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纸与木塑复合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8679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具体涉及建筑内部装修用轻质复合墙板。



背景技术:

木塑材料是将聚酯PP、PE、PVC等树脂或回收的废旧塑料和木质纤维材料木屑、竹粉、稻壳、秸梗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添加特制的助剂,经高温、挤压、成型等工艺制成一定形状的环保型复合型材。

虽然木塑墙板相对传统实木墙板而言具有环保和低成本的优点,但是重量较重,而且有进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蜂窝纸结构复合墙板,进一步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蜂窝纸与木塑复合墙板,包括木塑板以及与木塑板胶合固定的蜂窝纸板,所述蜂窝纸板由层叠胶合在一起的底纸、蜂窝芯纸以及面纸组成,所述底纸、蜂窝芯纸以及面纸由经过阻燃处理的牛皮纸加工而成,所述木塑板为矩形/正方形结构,所述木塑板其中两个相对的侧设有扣合结构,在铺设墙板时,相邻两复合墙板之间通过扣合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扣合结构包括设在两相对侧其中一侧的插头,以及另一侧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设于木塑板内侧面上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侧面设有锁紧部,所述第一凸条与木塑板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插槽,所述锁紧部作为插槽的内侧边,所述插头包括与插槽对应的插接头、与木塑板内侧面贴合的贴合面以及与相邻复合墙板的锁紧部紧密配合的锁紧斜面,所述木塑板的内侧面设有与插头相接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与第二凸条之间形成容纳蜂窝纸板的容纳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设有平齐的支撑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面与蜂窝纸板内侧面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木塑板的内侧面在插头与插座之间设有中间加强筋,所述蜂窝纸板由中间加强筋分隔为两块。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加强筋与支撑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采用木塑板和蜂窝纸板复合结构,其中,木塑板作为主体结构,因此该复合墙板具有木塑板的一系列优点,同时由于蜂窝纸板质轻、价廉、强度高、可回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

另外,将若干相同的复合墙板通过扣合结构逐个拼接而形成整体墙面,组装非常简便,并具有使用年限长,免维修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蜂窝纸与木塑复合墙板,包括木塑板1以及与木塑板胶合固定的蜂窝纸板2,所述蜂窝纸板2由层叠胶合在一起的底纸、蜂窝芯纸以及面纸组成,所述底纸、蜂窝芯纸以及面纸由经过阻燃处理的牛皮纸加工而成,所述木塑板1为矩形/正方形结构,所述木塑板1其中两个相对的侧设有扣合结构,在铺设墙板时,相邻两复合墙板之间通过扣合结构连接在一起。木塑板作为主体结构,因此该复合墙板具有木塑板的一系列优点,同时由于蜂窝纸板质轻、价廉、强度高、可回收,因此,可以进一步减轻重量和降低成本。而且蜂窝纸与木塑材料的使用,节约了大量木材资源,自身材质也可以重复利用,是名副其实的既节省资源又保护环境的绿色产品。

其中,所述扣合结构包括设在两相对侧其中一侧的插头11,以及另一侧的插座12,所述插座12包括设于木塑板内侧面上的第一凸条121,所述第一凸条的侧面设有锁紧部122,所述第一凸条121与木塑板内侧面之间形成有插槽123,所述锁紧部122作为插槽的内侧边,所述插头11包括与插槽对应的插接头111、与木塑板内侧面贴合的贴合面112以及与相邻复合墙板的锁紧部122紧密配合的锁紧斜面113。将若干相同的复合墙板通过扣合结构逐个拼接形成整体墙面,组装非常简便,且组装后整体性好,提高了墙面的抗冲击能力。

所述木塑板的内侧面设有与插头11相接的第二凸条13,所述第一凸条121与第二凸条13之间形成容纳蜂窝纸板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凸条121和第二凸条13设有平齐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蜂窝纸板内侧面平齐。所述木塑板的内侧面在插头与插座之间设有中间加强筋14,所述蜂窝纸板由中间加强筋分隔为两块,所述中间加强筋14内侧面与支撑面平齐。通过中间加强筋14可以提高复合墙板的整体结构强度,同时中间加强筋14的内侧面与支撑面以及蜂窝纸板内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保证与墙面的有效支撑面积,保证复合墙板安装完成后的稳定性。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