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17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



背景技术:

气膜建筑是采用高性能织物涂层建筑膜材,按照设计图纸焊接成封闭空间。膜的四周与地面基础加以锚固,通过机械送风系统往室内空间充气成形。并配合钢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成为抵御风、雪的新型封闭式建筑形式。

整个气膜建筑属于密闭结构,可以把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密闭在膜内,并由专门的通道进入配套设施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标准,具有安全环保、施工迅速、经济实惠等特点。

但在现有技术中,气膜建筑的应用范围窄,通常用作存储仓库使用,其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保障措施有限,不适用于进行有毒或者有害物品的存放。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膜建筑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不适用于有毒或者有害物品的存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其包括:气膜建筑主体;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废气浓度的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气模建筑主体一侧的出入口;送风系统,所述送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气膜建筑主体上的送风口、排风口、若干台风机以及连接管道;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连接所述送风口和排风口,用于驱动气膜建筑主体内空气以换气率进行交换;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气体传感器及风机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废气浓度调整所述风机的启动或关闭;用于处理排风口输出的废气的废气处理间,所述废气处理间通过回风管道与所述送风系统连接。

可选地,所述回风管道上设置有回风阀门,所述回风阀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若干应急排放阀。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包括气承膜以及用于提供固定框架的固定圈梁;所述气承膜为双层膜,外膜与内衬之间设置有玻璃纤维保温棉层。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的工作压差为120Pa。

可选地,所述气承膜的边界通过5*5的镀锌角钢压合在所述固定圈梁上。

可选地,所述气承膜固定在所述固定圈梁的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厚度为10mm的橡胶垫。

可选地,所述气膜建筑主体还设置有应急门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气膜建筑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可以把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密闭在膜内,并由专门的通道进入配套设施进行处理达到净化标准,实现内部空气的内循环,整个气膜建筑具有安全环保、施工迅速、经济实惠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以气膜建筑主体100为基础,在气模建筑主体一侧设置有出入口110,送风系统200、控制系统300以及废气处理间400。

所述气膜建筑主体100内表面设置有若干用于检测废气浓度的气体传感器。

如图2所示,所述送风系统200包括设置在气膜建筑主体上的送风口201、排风口202、若干台风机203以及连接管道204。

所述风机203通过所述连接管道204连接所述送风口201和排风口202,用于驱动气膜建筑主体内空气以换气率进行交换。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气体传感器及风机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废气浓度调整所述风机的启动或关闭,从而调整空气的流量和换气率。

所述废气处理间400可以通过回风管道与所述送风系统连接,用于处理排风口输出的废气。处理后的废气可以向外排放或者重新通过排风口进入气膜建筑主体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换气量相匹配的,所述回风管道上也可以设置有回风阀门,所述回风阀门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的换气量等实际情况,控制回风阀门的开度,从而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当然,所述风机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废气处理间400中,形成内循环,使少量尚未处理的废气重新抽入进行再次处理。

具体的,所述风机可以设置为2-3台5.5KW或11KW或18.5KW的风机,由控制系统根据废气浓度,确定需要启用的风机的数量。亦即,气膜建筑可以采用机械送风、超压排风的送排风模式。控制系统根据气膜内可燃易爆气体浓度控制风机开启台数,保证可燃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同时限定最低开启台数,以确保气膜建筑的工作压差。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人工的方式对这些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足够空气流量,易燃气体的浓度不至于达到危险的状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还可以为变频风机,进一步的提高风机的可调整量。所述风机还可以设置有额外的应急供电系统,来确保风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气膜建筑主体具体选用的气承膜具有高强、阻燃、耐久、自洁等特性,防火等级B,可抗12级台风,最大抗雪荷载为250kg/m2。

气膜建筑主体中心点最大高度与跨度相互关联,内总容积可以达到25万立方米左右,膜内外的工作压差为120Pa。

如上所述,所述气承膜的四周需要固定在固定圈梁上,以固定气膜建筑主体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圈梁宽400mm,高800mm(地面以下深500mm,地面以上高300mm),膜边界锚固用5*5的镀锌角钢压在固定圈梁上,气承膜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橡胶垫,安装时使用硅胶密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气膜建筑的气密性,不会出现废气泄露的情况。

较佳的是,所述气承膜为双层膜,外膜与内衬之间设置有玻璃纤维保温棉层,可以很好的降低保持温度的能耗,节约运行成本。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所述气膜建筑主体可能无法依靠风机的送排风系统维持系统的安全。因此,可以在其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若干应急排放阀。在紧急情况下,开启这些阀门来最大限度的保证不会发生爆炸等意外事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危废物暂存密封系统,使用了气膜建筑主体的全封闭的空间设计,具有超大的密闭作业空间,能够有效的阻止各种污染物、渗滤液和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及周围环境中。充气膜结构系统具有安全环保、室内环境参数可控、构造形式多样、建造周期短、快速拆装、移动,可再次使用等特点,可根据当前功能需要来进行设计,也可实现结构整体以后的改扩建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