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前廊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2512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仿古前廊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古前廊柱。



背景技术:

随着岁月变迁,许多古建都已不复存在,面对有历史不见历史风貌、有文化不见文化景观的尴尬,应当增强公众古建筑、仿古建筑保护意识,成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团体,宣传我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古建筑保护范围中的人民群众能配合政府部门,共同实现对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保护,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城市大规模改建过程中加强对古建筑本身及其周边文化的保护,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应该与古建筑的风格保持协调,由于我国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损坏原因是木材的腐烂,尤其是顶梁和立柱对古建筑的支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前廊柱,该仿古前廊柱中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石棉层和外层,在内层和外层中分别设置有编织层,编织层在内层和外层中作为骨架存在,为内层和外层提供支撑力,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古前廊柱,包括底座、柱体;

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柱体为中空结构;

所述柱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石棉层和外层;

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中分别设置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包括纺织纤维和钢丝回旋线,所述编织层呈筛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

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柱体的内径;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外侧,所述柱体的底部嵌入所述第一凹槽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为中空结构,底座包括底盘和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在底盘上,第一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柱体的内径,底盘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外侧,柱体的底部嵌入第一凹槽设置,柱体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凹槽固定在底座内,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层内部设置有沟槽,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沟槽相匹配的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层内部设置有沟槽,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沟槽相匹配的凸起,凸起与沟槽相匹配,使柱体无法实现相对底座的转动,以造成柱体底部的磨损,避免因人为原因而对仿古建筑造成的破损和伤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沟槽沿所述柱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沟槽沿柱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助于在柱体承受地震力的同时能够沿轴向方向分裂成条状,在充分吸收地震冲击力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为仿古建筑提供支撑力的能力,为遭受地震冲击的群众提供更多逃生的机会和时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沟槽呈网格状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沟槽呈网格状设置,有助于增强柱体的吸能效果,在充分吸收地震冲击力之后的立柱所产生的碎块能够与相邻的碎块相结合以保持着为仿古建筑提供支撑力的能力,为遭受地震冲击的群众提供更多逃生的机会和时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柱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柱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延长了仿古前廊柱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层、所述石棉层与所述外层的厚度比例为2:1:2。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层、石棉层与外层的厚度比例为2:1:2,内层和外层的厚度保持一致,方便加工制造,石棉层作为仿古前廊柱中的中间层,为仿古前廊柱提供骨架的支撑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盘沿周向均匀设置有排水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和柱体均采用中空结构,在底座上设置有排水孔,当遭遇下雨天气,为避免柱体中残存积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照明系统。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座上设置有照明系统,为夜间参观仿古建筑的群众照亮道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采用水泥材质。

在该技术方案中,内层与所述外层采用水泥材质,可直接用水泥浇筑而成,制造加工简单,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前廊柱,包括底座、柱体,柱体设置于底座上,柱体为中空结构,柱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石棉层和外层,内层与外层中分别设置有编织层,编织层包括纺织纤维和钢丝回旋线,编织层呈筛型,石棉层作为仿古前廊柱中的中间层,为仿古前廊柱提供骨架的支撑力,编织层在内层和外层中作为骨架存在,为内层和外层提供支撑力,在柱体因遭受冲击力产生分裂破碎时,呈筛型的编织层将破碎的块体连接在一起,防止破碎的块体掉落造成人身安全,同时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古前廊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仿古前廊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仿古前廊柱的柱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标:1-柱体;2-底座;11-内层;12-石棉层;13-外层;21-底盘;22-第一固定部;211-第一凹槽;212-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古前廊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仿古前廊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仿古前廊柱的柱体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前廊柱,包括底座2、柱体1;

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柱体为中空结构;

所述柱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11、石棉层12和外层13;

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中分别设置有编织层,所述编织层包括纺织纤维和钢丝回旋线,所述编织层呈筛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前廊柱,包括底座、柱体,柱体设置于底座上,柱体为中空结构,柱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石棉层和外层,内层与外层中分别设置有编织层,编织层包括纺织纤维和钢丝回旋线,编织层呈筛型,石棉层作为仿古前廊柱中的中间层,为仿古前廊柱提供骨架的支撑力,编织层在内层和外层中作为骨架存在,为内层和外层提供支撑力,在柱体因遭受冲击力产生分裂破碎时,呈筛型的编织层将破碎的块体连接在一起,防止破碎的块体掉落造成人身安全,同时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

所述底座包括底盘21和第一固定部22,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柱体的内径;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11,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外侧,所述柱体的底部嵌入所述第一凹槽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为中空结构,底座包括底盘和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在底盘上,第一固定部的外径小于柱体的内径,底盘上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置于第一固定部外侧,柱体的底部嵌入第一凹槽设置,柱体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凹槽固定在底座内,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内层内部设置有沟槽,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沟槽相匹配的凸起。

在该实施例中,内层内部设置有沟槽,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与沟槽相匹配的凸起,凸起与沟槽相匹配,使柱体无法实现相对底座的转动,以造成柱体底部的磨损,避免因人为原因而对仿古建筑造成的破损和伤害。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沟槽沿所述柱体的轴向方向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沟槽沿柱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有助于在柱体承受地震力的同时能够沿轴向方向分裂成条状,在充分吸收地震冲击力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为仿古建筑提供支撑力的能力,为遭受地震冲击的群众提供更多逃生的机会和时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沟槽呈网格状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沟槽呈网格状设置,有助于增强柱体的吸能效果,在充分吸收地震冲击力之后的立柱所产生的碎块能够与相邻的碎块相结合以保持着为仿古建筑提供支撑力的能力,为遭受地震冲击的群众提供更多逃生的机会和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柱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在该实施例中,在柱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延长了仿古前廊柱的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内层、所述石棉层与所述外层的厚度比例为2:1:2。

在该实施例中,内层、石棉层与外层的厚度比例为2:1:2,内层和外层的厚度保持一致,方便加工制造,石棉层作为仿古前廊柱中的中间层,为仿古前廊柱提供骨架的支撑力。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底盘沿周向均匀设置有排水孔212。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和柱体均采用中空结构,在底座上设置有排水孔,当遭遇下雨天气,为避免柱体中残存积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照明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底座上设置有照明系统,为夜间参观仿古建筑的群众照亮道路。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采用水泥材质。

在该实施例中,内层与所述外层采用水泥材质,可直接用水泥浇筑而成,制造加工简单,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古前廊柱,可以由上述的各种实施例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仿古前廊柱,包括底座、柱体,柱体设置于底座上,柱体为中空结构,柱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层、石棉层和外层,内层与外层中分别设置有编织层,编织层包括纺织纤维和钢丝回旋线,编织层呈筛型,石棉层作为仿古前廊柱中的中间层,为仿古前廊柱提供骨架的支撑力,编织层在内层和外层中作为骨架存在,为内层和外层提供支撑力,在柱体因遭受冲击力产生分裂破碎时,呈筛型的编织层将破碎的块体连接在一起,防止破碎的块体掉落造成人身安全,同时提高了仿古前廊柱的整体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