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隙用混凝土填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9054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器械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隙用混凝土填充器。



背景技术:

建筑机械是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所用机械设备的总称,它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混凝土制品机械,钢筋级预应力机械,装修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多种机械组成。建筑机械设备包括土方工程机械、钢筋混凝土工程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和装修(饰)机械等。然而,现有的缝隙用混凝土填充器上缺少既有助于存储缝隙填充料及缝隙填充料输出又有助于装置整体侧面托起及装置整体侧面托起的装置,有些缝隙用混凝土填充器上缺少有助于安装注入量调节控件、缝隙填充剂单向输出及实时测量输出量的装置,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缝隙用混凝土填充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缝隙用混凝土填充器,包括缝隙填充剂料筒、枪式注入管、注入量调剂器、单向输入阀座和流量检测器,所述缝隙填充剂料筒和枪式注入管分别安装在注入量调剂器的两端,所述注入量调剂器的上端安装有单向输入阀座和流量检测器,所述注入量调剂器的左端和注入量调剂器的右端分别安装有起吊钩,所述注入量调剂器的下端安装有侧位托起块,所述注入量调剂器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加压注入通道和临时存储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入量调剂器与单向输入阀座和流量检测器上安装有启闭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缝隙填充剂料筒和枪式注入管与流量检测器上均设有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缝隙填充剂料筒和枪式注入管的外部设有防磨层,所述加压注入通道上安装有连接座和节流口。

现场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将装置整体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装置整体固定,其次,通过注入量调剂器3、单向输入阀座和流量检测器存储缝隙填充料,再将装置整体侧面托起并进行混凝土裂缝修补,最后,通过缝隙填充剂料筒、枪式注入管和侧位托起块对装置整体内部散热,再对待去垢污处理区域清洗及洗刷,即可进行混凝土缝隙填充工作。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缝隙填充剂料筒、枪式注入管和侧位托起块既有助于存储缝隙填充料及缝隙填充料输出又有助于装置整体侧面托起及装置整体侧面托起,通过设置注入量调剂器、单向输入阀座和流量检测器有助于安装注入量调节控件、缝隙填充剂单向输出及实时测量输出量,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缝隙填充剂料筒;2、枪式注入管;3、注入量调剂器;31、控制面板;311、加压注入通道;312、临时存储盲管;3111、连接座;3112、节流口;4、单向输入阀座;5、流量检测器;6、侧位托起块;7、启闭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一种缝隙用混凝土填充器,包括缝隙填充剂料筒1、枪式注入管2、注入量调剂器3、单向输入阀座4和流量检测器5,所述缝隙填充剂料筒1和枪式注入管2的外部设有防磨层,缝隙填充剂料筒1、枪式注入管2和侧位托起块6既有助于存储缝隙填充料及缝隙填充料输出又有助于装置整体侧面托起及装置整体侧面托起,所述注入量调剂器3上安装有控制面板31,所述控制面板31上设有加压注入通道311和临时存储盲管312,所述加压注入通道311上安装有连接座3111和节流口3112,控制面板31、加压注入通道311和临时存储盲管312有助于输出分裂剂及存储量检测。

所述缝隙填充剂料筒1和枪式注入管2分别安装在注入量调剂器3的两端,所述注入量调剂器3的上端安装有单向输入阀座4和流量检测器5,注入量调剂器3、单向输入阀座4和流量检测器5有助于安装注入量调节控件、缝隙填充剂单向输出及实时测量输出量,所述注入量调剂器3与单向输入阀座4和流量检测器5上安装有启闭开关7,所述注入量调剂器3的左端和注入量调剂器3的右端分别安装有起吊钩,所述注入量调剂器3的下端安装有侧位托起块6,所述缝隙填充剂料筒1和枪式注入管2与流量检测器5上均设有涂层。

现场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将装置整体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装置整体固定,其次,通过注入量调剂器3、单向输入阀座4和流量检测器5存储缝隙填充料,再将装置整体侧面托起并进行混凝土裂缝修补,最后,通过缝隙填充剂料筒1、枪式注入管2和侧位托起块6对装置整体内部散热,再对待去垢污处理区域清洗及洗刷,即可进行混凝土缝隙填充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