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隔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1517阅读:3275来源:国知局
新型隔音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隔音板。



背景技术:

隔音板是一种理想的隔音装饰材料,针对一些不同种类的隔音板,还分别具有或者兼具隔音、环保、阻燃、隔热、保温、防潮、防霉变、易除尘、易切割、可拼花、施工简便、稳定性好、抗冲击能力好、独立性好或性价比高等优点,有丰富多种的颜色可供选择,可满足不同风格和层次的隔音装饰需求。

一般的,为了让外界的声波进入至隔音板内,进而被隔音板内的吸音材料吸收,以起到隔音效果,通常会在隔音板上开设有进音孔,以使声波沿着进音孔进入至隔音板内,然而,外界一些有害因素也会直接沿着进音孔进入至隔音板内,例如,有害因素可以为用户洗手后不小心甩出的水滴、或者用户抹洗隔音板时,抹布上沾染的灰尘和水,又或者是空气中飘浮的灰尘等等。

并且,现有的隔音板还存在重量较重,不便运输和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有害因素进入至进音孔,更加轻便以及便于运输和安装的新型隔音板。

一种新型隔音板,包括:

外板,所述外板开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底部间隔开设有多个进音孔;

装饰遮挡板,所述装饰遮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避位槽相对的两个内侧壁相固定,所述装饰遮挡板用于分别遮挡各所述进音孔,且所述装饰遮挡板与所述避位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

多个支撑管体,各所述支撑管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板远离所述避位槽的一侧面上,所述支撑管体具有中空结构;及

隔音组件,所述隔音组件包括多个隔音块,各所述隔音块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板远离所述避位槽的一侧面上,且每相邻两个所述隔音块之间的空间形成一容置区,每一所述支撑管体对应容置一所述容置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进音孔呈直线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饰遮挡板具有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位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装饰遮挡板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避位槽的深度与所述装饰遮挡板的厚度的比例为1:(0.3~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板开设有多个避位槽,各所述避位槽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体具有圆管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体具有方管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管体内设置有支撑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新型隔音板还包括安装密封板,所述安装密封板分别与所述隔音块远离所述外板的一侧面贴合,所述安装密封板的边缘设置有密封胶圈。

上述新型隔音板的装饰遮挡板能够对各进音孔起到遮挡作用,减少有害因素进入至各进音孔内,但是,装饰遮挡板与避位槽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隔,又能够使声波顺利地进入至进音孔。各支撑管体能够对外板起到支撑固定作用,进而提高新型隔音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具有中空结构的支撑管体,使得新型隔音板更加轻便,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新型隔音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新型隔音板沿A-A线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隔音板,包括:外板、装饰遮挡板、多个支撑管体及隔音组件,所述外板开设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的底部间隔开设有多个进音孔;所述装饰遮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避位槽相对的两个内侧壁相固定,所述装饰遮挡板用于分别遮挡各所述进音孔,且所述装饰遮挡板与所述避位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各所述支撑管体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板远离所述避位槽的一侧面上,所述支撑管体具有中空结构;所述隔音组件包括多个隔音块,各所述隔音块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板远离所述避位槽的一侧面上,且每相邻两个所述隔音块之间的空间形成一容置区,每一所述支撑管体对应容置一所述容置区内。

为了对上述新型隔音板进行进一步说明,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新型隔音板10包括:外板100、装饰遮挡板200、多个支撑管体300及隔音组件400,装饰遮挡板200设置于外板100上,用于遮蔽部分外板100。多个支撑管体300分别设置于外板100上,多个支撑管体300用于对外板100起到支撑加固作用,即多个支撑管体300能够加强外板100的结构强度。隔音组件400设置于外板100上,外界声波通过外板100后,进入至隔音组件400内,由隔音组件400对这些声波进行吸收,以起到隔音效果。

请参阅图1,外板100开设有避位槽110,请一并参阅图2,避位槽100的底部间隔开设有多个进音孔111,外界的声波沿各进音孔111通过外板100,进而被位于外板100另一侧面的隔音组件400所吸收。

请参阅图2,装饰遮挡板200的两端分别与避位槽100相对的两个内侧壁相固定,即,装饰遮挡板200的一端与避位槽100的一内侧壁相固定,装饰遮挡板200的另一端与避位槽100的与上述内侧壁相对的另一内侧壁相固定,通过在外板100上开设避位槽100,能够使装饰遮挡板200容置于避位槽100内,从而使得外板100更加平整,减少凹凸结构,进而在用户与外板100或者装饰遮挡板200接触时,减少对用户的割伤或者撞伤,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装饰遮挡板200用于分别遮挡各进音孔111,即,装饰遮挡板200通过其两端固定于避位槽100中且遮挡各进音孔;并且,装饰遮挡板200与避位槽11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隔,这样,能够使得装饰遮挡板200对各进音孔111起到遮挡作用,减少有害因素进入至各进音孔111内,但是,装饰遮挡板200与避位槽100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隔,又能够使声波顺利地进入至进音孔111。

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进音孔呈直线排列,这样,利于所述装饰遮挡板进行遮挡;又如,所述装饰遮挡板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避位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装饰遮挡板的宽度;又如,所述避位槽的深度与所述装饰遮挡板的厚度的比例为1:(0.3~0.6),这样,能够确保声波进入至所述进音孔内。

为了使得声波更好地通过所述外板,例如,请参阅图2,所述外板开设有多个避位槽,各所述避位槽间隔设置;又如,每一所述避位槽均开设有多个所述进音孔,这样,能够使得声波更好地通过所述外板。

请参阅图3,各支撑管体300间隔设置于外板100远离避位槽110的一侧面上,支撑管体300具有中空结构,这样,各支撑管体300能够对外板100起到支撑固定作用,进而提高新型隔音板10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具有中空结构的支撑管体300,使得新型隔音板10更加轻便,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

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进音孔与各所述支撑管体错位设置;又如,所述支撑管体具有圆管状结构;又如,所述支撑管体具有方管状结构;又如,所述支撑管体内设置有支撑片,这样,能够提高所述支撑管体对所述外板的支撑强度。

请参阅图3,隔音组件400包括多个隔音块410,各隔音块410间隔设置于外板100远离避位槽100的一侧面上,且每相邻两个隔音块410之间的空间形成一容置区411,每一支撑管体300对应容置一所述容置区411内,各隔音块410用于对通过各进音孔111的声波进行吸收,以起到隔音效果。例如,所述隔音块的材质为开孔型泡沫塑料或膨胀珍珠岩材质等,又如,所述隔音块为采用现有的隔音材料进行压合而得到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压合体,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对所述隔音块的材质进行灵活选择。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隔音板还包括安装密封板,所述安装密封板分别与所述隔音块远离所述外板的一侧面贴合,所述安装密封板的边缘设置有密封胶圈,这样,所述安装密封板用于贴附安装在建筑主体的墙面上,以实现安装效果。

上述新型隔音板10的装饰遮挡板200能够对各进音孔111起到遮挡作用,减少有害因素进入至各进音孔111内,但是,装饰遮挡板200与避位槽100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隔,又能够使声波顺利地进入至进音孔111。各支撑管体300能够对外板100起到支撑固定作用,进而提高新型隔音板10的整体结构强度,并且,具有中空结构的支撑管体300,使得新型隔音板10更加轻便,更加便于运输和安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