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搭接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99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搭接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搭接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种适用于住宅产业化的结构体系,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容易控制,节约能源和水,产生较少的建筑垃圾,造价相对较低的特点;另外,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过程具有绿色施工的特点,所以大力发展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未来施工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竖向搭接连接方式主要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和约束浆锚搭接连接方式。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竖向钢筋的方法安全可靠,但套筒留在了里面,造价很高,且一根钢筋对一个套筒,套筒内径和需要连接的钢筋直径相差较小,剪力墙配装时钢筋需要精确定位,并且套筒连接技术需要的钢筋直径较大,预留的钢筋短,拼装时钢筋偏差的纠正较困难,这些都造成了连接工作量大、装配施工进度慢等问题。约束浆锚搭接连接方式的成孔方法是在内置螺纹钢管外增加螺旋箍筋,成型后再将螺纹钢管旋转抽出,且一根钢筋对一个孔,孔内径和需要连接的钢筋直径相差较小,剪力墙配装时钢筋需要精确定位;所以,虽然造价有所降低,但这种方法工序繁琐,工艺不好控制,较为消耗人工;且需要预留的钢筋长度过长,造价仍然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竖向搭接连接结构,采用该搭接连接结构的预制剪力墙造价低、装配施工快,连接工作量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的竖向搭接连接结构,包括多根上竖向钢筋、多根下竖向钢筋、上层预制剪力墙底部预留的多个上大下小的楔形预留洞、多个注浆孔和多个出浆孔;每根上竖向钢筋由并排的两个上竖筋和连接两上竖筋端部的上横筋组成,每根下竖向钢筋由并排的两个下竖筋和连接两下竖筋端部的下横筋组成;留在楔形预留洞内的上竖向钢筋和插在楔形预留洞内的下竖向钢筋搭接;注浆孔和出浆孔都开在上层预制剪力墙上,注浆孔位于楔形预留洞下端并与楔形预留洞连通,出浆孔高于楔形预留洞上端并与楔形预留洞连通;楔形预留洞、注浆孔和出浆孔内注满水泥基灌浆料或水泥基高强灌浆料。

上述所述的注浆孔中心距离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墙底3cm。

上述所述的上、下竖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楔形预留洞大,下竖向钢筋容易插入预留洞,可以提高预制剪力墙的现场拼装速度;出浆孔在楔形预留洞上端上方,可以更好地控制注浆密实度,提高钢筋连接质量;由于两个上竖筋和两个下竖筋的端部分别由上、下横筋连接,上、下竖向钢筋强度高,所以搭接的长度可以缩短,下竖向钢筋伸出下层预制剪力墙的长度短,减少了下层预制剪力墙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对预留外伸下竖向钢筋的扰动,减少现场外伸下竖向钢筋的矫正工作量,间接提高预制剪力墙的现场拼装速度;利用本实用新型竖向搭接连接结构的预制剪力墙钢筋配筋小,可以节约预制剪力墙的生产成本,降低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工程造价。总之,采用本实用新型搭接连接结构的预制剪力墙造价低、装配施工快,连接工作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上竖向钢筋和下竖向钢筋的搭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多根上竖向钢筋7、多根下竖向钢筋4、上层预制剪力墙1底部预留的多个上大下小的楔形预留洞6、多个注浆孔9和多个出浆孔8。每根上竖向钢筋7由并排的两个上竖筋12和连接两上竖筋12端部的上横筋10组成,每根下竖向钢筋4由并排的两个下竖筋5和连接两下竖筋5端部的下横筋11组成。留在楔形预留洞6内的上竖向钢筋7和插在楔形预留洞6内的下竖向钢筋4搭接。注浆孔9和出浆孔8都开在上层预制剪力墙1上,注浆孔9位于楔形预留洞6下端并与楔形预留洞6连通,出浆孔9高于楔形预留洞6上端并与楔形预留洞6连通。楔形预留洞6、注浆孔9和出浆孔8内注满水泥基灌浆料或水泥基高强灌浆料。3为下层预制剪力墙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注浆孔8中心距离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墙底2 3c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下竖向钢筋7、4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上述实施例仅是优选的和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本专利的描述,选择使用其它等同技术,这些都由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所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