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259发布日期:2018-08-31 20:5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的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小型洞口模板支设多采用铁丝上吊钢管下拉模板,此类支模方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易产生渗漏隐患,采用铁丝上吊钢管下拉模板,需贯穿整个洞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铁丝与混凝土之间会形成一道贯穿缝,形成渗水隐患,防水处理费工、费力,特别是屋面施工时此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二、采用铁丝传递受力,易因铁丝强度不足,承受不了混凝土重量而拉断掉落;三、洞口面采用钢管或钢筋头横置承受拉力,影响洞口混凝土收面;四、吊洞施工普遍从洞口中心拉结,周围模板易因支撑不足而变形下沉,造成洞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与周边混凝土存在错台,影响成型观感。五、采用传统铁丝吊洞安装较繁琐,需两人上下配合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实用、便捷、可重复利用的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原来通过铁丝上吊钢管下拉模板的小型洞口模板支撑方式改成采用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在下部回顶支撑。该支撑装置可移动及自由调节支撑高度,能适应施工现场条件变化,实用性强,同时解决传统小型洞口施工方法所遗留的渗漏水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台,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台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台上还活动连接有顶托,所述顶托位置可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中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分别设有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顶托包括托板以及设置在托板下方的旋转丝杆,所述旋转丝杆与所述螺母配合调节顶托升降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一连接部以及贯穿所述连接部的螺栓,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螺栓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数量为3根,所述支撑架与地面角度≤45度,每相邻两根支撑架与地面构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可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为边长为200mm,厚度为10mm的正三角形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钢方通以及第二钢方通,所述第一钢方通可伸入或伸出第二钢方通,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伸入或伸出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方通的长*宽*高分别为30mm*30mm*2000mm,所述第二钢方通的长*宽*高分别为40mm*40mm*2000mm。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直径为5cm。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采用可调节的顶托,在洞口下方支撑模板,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铁丝上吊钢管下拉模板出现的贯穿缝,有效避免了渗水隐患,同时也解决了铁丝强度不足而导致的铁丝易断的隐患;采用具有一定面积的顶托支撑,还可以有效避免周围模板因支撑不足而变形下沉,造成洞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与周边混凝土存在错台,影响美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使用此类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方便移动、安全、灵活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支撑台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支撑架与支撑台转动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第一钢方通与第二钢方通连接示意图。

图中:1、支撑台;11、通孔;12、螺母;13、连接部;14、螺栓;2、支撑架;21、第一钢方通;22、第二钢方通;23、圆钢;3、顶托;31、托板;32、旋转丝杆;4、洞口;5、木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移动式小型洞口模板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台1,转动连接在支撑台1一侧的支撑架2,支撑台1上还活动连接有顶托3,该顶托位置可调节。支撑台1采用边长为200mm,厚度为10mm的正三角形钢板。支撑台1中央开设一直径为5cm的通孔11,在该通孔11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螺母12;进一步的,顶托3包括托板31和焊接在托板31下方的旋转丝杆32,该旋转丝杆32与设置在支撑台1上的通孔11两侧的螺母12配合,调节顶托3的升降位置。

支撑架2设置在支撑台1下方,并通过焊接在支撑台1下方的连接部13,以及贯穿连接部13的螺栓14连接,连接部13采用两块边长50mm,厚度10mm的扁钢焊接在支撑台1下方,支撑架2采用钢方通,螺栓14贯穿扁钢以及钢方通转动连接,使用时可方便撑开和并拢,方便移动。进一步的,支撑架2数量设置为3根,同时撑开时,相邻两根支撑架2与地面构成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有效增强了支撑稳定性;作为优选,支撑架2与地面的角度为45度。为了更进一步的增加该支撑装置的实用性,将支撑架2设置为包括第一钢方通21以及第二钢方通22的可伸缩结构,第一钢方通21的长*宽*高分别为30mm*30mm*2000mm,第二钢方通22的长*宽*高分别为40mm*40mm*2000mm,第一钢方通21可伸入或伸出第二钢方通22内部,并通过圆钢23固定最终调节位置,调节支撑架2的整体高度。

使用时首先将模板、木枋5固定在顶托3的托板31处,适当调节顶托3的高度;然后打开支撑架2,调整支撑架2与底面角度,不超过45度,同时根据洞口4高度调整第一钢方通21以及第二钢方通22的长度至合适位置后,通过圆钢23固定;微调各个支撑架2,直至支撑台1水平;最后通过调节设置在托板31下方的旋转丝杆32顶紧小型洞口4,进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操作。施工完成后,通过调节整第一钢方通21以及第二钢方通22的长度,即可拆除支撑装置,收拢回收。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