形成L型结构的第一刀体及第二刀体,所述第一刀体及所述第二刀体之间形成中空的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连接件及所述把手,所述第一刀体包括第一阴面及与所述第一阴面相对的第一阳面,所述第二刀体包括第二阴面及与所述第二阴面相对的第二阳面,所述第一阴面及所述第二阴面形成阴角端,所述第一阳面及所述第二阳面形成阳角端,所述阴角端及所述阳角端分别呈L形结构并相对设置;所述把手绕所述连接件在所述阴面端及所述阳角端之间自由翻转。

进一步地,前述的阴阳角抹灰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把手中间位置的防滑件。

进一步地,前述的刀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刀体与所述第二刀体之间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垂直焊接于所述第一刀体与所述第二刀体之间以加固所述第一刀体与所述第二刀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及平行度。

进一步地,前述的第一刀体与所述第二刀体形状相同,分别为长方形的铝合金型材的刀板,其长为800mm,宽为100mm,厚度为1mm;所述加固板由宽度为10mm的金属片构成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刀体及所述第二刀体的上端及下端。

进一步地,前述的连接件为中间开有收容槽且具有中空腔结构的椭球型钢片;所述把手的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收容槽中,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容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中空腔内,从而使所述把手绕所述连接件自由地翻转。

进一步地,前述的第一刀体及所述第二刀体的上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孔,所述第一刀体及所述第二刀体的下端对应所述第一收容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收容孔;所述第一收容孔及所述第二收容孔均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收容孔收容一个把手的两端及所述连接件于其中,所述第二收容孔收容另一个把手的两端及另外的连接件于其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阳角抹灰装置,通过设置可自由翻转的把手及连接件结构,使所述阴阳角抹灰装置既可作为阴角灰刀、又可作为阳角灰刀,变换使用状态时,只需将把手与刀体相对转动,重新定位即可,不仅可以连续对阴阳角进行施工,一次性完成阴阳角的施工工作,施工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在墙体的阴阳角抹灰施工之间实现快速转换,提高抹灰效率及墙体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阳角抹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阴阳角抹灰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阴阳角抹灰装置的III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沿图3的阴阳角抹灰装置的IV-IV线所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阳角抹灰装置用于对墙体的阴阳体进行抹灰施工,并可在阴阳角抹灰施工过程中进行快速转换。所述阴阳角抹灰装置包括刀体1、把手2、防滑件3及连接件4。所述刀体1通过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把手2连接,所述防滑件3套设在所述把手2的中间位置。

所述刀体1大致呈L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刀体10、第二刀体11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刀体10与所述第二刀体11之间的加固板13。所述第一刀体10与所述第二刀体11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加固板13垂直焊接于所述第一刀体10与所述第二刀体11之间以加固刀板的连接强度和两块刀板之间的平行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体10与所述第二刀体11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成相互垂直的L型结构。所述第一刀体10、所述第二刀体11及所述加固板13围成中空的收容空间12以收容所述连接件4及所述把手2的两端于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体10与所述第二刀体11形状相同,分别为长方形的铝合金型材的刀板,优选的刀板长均为800mm(图1中所示的X方向),宽为100mm(图1中所示的Y方向),厚度为1mm。所述加固板13由宽度为10mm的金属片构成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刀体10及所述第二刀体11的上端及下端。所述连接件4焊接在所述刀体1内。所述连接件4为中间开有收容槽(未标号)且呈中空结构的椭球型钢片。所述把手2的固定部(未标号)卡扣在所述收容槽中,且所述固定部的相对两端固定在所述连接件4的中空腔内,从而使所述把手2能绕所述连接件4自由地翻转。

所述第一刀体10包括第一阴面(未标号)及与所述第一阴面相对的第一阳面(未标号),所述第二刀体11包括第二阴面(未标号)及与所述第二阴面相对的第一阳面(未标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阴面及所述第二阴面形成阴角端100,所述第一阳面及所述第二阳面形成阳角端200,所述阴角端100及所述阳角端200分别呈L形结构并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刀体10及所述第二刀体11的上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孔(未标号),所述第二刀体11的下端对应所述第一收容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收容孔(未标号)。所述第一收容孔收容一个把手2的两端及所述连接件4于其中,所述第二收容孔收容另一个把手2的两端及另外的连接件4于其中。此时,所述把手2可绕着所述连接件4自由翻转以使所述把手2分别位于所述阴角端100一侧及所述阳角端200一侧。

当所述抹灰装置用于对墙面阴角进行抹灰作业时,只要将所述把手2绕所述连接件4翻转至所述阳角端200一侧即可通过所述第一阴面及所述第二阴面实现对阴角的抹灰作业。当所述把手2翻转至所述阴角端100一侧时,所述抹灰装置即可通过所述第一阳面及所述第二阳面实现对阳角的抹灰作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阴阳角抹灰装置,通过设置可自由翻转的把手及连接件结构,使所述阴阳角抹灰装置既可作为阴角灰刀、又可作为阳角灰刀,变换使用状态时,只需将把手与刀体相对转动,重新定位即可,不仅可以连续对阴阳角进行施工,一次性完成阴阳角的施工工作,施工操作方便、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在墙体的阴阳角抹灰施工之间实现快速转换,提高抹灰效率及墙体的成型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