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23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其利用缝纫技术把弹性纤维布和纤维棉(填充棉)组合一起制成一个具有弹性的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它作为车座缝隙填充物使用,同时可以放置小物件,如手机、随身听、卡片、硬币以及笔等。
背景技术
如今我们购买的大部分小车,车厢内主驾驶座、副驾驶座与储物箱之间都有一个缝隙。驾驶者掉小物件进入座椅与储物箱的空隙之间缝隙,造成难取出的问题;特别是开车时不小心掉了东西大部分的司机都想马上取出,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危险。驾驶员和乘客经常会不小心把小件物品(如手机,名片,钱币等等)掉落缝隙里,在取回这些物品时往往会花不少精力,有时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 有的驾驶者为了防止发生此类现象,会想办法塞些物件填充缝隙。为了固定填充物会使用到粘合性的物品,这样会妨碍座椅正常的前后调整和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不用粘合性的物品又不能固定该填充物,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使用填充物。
发明内容为避免车座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储易掉进、藏匿小物件而又难以取出的问题,驾驶者妥善放置小物件以利于安全驾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其将弹性纤维布和纤维棉组合成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储物口袋的车座缝隙填充物,具有弹性,设置于车厢内驾驶座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处实现缝隙填充,同时方便驾驶者放置手机、随身听、卡片及笔小物件。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棒状主体,该棒状主体的头部、中部中至少一处设置一储物口袋,尾部设一通孔;一弹性带,该弹性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棒状主体的头部下端;以及,一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该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设于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所述棒状主体塞置于车厢内驾驶座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的上口部,驾驶座上的安全带扣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卡置于该缝隙的下口部内,实现本装置定位。进一步,所述棒状主体头部的储物口袋两边环设一对外环带,所述棒状主体中部的储物口袋两边环设另一对外环带,用于横向放置笔等小物件。所述棒状主体的外层为一弹性纤维布层,次外层为聚氨酯层,内部填充纤维棉,该纤维棉用另一层弹性纤维布包覆。所述棒状主体的外层可为弹性纤维布层,内部填充纤维棉。所述弹性小球是充气胶球、内部填充纤维棉的布球或内部填充海棉的布球等。所述弹性小球可以用固定外形的球替代,如塑料球等。[0015]所述弹性带是弹性胶带或内设胶条的弹性布带。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是利用胶料和纤维棉做成一个有弹性、可塑的棒状主体,再配合弹性带和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设计,从而使装置可以用到不同大小的缝隙而保持挺立,并可方便使用者放置物品,不会刮花和破坏所装载物件,避免了传统驾驶员不小心把小件物品掉落缝隙里弊端。本装置是放置在汽车座椅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内,将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并将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卡置在座椅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的下口部。由于采用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和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实现本装置定位,不用任何粘结料,使得本装置能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本装置上的两个储物口袋及多个外环带可放置小物件,如手机、随身听、卡片、硬币、笔等小物件,使车内整齐有序更有利于安全驾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图I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实施例装置安装于主、副驾驶座与储物箱之间缝隙处状态图;图4为图3的B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的正视图;图6为图5的A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部说明。参照图1,所示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棒状主体1,该棒状主体I的头部设置储物口袋11、中部设置储物口袋12,尾部设一通孔13用于穿设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弹性带2,该弹性带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棒状主体I的头部下端;以及,弹性小球3,该弹性小球3设于所述弹性带2的另一端。棒状主体I上所述储物口袋11、储物口袋12所在部分比较粗。棒状主体I头部的储物口袋11两边分别环设外环带15、15’,棒状主体I中部的储物口袋12两边分别环设外环带14、14’,用于横向卡置小物件,如笔、充电器导线等。这些外环带可采用橡筋带等,以方便插入笔等。参照图2,为使棒状主体I具有好的弹性,外层16采用弹性纤维布,次外层18为PU聚氨酯层,内部填充纤维棉19,该纤维棉19用弹性纤维布17包覆。棒状主体I的外层还可为弹性纤维布层,弹性纤维布层内部直接填充纤维棉。弹性小球3是充气胶球、内部填充纤维棉的布球或内部填充海棉的布球。弹性带2是弹性胶带或内设胶条的弹性布带等。图1所示装置安装、使用参照图3-6。图3、5中,主驾驶座7与储物箱6之间的缝隙9处安装一个图I装置,图I装置的棒状主体I塞置于主驾驶座7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9的上口部,将主驾驶座7上的安全带卡扣8穿过所述通孔13以固定(图4),将所述弹性小球3卡置于该缝隙9的下口部内(见图5),防止棒状主体I移动。图3中,4为插装于储物口袋11的手机,5为插装于储物口袋12的随身听。另一个图I装置安装于副驾驶座7’与储物箱6之间缝隙9 ’处,方式同上。如局部放大图6,该装置的棒状主体I塞置于该缝隙9’的上口部,副驾驶座7’上的安全带卡扣8,穿过棒状主体I上的通孔13固定,弹性带2位于该缝隙9’内,弹性带2拉紧弹性小球3,弹性小球3卡置于该缝隙9’的下口部内,防止棒状主体I上下移动。由于图I装置的棒状主体I具有好的弹性,再配合弹性带2和弹性小球3设计,使其可以用到不同大小的缝隙而保持挺立,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并可方便使用者放直物品。上述弹性小球能够用固定外形的球替代,如空心塑料球等。上述弹性小球还可以用一个圆形挡板替代,该圆形挡板的厚度等于其直径的15-30%。参照图7另一实施例装置,图7所示装置与图I所示装置主要结构是相同的,区别·是用一个圆形挡板3替代上述弹性小球,弹性带2的上端连接于棒状主体I的头部下端,圆形挡板3设于弹性带2的下端。图7所示装置安装、使用基本同上述图I所示装置,棒状主体I塞置于驾驶座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的上口部,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穿过棒状主体I上的通孔13固定,圆形挡板3穿过该缝隙后转动90度卡置于该缝隙的下口部内,防止棒状主体I移动。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具有弹性的棒状主体,该棒状主体的头部、中部中至少一处设置一储物口袋,尾部设一通孔; 一弹性带,该弹性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棒状主体的头部下端;以及, 一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该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设于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 所述棒状主体塞置于车厢内驾驶座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的上口部,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卡置于该缝隙的下口部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棒状主体头部的储物口袋两边环设一对外环带,所述棒状主体中部的储物口袋两边环设另一对外环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环带为内设胶条的弹性布带。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棒状主体的外层为一弹性纤维布层,次外层为PU聚氨酯层,内部填充纤维棉,该纤维棉用另一层弹性纤维布包覆。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棒状主体的外层为弹性纤维布层,内部填充纤维棉。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小球是充气胶球、内部填充纤维棉的布球或内部填充海棉的布球。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小球用固定外形的球替代。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带是弹性胶带或内设胶条的弹性布带。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圆形挡板的厚度等于其直径的15-30%。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车座缝隙填充装置,包括具有弹性的棒状主体,该棒状主体的头部、中部中至少一处设置一储物口袋,尾部设一通孔;弹性带,该弹性带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棒状主体的头部下端;及,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该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设于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所述棒状主体塞置于车厢内驾驶座与储物箱之间的缝隙的上口部,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弹性小球或圆形挡板卡置于该缝隙的下口部内。本装置构思新颖,具有缝隙填充功能,与放置手机、随身听及笔等小物件的功能,使车内整齐有序更有利于安全驾驶。
文档编号B32B27/02GK202728098SQ20122027880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冯苇荣 申请人:冯苇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