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开壁挂式陶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133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劈开壁挂式陶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劈开壁挂式陶砖模具。
背景技术
:陶砖,是粘土砖的一种,它是介于陶土砖跟陶瓷砖之间属于中间产物,陶砖原产于澳大利亚,随后由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引进。劈开砖,也名劈裂砖、劈离砖,是传统陶瓷墙砖的一种,因纹理独特,质感细腻,多年来广受青睐。传统的劈开砖,就是同质砖、面砖、外墙砖的一种,以粘土入坯,经切割后,形成表面带有浅凹槽的砖样。劈开砖是将一定配比的原料,经粉碎、炼泥、真空挤压成型、干燥、高温烧结而成的建筑材料,广泛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外墙装饰,包括车站、餐厅、广场、候车室、停车场、人行道等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幕墙工程使用壁挂陶砖,壁挂砖可悬挂在幕墙上,其适用性强,可根据需要添加矿物元素生产多种色彩的砖品,是广场、庭园、街道及休闲场所等非常理想的硬质地面铺设材料。壁挂砖的安装方式较为便捷,相较之劈开砖的施工需要对施工面进行底层处理(保证施工面的平整性),划线(根据设计铺贴纹样的要求,确定排砖的方案),铺贴(铺砖、填缝、勾缝);壁挂砖只需安装横、竖梁,使用配套挂件便可实现安装。现有技术中尚未见结合劈开砖与壁挂砖的“复合砖”,也未见“劈开壁挂式”陶砖挤出模具。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劈开壁挂式陶砖模具,使挤出成型并干燥烧成后的陶砖具备劈开砖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环保性,同时具备壁挂砖的安装便捷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劈开壁挂式陶砖模具,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和模口,所述底板用于将所述陶砖模具固定在挤出成型设备的机头上,所述模口用于对陶砖坯体定型;所述模口内设有多个型腔,且每个所述型腔内设有工字型突起物。每个所述型腔为长方体。所述底板设有开口,所述模口设有榫头,所述模口通过榫头插接至所述开口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模口设有多个螺孔,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每个所述型腔的内壁为平滑面状。每两个相邻所述型腔之间设有一对分割钢线夹,每对所述分割钢线夹之间设有分割钢线,用于分割所述陶砖坯体。每个所述型腔的边缘设有拉毛面状钢线,用于形成拉毛面状陶砖坯体。每个所述型腔内壁覆盖有陶瓷层。所述陶瓷层为等离子喷涂涂层。所述分割钢线的直径为0.8mm-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底板将陶砖模具固定在挤出成型设备的机头上,稳定牢固、拆卸更换容易。模口内设有多个型腔,实现且每个型腔内设有工字型突起物,实现多个劈开壁挂砖的定型工序,优化陶砖工艺的流程,提高效率。本实用新型使挤出成型并干燥烧成后的陶砖具备劈开砖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环保性,同时具备壁挂砖的安装便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陶砖模具与挤出成型装置的位置关系图;图2是带有拉毛面状钢线的模口结构图;图3是模口的侧视图;图4是平滑面状的模口结构图图中:1.底板,2.模口,3.螺孔,4.拉毛钢线夹,5.分割钢线夹,6.型腔,7.拉毛剥离层,8.挤出机,9.机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1和模口2。底板1设有开口,模口2设有榫头,模口2通过榫头插接与底板1相连;模口2设有多个螺孔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上。如附图2、附图3所示,模口2内设有两个长方体型腔6,且每个型腔6内设有工字型突起物,内壁为平滑面状。相邻两个型腔6之间设有一对分割钢线夹5,夹住分割钢线的两端,分割钢线的直径为0.8mm。型腔6的边缘设有拉毛钢线夹4,夹住拉毛面状钢线的两端。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并混合,按照配方对劈开砖原料进行配比称重。序号原料名称份数1黏土、太湖淤泥502长石253废陶砖粒子105色料36羧甲基纤维素37碳酸钡0.1步骤2:将混合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加水比例占原料的15%),放入真空挤出机8中挤出成型:原料依次经挤出机8、机头9,通过底板1,再经过模口2的型腔6定型,成型得到陶砖坯体,坯体从型腔6挤出时经过拉毛面状钢线的作用形成拉毛面,剩下拉毛玻璃层7;并通过分割钢线的分割作用形成劈开状。其中挤出成型装置采用真空度为0.09-0.1、成型压力为2.5-3.2MPa的真空挤出成型机。步骤3:将陶砖坯体放入干燥窑进行干燥,得到干坯。干燥装置采用10-200℃的梭式烘房。步骤4:将干坯放入烧成窑烧成,冷却后得到劈开壁挂砖。烧成装置采用1000-1300℃的梭式烧成窑。本实施例的底板与模口之间采用榫连接,便于无损安装。本实施例通过螺栓固定底板与模口,稳定性好,同时便于拆卸。本实施例模口内设有两个长方体型腔,且每个型腔内设有工字型突起物,形成壁挂式结构的陶砖坯体。本实施例通过分割钢线夹与分割钢线在成型时对陶砖坯体进行劈开或分割,烧成后不再需要干坯分离工序,优化工艺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通过拉毛钢线夹与拉毛面状钢线在陶砖坯体上形成拉毛面,操作简单实用。实施例2: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1和模口2。底板1设有开口,模口2设有榫头,模口2通过榫头插接与底板1相连;模口2设有多个螺孔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上。如附图2、附图3所示,模口2内设有两个长方体型腔6,且每个型腔6内设有工字型突起物,内壁为平滑面状,型腔6内壁覆盖等离子喷涂的陶瓷层。相邻两个型腔6之间设有一对分割钢线夹5,夹住分割钢线的两端,分割钢线的直径为1mm。型腔6的边缘设有拉毛钢线夹4,夹住拉毛面状钢线的两端。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并混合,按照配方对劈开砖原料进行配比称重。序号原料名称份数1黏土、太湖淤泥802长石53废陶砖粒子255色料16羧甲基纤维素87碳酸钡0.1步骤2:将混合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加水比例占原料的17%),放入真空挤出机8中挤出成型:原料依次经挤出机8、机头9,通过底板1,再经过模口2的型腔6定型,成型得到陶砖坯体,坯体从型腔6挤出时经过拉毛面状钢线的作用形成拉毛面,剩下拉毛玻璃层7;并通过分割钢线的分割作用形成劈开状。其中挤出成型装置采用真空度为0.09-0.1、成型压力为2.5-3.2MPa的真空挤出成型机。步骤3:将陶砖坯体放入干燥窑进行干燥,得到干坯。干燥装置采用10-200℃的梭式烘房。步骤4:将干坯放入烧成窑烧成,冷却后得到劈开壁挂砖。烧成装置采用1000-1300℃的辊道烧成窑。本实施例在型腔内壁覆盖等离子喷涂的陶瓷层,有效保护型腔内壁的磨损,并且避免型腔内壁的杂质渗入到陶砖坯体中;采用等离子喷涂,材料分布均匀、效率高。实施例3: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相互连接的底板1和模口2。底板1设有开口,模口2设有榫头,模口2通过榫头插接与底板1相连;模口2设有多个螺孔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板1上。如附图3、附图4所示,模口2内设有两个长方体型腔6,且每个型腔6内设有工字型突起物,内壁为平滑面状。相邻两个型腔6之间设有一对分割钢线夹5,夹住分割钢线的两端,分割钢线的直径为0.9mm。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按比例称取各原料并混合,按照配方对劈开砖原料进行配比称重,也可采用页岩、陶土及部分工业废渣尾矿配制。步骤2:将混合好的原料加水搅拌均匀(加水比例占原料的16%),放入真空挤出机8中挤出成型:原料依次经挤出机8、机头9,通过底板1,再经过模口2的型腔6定型,成型得到陶砖坯体,坯体从型腔6挤出时经过平滑面状的作用形成平滑面状;并通过分割钢线的分割作用形成劈开状。其中挤出成型装置采用真空度为0.09-0.1、成型压力为2.5-3.2MPa的真空挤出成型机。步骤3:将陶砖坯体放入干燥窑进行干燥,得到干坯。干燥装置采用10-200℃的隧道干燥窑。步骤4:将干坯放入烧成窑烧成,冷却后得到劈开壁挂砖。烧成装置采用1000-1300℃的隧道烧成窑。本实施例的型腔内壁为平滑面状,坯体从型腔挤出时经过平滑面状的作用形成平滑面状,简单高效。本实施例采用湿塑挤出法成型,与压制成型墙地砖生产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生成的劈开壁挂砖色泽柔和、不施釉彩、无放射性、防火阻燃、永不褪色,具备安全性、耐久性、导热性、抗剥落性和环保性,同时具备壁挂砖的安装便捷的特点,适用于别墅、办公大楼、住宅、学生公寓、仿古、园林等建筑设计的工艺流程,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