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8154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通常需要搭设脚手架,而为了确保脚手架的稳定,需要将脚手架的钢管与混凝土结构固定。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外脚手架与主题结构如何进行可靠连接,是确保外脚手架不发生失稳破坏的关键。目前建筑业常规采用的外架拉接有预埋钢管连接和后锚固连接两种形式,预埋钢管连接由于预埋的竖向钢管无法拔除,并且需要对砌体洞口进行后封堵,从而会给外墙防水带来隐患;而后锚固连接则存在施工不方便、抗拔力低的缺陷。现阶段也出现了一些连墙件连接的类似做法,但有在模板开洞预埋施工复杂、预埋铁在外墙抹灰层中不割除造成墙面返锈隐患等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强度高、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无需进行后期修复、对混凝土结构无破坏性影响的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外架拉接的预埋钢管连接方式在施工后期需要对孔洞进行封堵修复,并存在一定的防水隐患,后锚固连接施工难度较大,抗拔力、承载力低,其他一些预埋的做法模板开洞复杂、带来外墙返锈等弊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包括L形预埋件、连接件和扣件,L形预埋件包括长立板和短立板,其长度比为1.3-1.5:1,所述短立板预埋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中,竖直设置,短立板顶端与长立板一端连接;长立板另一端伸出混凝土结构,端头通过扣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件为短钢管、水平设置,连接件一端顶撑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另一端通过扣件与脚手架立杆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进一步的,所述长立板和短立板的宽度为5-7cm。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进一步的,所述L形预埋件采用4-5mm厚的钢板一体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进一步的,所述长立板预埋段与露出段的长度比为1-1.2:3。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进一步的,所述扣件为十字扣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在混凝土结构内预埋L形预埋件,使得预埋件有部分伸出混凝土外侧,通过连接件与脚手架立杆固定,L形预埋件伸出混凝土的部分与顶撑在混凝土结构表面上的连接件之间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大大增强了整个连墙件的承载强度,提高了脚手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安装拆除,同时避免了二次结构施工受影响而导致工人乱拆连墙件,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风险。本实用新型使用钢板预埋件,施工便捷,不占用墙体立体空间,不会影响后期的二期砌筑墙施工,也无需后期的封堵修复工作,不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性影响,不会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L形预埋件;11-长立板;12-短立板;2-连接件;3-扣件;4-混凝土结构;5-脚手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包括L形预埋件、连接件2和扣件3,L形预埋件1包括长立板11和短立板12,其长度比为1.3-1.5:1,宽度为5-7cm,采用4-5mm厚的钢板一体制成;短立板12预埋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4中,竖直设置,短立板12顶端与长立板11一端连接,长立板11另一端伸出混凝土结构4,长立板11预埋段与露出段的长度比为1-1.2:3,长立板11端头通过扣件3与连接件2固定,连接件2为短钢管、水平设置,连接件2一端顶撑在混凝土结构4表面,另一端通过扣件3与脚手架5立杆固定,扣件3为十字扣件。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外墙脚手架连墙件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在建筑的混凝土结构4施工时,在其中间隔设置L形预埋件1;由下往上逐层搭设脚手架5,以十字扣件将连接件2与L形预埋件1的露出端固定,使得连接件2的一端顶撑在混凝土结构4表面,然后将连接件2的另一端通过十字扣件与脚手架5的立杆固定。

待施工结束后,拆除脚手架5,将L形预埋件1的露出部分裁掉,进行下一步装饰施工即可。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