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4561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的安装领域,特指一种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装饰幕墙是建筑物的维护结构的一种,其不同于一般的外墙,装饰幕墙是完整的结构体系,直接承受施加于其上的荷载和作用,并传递到主体结构上;装饰幕墙包封主体结构,使主体结构不外露;装饰幕墙通常与主体结构采用可动连接,竖向幕墙通常悬挂在主体结构上,当主体结构位移时,幕墙相对于主体结构可以活动。幕墙一方面是具有承载功能的结构,另一方面具有美观建筑表面的功能。

而随着工程造型越来越复杂,装饰幕墙的安装表面不再是平直面时,为幕墙工程施工要求带来较高的挑战。在中国在先专利(公告号为CN203531193U,实用新型创造名称为一种弧形石材幕墙)一种弧形石材幕墙公开了弧形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其利用墙体预埋件、转接件、竖龙骨、横龙骨将弧形石材板安装在墙体的外侧面上,其中的墙体的外表面为规则的平直面,且弧形石材板的弯曲弧度为向墙体的方向凹陷。而对于用于包柱的圆柱状石材幕墙工程的施工,特别是对于圆柱状的立柱,若采用上述在先专利的弧形石材幕墙进行施工,存在直线型的墙体预埋件难以牢固的安装在表面呈圆弧状的立柱上,若安装不牢固会影响石材幕墙的稳定性,所以上述在先专利并不适用于圆柱状石材幕墙的施工,所以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包柱的圆柱状石材幕墙难以牢固安装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包括:

安装基础;

间隔埋设于所述安装基础内的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基础的外表面的预埋板,所述预埋板呈半圆弧形,所述安装基础的同一标高处的两个预埋板相对接从而围合形成圆柱状结构板;

呈竖向设置的竖向龙骨,所述竖向龙骨固定于相邻的两个圆柱状结构板上;以及

间隔固设于竖向龙骨、供安装幕墙单元的弧形龙骨,通过弧形龙骨上安装的幕墙单元拼接形成圆柱状的石材幕墙。

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圆弧形的预埋板作为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基础,该预埋板埋设在安装基础内,作为圆柱状石材幕墙的传力构件,该半圆弧形与圆柱状的石材幕墙的圆柱形相适配,能够实现较好的传力效果,将石材幕墙所承受的荷载直接传递给安装基础,形成稳定的受力体系,确保圆柱状石材幕墙的结构稳定性。采用弧形龙骨方便石材幕墙的安装,具有施工简便,传力性能好,质量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埋件还包括预埋筋;

所述预埋板的弧度与圆柱状的石材幕墙的弧度相适配,所述预埋板上间隔开设有贯穿孔;

所述预埋筋的一端插设于对应的所述贯穿孔内并通过穿孔塞焊固定于所述预埋板,所述预埋筋设于所述预埋板的相对远离半圆弧表面的一侧,且所述预埋筋的端部与所述预埋板的端部平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对接的两个预埋板上的预埋筋的端部相抵靠,且两个预埋板行的预埋筋的端部对应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基础为圆柱状混凝土结构,所述预埋件的预埋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圆柱状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龙骨的弧度与圆柱状的石材幕墙的弧度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中安装基础于埋设预埋件处的横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中安装基础于埋设预埋件处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中的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安装形成的圆柱状石材幕墙用于包覆在柱体结构的外表面,该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能够确保安装的石材幕墙具有合理的传力路径,从而保证其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采用圆弧形的预埋件为石材幕墙在安装基础的外表面提供安装基础,可以有效解决圆柱状石材幕墙安装过程中较为复杂固定安装的问题,且质量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具有可推广性。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在安装基础的同一位置设置两个预埋件,形成了抱住结构,提高了两个预埋件的牢固性,使其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能够很好的进行石材幕墙的荷载的传递,保证了石材幕墙的结构稳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基础10、预埋件21、竖向龙骨、弧形龙骨以及幕墙单元,其中的圆柱状石材幕墙是通过多个幕墙单元拼接形成,该圆柱状石材幕墙用于包住安装基础10,作为安装基础10的装饰幕墙。安装基础10为混凝土结构立柱,预埋件21间隔埋设在安装基础10内,该预埋件21包括设于安装基础10的外表面的预埋板211,预埋板211呈半圆弧形,安装基础10的同一标高处的两个预埋板211相对接从而围合形成圆柱状结构板,两个预埋板211在安装基础10的外表面形成了抱柱结构,使得两个预埋板211能够很好的固定在安装基础10上,结构牢固稳定,为后续的幕墙单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且两个预埋板211对接形成圆柱状结构板,在对接处将两个预埋板211连接固定,形成一个受力整体,一方面通过圆柱状结构的形状与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形状相对应,形成良好的受力传递路径,另一方面,圆柱状结构为一个受力整体,且两个预埋板211均埋设在安装基础10内,使得该圆柱状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为圆柱状石材幕墙提供牢固的安装面,满足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受力要求,确保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的稳定性。竖向龙骨呈竖向设置,竖向龙骨固定在相邻的两个圆柱状结构板上,由于竖向龙骨为条状结构,即使圆柱状结构板的外表面有圆弧形,该竖向龙骨也能够牢固的安装在圆柱状结构班的外表面上;弧形龙骨间隔固设在竖向龙骨上,弧形龙骨用于安装幕墙单元,通过弧形龙骨上安装的幕墙单元拼接形成圆柱状的石材幕墙,弧形龙骨的弧度与圆柱状的石材幕墙的弧度相适配,也即该弧形龙骨为半圆形状,为幕墙单元的安装提供了便利,且弧形龙骨还能够起到良好的传力作用,将幕墙单元的荷载均匀的传递到与其连接的竖向龙骨上,在经过竖向龙骨传递为预埋件21的预埋板211上,预埋板211再将力均匀的传递给安装基础10,从而形成了合理且均匀的传力路径,确保圆柱状石材幕墙安装结构的结构安全以及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3所示,预埋件21还包括预埋筋212,预埋板211的外表面为半圆弧状表面,该预埋板211的弧度与圆柱状的石材幕墙的弧度相适配,两个预埋板211对接形成的圆柱状结构板所形成的圆柱状和圆柱状的石材幕墙所形成的圆柱状呈同心设置,且圆柱的弧度设计相一致。在预埋板211上间隔开设有贯穿孔,用于连接预埋筋212,将预埋筋212的一端插设在对应的贯穿孔内并通过穿孔塞焊固定在预埋板211上,预埋筋212设于预埋板211的相对远离半圆弧表面的一侧,也即预埋筋212设于预埋板211的内侧,该预埋筋212的端部与预埋板211的端部平齐设置。预埋筋212在端部处有部分向内弯折,该弯折的部分与预埋筋212本体贴合固定,通过弯折的部分增大了预埋筋212的锚固强度,提高其受力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所示,相对接的两个预埋板211上的预埋筋212的端部相抵靠,且两个预埋板211的预埋筋212的端部对应的固定连接。在浇筑安装基础10之前,将预埋件21设置在安装基础10的模板内,两个预埋件21相对设置,即两个预埋件21的预埋筋212相面对设置,将两个预埋件21的预埋筋212的端部对接并固定连接,并将预埋件212与对应的安装基础10内的钢筋固定连接,形成了稳定的连接结构,从而在浇筑好安装基础10后,两个预埋件21锚固在安装基础10内,通过预埋筋的连接使得两个预埋件21成为整体的受力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安装基础10为圆柱状混凝土结构,该圆柱状混凝土结构的圆柱状与圆柱状的幕墙结构的圆柱状为同心设置,且圆柱状的弧度设计相一致。预埋件21的预埋板211的外表面与圆柱状混凝土结构的外表面平齐,相当于预埋板211嵌设在圆柱状混凝土结构内,形成了稳定且牢固的埋固结构,使得预埋板211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较佳地,预埋板211的端部形成有一倾斜面,两个预埋板211对接时通过端部的倾斜面对接形成开口朝外的豁口2111,通过豁口2111内进行满焊将两个预埋板211的端部固定连接,使得两个预埋板211连成一体,形成整体且稳定的受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所形成的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受力路径为:

圆柱状石材幕墙所受到的荷载力,通过安装件传递给与其连接的弧形龙骨,由于弧形龙骨的弧度与圆柱状石材幕墙的弧度相匹配,使得弧形龙骨能够将荷载力均匀的传递,避免了应力集中的现象;荷载力经过弧形龙骨传递给竖向龙骨,竖向龙骨为多个间隔围设在预埋件围合形成的圆柱状结构板上,竖向龙骨再将荷载力传递给与其连接的预埋板上,两个预埋板为一个受力整体,一方面预埋板对接处固定连接,另一方面预埋板上的预埋筋也固定连接,预埋板还嵌固在圆柱状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预埋板具有较强的受力性能,能够承受住竖向龙骨传递的荷载力,且预埋板的弧度与圆柱状石材幕墙和圆柱状混凝土结构相一致,使得预埋板能够将荷载力均匀的传递到安装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石材幕墙的安装结构通过弧形龙骨和预埋件的设置,形成了均匀且合理的传力路径,确保了石材幕墙的受力安全以及结构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