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4132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透汽孔防撞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



背景技术:

当前屋面透汽孔防撞墩主要采用砖砌体砌筑或者浇筑细石混凝土固定的方式,透汽管及透汽孔先安装完成后,再砌筑或浇筑砼,砖砌体及细石砼强度上来较慢,由于屋面施工属于关键工序,时间紧张,各工种交叉作业时,极易破坏透汽管及防撞墩,施工起来比较繁琐,且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施工起来比较繁琐,且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包括透汽管,所述透汽管的侧面设有多个钢筋,所述透汽管的一端活动设有第二方管,所述第二方管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位置对应的通孔,且透汽管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延伸至第二方管的下方,所述第二方管的两个侧面均设有第一方管,所述第一方管、第二方管、钢筋和透汽管上均浇筑有混凝土墩。

优选的,沿着所述通孔的侧边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透汽管的侧面设有与安装槽匹配安装的安装块,所述安装槽至少设有四个,并以等角度的方式排列,且安装块和安装槽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的内部均设有钢条,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的内部四个拐角处均设有四个钢板,四个钢板之间通过钢条连接,所述钢板呈倾斜状设置。

优选的,所述钢筋至少设有六个,并等角度排列。

优选的,所述透汽管由热镀锌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用于使得浇注后的混凝土墩上形成透汽孔,这样再与透汽管的配合,用于对屋面的气体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墩的稳定性和受用寿命;通过加入钢筋,用于提高混凝土墩的强度,从而提高混凝土墩的抗压能力;通过加入透汽管,不仅用于对屋面的气体进行排放,而且还能方便混凝土墩的安装,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撞墩上预制透汽孔,可有效的避免透汽孔及防撞墩的破坏,不仅缩短工期,且质量也得到保证,还能对屋面进行透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的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的第一方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的透汽管和第二方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的透汽管和钢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透汽管1、混凝土墩2、第一方管3、钢板4、钢条5、第二方管6、钢筋7、安装槽8、通孔9、安装块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预制屋面透汽孔防撞墩,包括透汽管1,透汽管1的侧面设有多个钢筋7,钢筋7至少设有六个,并等角度排列,用于提高混凝土墩2的内部强度,透汽管1的一端活动设有第二方管6,第二方管6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位置对应的通孔9,且透汽管1的一端穿过通孔9并延伸至第二方管6的下方,沿着通孔9的侧边开设有多个安装槽8,透汽管1的侧面设有与安装槽8匹配安装的安装块10,安装槽8至少设有四个,并以等角度的方式排列,且安装块10和安装槽8的数量相同,通过加入安装块10和安装槽8,透汽管1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提高透汽管1和第二方管6连接的稳定性。

第二方管6的两个侧面均设有第一方管3,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的内部均设有钢条5,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的内部四个拐角处均设有四个钢板4,四个钢板4之间通过钢条5连接,钢板4呈倾斜状设置,用于提高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内部的抗压强度,使得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的负载强度提高。

第一方管3、第二方管6、钢筋7和透汽管1上均浇筑有混凝土墩2,透汽管1由热镀锌钢材料制成,提高透汽管1的耐腐强度,从而延长透汽管1的受用寿命和混凝土墩2安装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在预制防撞墩时,先将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之间进行连接,接着将透汽管1插入第二方管6内,接着在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钢筋7和透汽管1上均浇筑有混凝土墩2,在浇筑之前,先在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上涂抹脱模剂,这样方便对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脱模,接着再将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脱离混凝土墩2后,混凝土墩2上形成与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6大小相同的透汽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