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824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地区只是楼板用初级的预制产品,主要的结构构件均采用现浇体系。大部分地区,尤其有设防要求的地区,基本为全现浇结构。尤其不利的是,科研机构较少对装配式结构体系进行研究,结构专家们怀疑该体系的结构性能,认为这种体系有无法弥补的性能缺陷,不值得进行研究。设计院里的结构设计者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科研支持,只得采用现浇结构体系,现场施工不具备绿色环保的特性,会增加用水量,同时增加粉尘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包括支柱、承载板、承重梁、墙体、一号防火层、一号防水层、钢丝网和墙板芯层,所述支柱上方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支柱一侧设置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下方设置有墙体,所述墙体表面设置有一号防火层,所述一号防火层下方设置有一号防水层,所述一号防水层下方设置有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内部设置有墙板芯层,所述钢丝网下方设置有二号防水层,所述二号防水层下方设置有二号防火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表面设置有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防水层和二号防水层内部设置有阻水粉或阻水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

1.能够根据设计需求,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实现标准化生产,省去施工过程中的现浇操作、二次浇筑、二次施焊等工序,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和制造成本,形成一套轻质、高强、保温、隔音、防水、易于规模化生产,同时能够避免现场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有效降低粉尘污染。

2.通过设置支柱、承载板和承重梁,可能成框架式结构,能够有效增加建筑钩件的结构稳定性,使建筑构件更加牢固,对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护起到积极作用。

3.通过设置的一号防火层和二号防火层,在火灾时有效保护建筑,可有效减少财产损失,为火灾后的修复提供便利性,防火材料由氯化橡胶、石蜡和多种防火添加剂组成,耐火性好,防火层遇火时膨胀产生200毫米厚的泡沫,炭化成保护层,隔绝火源,能够对墙体形成有效的保护。

4、通过设置的一号防水层和二号防水层,能够有效隔绝墙体外界的水分,当墙体进水时,阻水粉或阻水纱遇水膨胀,堵住缝隙,阻止水的进一步渗透,能够对墙体形成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的墙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柱;2、承载板;3、固定孔;4、承重梁;5、墙体;6、底座;7、一号防火层;8、一号防水层;9、钢丝网; 10、墙板芯层;11、二号防水层;12、二号防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包括支柱1、承载板2、承重梁4、墙体5、一号防火层7、一号防水层8、钢丝网9和墙板芯层10,所述支柱1上方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有承载板2,所述支柱1一侧设置有承重梁4,所述承重梁4下方设置有墙体5,所述墙体5表面设置有一号防火层7,所述一号防火层7下方设置有一号防水层8,所述一号防水层8下方设置有钢丝网9,所述钢丝网9内部设置有墙板芯层10,所述钢丝网9下方设置有二号防水层11,所述二号防水层11下方设置有二号防火层12。

其中,所述支柱1下方固定连接有底座6,增加装置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承载板2表面设置有固定孔3,便于装置之间的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一号防水层8和二号防水层11内部设置有阻水粉或阻水纱,能够有效隔绝墙体外界的水分,对墙体形成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工作时,能够根据设计需求,在工厂中预制成型并实现标准化生产,省去施工过程中的现浇操作、二次浇筑、二次施焊等工序,有效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和制造成本,形成一套轻质、高强、保温、隔音、防水、易于规模化生产,同时能够避免现场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可有效降低粉尘污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