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线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4219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饰装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踢脚线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踢脚线是楼地面和墙面相交处的一个重要构造节点。踢脚线可遮盖楼地面与墙面的接缝,更好的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外,踢脚线在居室设计中起着装饰及视觉平衡的作用。

目前,装饰装修领域使用的踢脚线大部分为明装的踢脚线,如PVC踢脚线,不锈钢踢脚线等,此类踢脚线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缺点也很突出,集中表现为踢脚线凸出于墙面,一旦装好,家具或柜台无法靠墙,影响美观和稳定性,如果裁割踢脚线使家具靠墙,那就需要修补踢脚线,增加劳动强度。另外,踢脚线顶面容易积累尘土,很难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节约空间,不易积灰且安装简单的踢脚线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踢脚线安装结构,它包括踢脚线以及开设于墙面底部的用于安装踢脚线的安装槽;

所述踢脚线包括固定件、用于将固定件固定在墙体上的自攻螺丝,以及与固定件连接且内嵌于安装槽的踢脚线本体。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所述固定件设于安装槽内且位于踢脚线本体与墙体之间,其外表面与踢脚线本体的内表面相贴合,其内表面与安装槽的侧壁相贴合;

所述固定件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向接近墙体方向延伸的卡接槽;

所述踢脚线本体包括C型板、连接于C型板底部的竖直板、连接于竖直板底部的水平板,以及间隔连接于竖直板上用于与卡接槽一一对应卡接配合的卡榫,卡榫的数量至少两个,不大于卡接槽的数量;

所述踢脚线本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作为进一步限定,所述C型板包括顶板、侧板、底板;

所述顶板与安装槽的顶壁贴合;所述侧板与安装槽的侧壁贴合;所述水平板与地面贴合;所述竖直板与墙面平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踢脚线本体内嵌于安装槽,竖直板与墙面平齐,使家具或柜台可以靠墙,节约了房屋的使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使用固定件与自攻螺丝连接踢脚线本体与墙体,安装方式简单且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装饰装修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面;2、安装槽;3、固定件;31、卡接槽;4、自攻螺丝;5、踢脚线本体;51、C型板;52、竖直板;53、水平板;54、卡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踢脚线安装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踢脚线,以及开设于墙面1底部的用于安装踢脚线的安装槽2。本实施例以下内容中所称的“内”指的是靠近墙体的一侧,“外”指的是远离墙体的一侧。

踢脚线包括固定件3、自攻螺丝4、踢脚线本体5。

固定件3设于安装槽内,其内表面贴合于安装槽2的侧壁,其外表面贴合于踢脚线本体5的内表面;固定件3的外表面上间隔开设有两个向接近墙体方向延伸的卡接槽31。

自攻螺丝4由固定件3的外侧面穿过固定件3,并将固定件3固定在墙体上。

踢脚线本体5包括C型板51、竖直板52、水平板53、卡榫54。C型板51包括顶板、侧板、底板,顶板与安装槽2的顶壁贴合,侧板与安装槽2的侧壁贴合。竖直板52的顶部连接于底板的外端,竖直板52与墙面1平齐。水平板53连接于竖直板52的底部,水平板53与地面贴合。卡榫54设有两个,间隔连接于竖直板52上,用于与卡接槽31一一对应卡接配合。

踢脚线本体5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使用多种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铝合金或者PCV等。

本实施例安装时,先使用自攻螺丝4将固定件3固定在墙体上,再将卡榫54卡接于卡接槽31内,进而将踢脚线本体5内嵌于安装槽2,使竖直板52与墙面1平齐。家具或柜台摆放可以靠墙,节约了房屋的使用空间;另外,本实施例使用固定件3与自攻螺丝4连接踢脚线本体5与墙体,安装方式简单且连接牢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