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景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397发布日期:2018-12-05 18:37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水景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水景池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水景池。



背景技术:

在城市公园、楼盘展示区及居住区园林建设中,除了亭、台、楼、阁,水景也是常用的造景元素,其作用主要是丰富园区气氛和柔化建筑硬朗感。但是,开发商常常为了在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频繁修筑、建造水景,导致后期改造成本增加,维护费用昂贵,而所造出的水景容易失去本身的作用和价值。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全国得到广泛响应,园林建设也逐渐往可持续的、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水景池能为园区的土地提供二次改造的条件,有效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和场地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生态水景池,该生态水景池的结构简单易筑、容易塑型、耐久性强、拆卸便捷,可有效提高土地二次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

一种生态水景池,包括池壁基础,所述池壁基础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土基、水景池,所述水景池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土坑层,所述土坑层的上表面覆盖有橡胶垫层,所述橡胶垫层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池壁基础的顶部,池壁基础与所述橡胶垫层通过胶黏剂连接,所述池壁基础的顶部设置有压顶石层。

作为优选,所述土坑层的深度为H1,H1≤1.5m。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垫层的厚度为1.5-3.0cm。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垫层固定在所述压顶石层下端,压顶石层的厚度为H3,H3≥30mm。

作为优选,所述压顶石层靠近所述水景池的边侧向外延伸,延伸的长度为30-50mm。

作为优选,所述池壁基础包括底基和墙基,所述墙基的末端采用放脚结构,墙基的底部承接在所述底基的顶部。

作为优选,所述池壁基础的侧壁与所述土坑层底部之间的夹角为a,a>90°。

作为优选,所述池壁基础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土坑层的下方,所述池壁基础的底部与所述土坑层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2,H2≥1/2H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池壁基础、土基、水景池、土坑层、橡胶垫层、压顶石层组成,结构简单易筑,施工方便快捷。综合试验,当公园、展示区及居住区的园林水景使用多个生态水景池,该园区前期投入的建造成本可比原来降低65%,提高园区土地二次利用率10%~30%(视场地面积大小而定)。同时,建造生态动水景池,不影响、破坏原有土壤物理、化学属性,橡胶铺设其材质不易降解,不会造成侵蚀、腐蚀土壤的情况,拆卸便易,把水景池拆卸后,仍能保持土壤的天然属性,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

目前,在园区建造传统水景池,其综合单价约为1500~1800元/m2,建造生态水景池的综合单价约为275~500元/m2。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传统水景总造价约在10万元左右,生态水景池总造价在1.5~3.5万元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池壁基础;11、底基;12、墙基;13、压顶梁;2、土基;3、水景池;4、土坑层;5、橡胶垫层;6、压顶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参阅图1,一种生态水景池,包括池壁基础1,所述池壁基础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土基2 、水景池3,所述水景池3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土坑层4,所述土坑层4的上表面覆盖有橡胶垫层5,所述橡胶垫层5的两端延伸至所述池壁基础1的顶部,池壁基础1与所述橡胶垫层5通过胶黏剂连接,所述池壁基础1的顶部设置有压顶石层6。

所述土坑层4的深度为H1,H1≤1.5m,更优的,0.5m≤H1≤1.5m。当H1<0.5m时,水景池3深度小,水量小,建在公共场地容易出现人工踩踏情况,且随地心引力影响,容易导致下沉;当H>1.5m时,水景池3的深度过大,容易出现危险情况,不适合在公共场合修建;在本实施中,所述土坑层4为自然土壤层(夯实情况视土质而定),H1为1.2m,且所述H1可取0.5m、0.6m、0.7m、0.8m、0.9m、1.0m、1.1m、1.2m、1.3m、1.4m、1.5m,在这个范围内,水景池3的景观效果好,水景池3内蓄积的水分能满足生态园林的要求,能有效防止水资源浪费,同时有效避免危险情况的产生。

所述橡胶垫层5能有效隔绝水景池3内的水分渗透,不影响下层土壤物理、化学属性,所述橡胶垫层5的厚度为1.5-3.0cm。当橡胶垫层5的厚度小于1.5cm时,橡胶垫层5的厚度较薄,对水分的阻隔性能低,且耐损性低,容易发生贯穿性破损;当橡胶垫层5的厚度大于3.0cm时,橡胶垫层5的厚度过厚,造成了橡胶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水景池3的建造成本;而橡胶垫层5的厚度在1.5-3.0cm的范围内,能有效保障橡胶垫层5的阻隔性能,节省橡胶垫层5的材料,降低水景池3的建造成本。

所述橡胶垫层5固定在所述压顶石层6下端,可防止橡胶垫层5脱落,所述压顶石层6的厚度为H3,H3≥30mm,所述压顶石层6靠近所述水景池3的边侧向外延伸,延伸的长度为30-50mm。在本实施中,H3为30mm,胶黏剂采用聚苯乙烯防水胶黏剂,压顶石层6靠近所述水景池3的边侧向外延伸30mm,可以保护橡胶垫层5与池壁基础1之间的胶黏剂不外露,稳固橡胶垫层5,防止橡胶垫层5从所述池壁基础1上脱落。

为了提高所述池壁基础1的结构稳定性,保证池壁基础1的承压能力,所述池壁基础1包括底基11和墙基12,所述墙基12由水泥砂浆砌砖筑成,墙基末端采用放脚结构,墙基12底部承接在所述底基11的顶部,所述底基1由素砼、石粉垫层组成。所述池壁基础1的侧壁与所述土坑层4底部之间的夹角为a,a>9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土坑层4底部与所述池壁基础1侧壁之间采用弧形平稳过渡,池壁基础1的侧壁与所述土坑层4底部之间夹角为a为105°,既能有效减少水景池3内的杂质积压在土坑层4与所述池壁基础1连接处,还能减少对池壁基础1的冲击压力。

在雨天,土基2容易积蓄大量的雨水,导致土基2的压力增大,容易造成池壁基础1两侧受力不均发生坍塌,为了防止池壁基础1坍塌,所述池壁基础1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土坑层4的下方,所述池壁基础1的底部与所述土坑层4底部之间的距离为H2,H2≥1/2H1。

实施例二:参考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所述土基2高于所述池壁基础1顶部,为了防止土基2内的土壤流失到水景池3内,所述池壁基础1的顶部设置有压顶梁13,所述压顶梁13由250mmX 250mm的钢筋混凝土组成,池壁基础1的墙基12的厚度不少于所述压顶梁13的1.25倍。在本实施中,池壁基础1的墙基12的厚度为所述压顶梁13的1.25倍。

池壁基础1的侧壁与所述土坑层4底部之间的夹角为a为95°,既能有效减少水景池3内的杂质积压在土坑层4与所述池壁基础1连接处,还能减少对池壁基础1的冲击压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池壁基础、土基、水景池、土坑层、橡胶垫层、压顶石层组成,结构简单易筑,施工方便快捷。综合试验,当公园、展示区及居住区的园林水景采用多个生态水景池,该园区前期投入的建造成本可比原来降低65%,提高园区土地二次利用率10%~30%(视场地面积大小而定)。同时,建造生态动水景池,不影响、破坏原有土壤物理、化学属性,橡胶铺设其材质不易降解,不会造成侵蚀、腐蚀土壤的情况,拆卸便易,把水景池拆卸后,仍能保持土壤的天然属性,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