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预埋式型钢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5456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非预埋式型钢悬挑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领域,特别涉及非预埋式型钢悬挑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结构常用于外墙装修工程,其主要包括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但是在具体的一些工程中会因为具体情况而采用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分别位于建筑不同侧面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建筑外墙进行装修,而在装修期间,会存在因业主要求市政工程提前介入,造成落地式脚手架阻碍了市政工程的施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加快外墙装修施工速度来解决的话,会导致赶工费用极大,而且在赶工过程中还会影响市政工程的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预埋式型钢悬挑脚手架,能够解决落地式脚手架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非预埋式型钢悬挑脚手架,包括设于楼板的预埋式悬挑型钢梁以及脚手架本体,所述脚手架本体包括交错设置的横杆和立杆,还包括固定于楼板表面的悬挑钢梁,所述悬挑钢梁上设置有将其与楼板内的钢筋进行捆绑固定的固定件,所述预埋式悬挑型钢梁与悬挑钢梁之间连接固定有连梁。

通过这样设置,由于原先楼层上就有预埋式悬挑钢梁,故在楼板上增加固定的悬挑钢梁,其中悬挑钢梁捆绑在楼板内的钢筋上,从而牢固性更加有保证,然后连梁通过悬挑钢梁和预埋式悬挑钢梁进行支撑,后续只需将原先落地式的脚手架对应连梁处的立杆截断,处于连梁上方的立杆固定在连梁上,从而借助连梁对脚手架进行支撑,将原先的落地式脚手架转换成悬挑式脚手架,从而解决落地式脚手架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U型拉环和第二U型拉环,所述第一U型拉环开口朝上且两端穿过楼板,所述第二U型拉环开口朝向下且盖在悬挑钢梁上,所述第一U型拉环和第二U型拉环表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这样只需在楼板上穿孔,然后将第一U型拉环从楼板底部上穿,而且第一U型拉环和第二U型拉环表面贴合焊接固定,从而借助第一U型拉环和第二U型拉环形成封闭环并捆住楼板内的钢筋,安装方便快捷且牢固性好,更具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梁一端固定在预埋式悬挑型钢梁顶面,另一端固定在悬挑钢梁底壁,所述连梁水平设置。

由于悬挑钢梁是固定在楼板上表面的,会存在标高比预埋式悬挑型钢高,故将连梁这样设置可以更好的保持连梁处于水平,水平的连梁后续能够更好的承受立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梁与悬挑钢梁之间设置有对向设置的第三U型拉环和第四U型拉环,所述第三U型拉环和第四U型拉环表面贴合并焊接固定。

借助第三U型拉环和第四U型拉环的对接设置形成闭环结构,且第三U型拉环和第四U型拉环表面贴合并焊接使得焊接面积更大,更具牢固性,而且这样可以牢固的将连梁和悬挑钢梁进行捆绑固定,操作也快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梁水平平行间隔设置,所述连梁上固定架设有用于立杆转接的中转梁。

由于脚手架的立杆会比较多,故需要转接到连梁上的立杆个数也会较多,这在转接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截断较多根的立杆,这样会对脚手架的稳定性,借助中转梁的设置,每次只需事先固定好连梁,再截断少量需要固定在中转梁上立杆后,再将中转梁固定在连梁上进行对立杆的转接,从而使得每次截断的立杆数比较少,不易影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立杆包括内立杆和外立杆,所述连梁位于内立杆与外立杆之间。

连梁位于内立杆与外立杆之间,这样更便于安装,另外连梁固定后也能对内立杆起到阻挡作用,使得脚手架不易出现向外倾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U型拉环和第二U型拉环至少包裹2根楼板的钢筋。

至少2根楼板的钢筋被捆绑,从而在悬挑钢梁受力时,被捆绑的钢筋不易出现变形,具备更好的结构强度,故有效增加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了市政工程提前介入而被落地式脚手架妨碍的问题,相对于以往采用赶工提前拆除落地式脚手架的方法,具有改造费用低无需赶工费、不妨碍市政工程提前介入、施工难度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悬挑钢梁与楼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悬挑钢梁与连梁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安装流程图;

图5是实施例2中悬挑钢梁与连梁的连接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2中悬挑钢梁与楼板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1、楼板;2、预埋式悬挑型钢梁;3、悬挑钢梁;4、连梁;5、中转梁;61、外立杆;62、内立杆;7、第一U型拉环;8、第二U型拉环;9、第三U型拉环;10、第四U型拉环;11、螺栓;12、螺母;13、凹槽;14、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非预埋式型钢悬挑脚手架,如图1所示,包括设于建筑一侧且设置在楼板1内的预埋式悬挑型钢梁2以及脚手架本体,脚手架本体包括悬挑式脚手架和落地式脚手架,预埋式悬挑型钢梁2用于安装悬挑式脚手架并对其进行支撑,落地式脚手架在建筑的另一侧,其中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均包括横杆(图中未示出)和立杆,在楼板1表面设置有与其固定的悬挑钢梁3,悬挑钢梁3上设置有将其与楼板1内钢筋进行捆绑固定的固定件,同时在预埋式悬挑型钢梁2与悬挑钢梁3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连梁4;由于原先楼层上就有预埋式悬挑钢梁3,故在楼板1上增加固定的悬挑钢梁3,其中悬挑钢梁3捆绑在楼板1内的钢筋上,从而牢固性更加有保证,然后连梁4通过悬挑钢梁3和预埋式悬挑钢梁3进行支撑,后续只需将原先落地式的脚手架对应连梁4处的立杆截断,处于连梁4上方的立杆固定在连梁4上,从而借助连梁4对脚手架进行支撑,将原先的落地式脚手架转换成悬挑式脚手架,从而解决落地式脚手架影响市政工程施工的问题。

其中连梁4平行设置有两根,由于脚手架的立杆会比较多,故需要转接到连梁4上的立杆个数也会较多,这在转接的过程中,需要同时截断较多根的立杆,这样会对脚手架的稳定性,故在连梁4上设置有与其垂直且间隔设置的中转梁5,借助中转梁5的设置,每次只需事先固定好连梁4,且通常立杆会包括内立杆62和外立杆61,在操作的过程中每次截断对应的一个外立杆61和内立杆62,再将中转梁5固定在连梁4上进行对立杆的转接,从而使得每次截断的立杆数只有两根,不易影响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2所示,该固定件包括第一U型拉环7和第二U型拉环8,其中第一U型拉环7开口朝上且两端穿过楼板1,第二U型拉环8开口朝向且盖在悬挑钢梁3上,且第一U型拉环7和第二U型拉环8表面体和并焊接固定,这样借助第一U型拉环7和第二U型拉环8形成封闭环并捆住楼板1内的3根钢筋,安装方便快捷且牢固性好。

如图3所示,在连梁4与悬挑钢梁3之间设置有捆绑件,该捆绑件包括第三U型拉环9和第四U型拉环10,且第三U型拉环9和第四U型拉环10表面贴合并焊接固定,将连梁4捆绑在悬挑钢梁3的下方,从而可以更好的保持连梁4处于水平状态,便于后续对立杆的支撑固定。

具体施工过程:先用钢筋扫描仪对楼板1内钢筋布置形式进行检查,将板筋位置标示于楼板1上,选取悬挑钢梁3布置线外侧距离板筋较近的位置进行钻孔,孔侧与钢筋侧距离宜控制在10mm以内,两钻孔间隔内应包络至少2根钢筋,本实施例包络3根钢筋,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作对角固定,(同时包络双向钢筋);再通过第一U型拉环7以及第二U型拉环8对悬挑钢梁3进行焊接固定,若第一U型拉环7、第二U型拉环8与悬挑钢梁3之间存在空隙,应该用木锲顶紧;然后将连梁4一端固定在悬挑型钢梁上,另一端位于悬挑钢梁3下方并借助第三U型拉环9和第四U型拉环10进行捆绑焊接固定,从而保持连梁4的水平,其中连梁4的位置位于外立杆61和内立杆62之间;然后每次截断对应的内立杆62和外立杆61,并将中转梁5垂直于连梁4长度方向固定,截断的位于连梁4上方内立杆62和外立杆61分别固定与中转梁5上,如此循环直至切断所有需要转接的立杆,在切断过程中需要保持切在连梁4平面加一个中转梁5的厚度,从而实现将落地式脚手架转换成悬挑式脚手架。

实施例2,一种非预埋式型钢悬挑脚手架,如图5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连梁4和悬挑钢梁3上穿设有螺栓11,螺栓11穿过连梁4和悬挑钢梁3且端部设置有螺母12,借助螺栓11和螺母12之间的固定,一方面起到双重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借助螺栓11和螺母12起到实现固定的作用,便于后续的焊接。

如图6所示,第一U型拉环7和第二U型拉环8上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处设置有捆绑第一U型拉环7和第二U型拉环8的钢丝14,在焊接前借助钢丝14捆扎第一U型拉环7和第二U型拉环8进行预定位,便于后续的焊接,同时也能起到竖向限位的作用,另外在焊接时将钢丝14与两者进行焊接,使得焊接的牢固性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