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力挡边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6670发布日期:2018-10-12 23:5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力挡边模。



背景技术:

建筑装配技术领域,预制件的生产过程中,如墙板,楼板等均需通过边模来生产,一般来说就是需要一种生产工具来固定液态的混凝土以达我们需要的特定外形尺寸。挡边模的使用通常是将边模设置在台模的预设位置,然后通过包括由磁力固定盒的固定装置固定,此时,边模与固定装置具需要准确定位,同时边模与固定装置需形成可靠连接,装模和拆模过程复杂,施工效率低。

对于厚度较薄的现预制混凝土楼板,通常采用角铁模具加磁力压块或焊接模式,操作复杂,定位精度不准,同时造成台模的利用率的降低。

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构型简单,易于成型加工,同时有效提高装模和拆模的效率的磁力挡边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型简单,易于成型加工,同时有效提高装模和拆模的效率的磁力挡边模。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磁力挡边模,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至少包括第一侧模和顶板,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侧模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下部设有磁性件。本实用新型将挡边模与磁力固定装置结合成整体,顶板用于连接磁性件,磁性件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底模上,第一侧模作为挡边模使用。如此,使用时仅需将本实用新型放在底模的预设位置即可,然后进行局部微调即可,大大提高装模和拆模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构型简单,易于成型加工,生产简单、高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模板本体仅包括第一侧模和顶板时,为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起到挡边模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磁性件应当与底模直接接触。

进一步,所述模板本体还包括第二侧模,所述第二侧模与所述第一侧模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模板本体呈倒U型,所述磁性件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的U型槽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性更好,磁性件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的U型槽内并优选悬空设置,这样可避免磁性件直接与底模接触,一方面导致吸附力过大难以脱模,另一方面避免第一侧模渗浆后混凝土浆液污染磁性件。

进一步,所述顶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模的顶部相连,另一侧与第二侧模的中部相连。如此,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的规格不一致,二者均可作为挡边模使用,这样,本实用新型至少可适应两种不同厚度规格的预制件生产。

进一步,至少所述第二侧模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三侧模。如此,此时第三侧模作为挡板模使用,这样,根据生产的预制构件的规格更换第三侧模即可,适用范围广。当第三侧模与第二侧模固定连接时,即第三侧模与第二侧模作为整体,此时应当将此种情况考虑为权利要求2保护的技术方案。

进一步,所述第三侧模通过所述磁性件的磁力吸附在所述第二侧模上。如此设置,连接简单,第三侧模更换简便,大大提高了装模效率。当然第二侧模与第三侧模也可通过其他形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顶板上设有操作杆。如此设置,可便于操作人员利用操作杆提起或转移本实用新型。

进一步,所述磁性件为电磁盒,所述操作杆内设有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与所述电磁盒电连。如此,装模和拆模更加高效、简便,尤其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避免磁性件与底模的磁力导致其局部调整定位困难的现象出现。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倾斜设置,所述U型槽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脱模,另一方面装配时可增加预制件拼接面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所述磁力挡边模还包括连接模,所述连接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模板本体。如此,可根据预制构件的长度需要通过连接模连接多个上述的磁力挡边模,增加其适用范围。

进一步,所述连接模呈U型,所述模板本体的端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模的U型槽内,所述连接模的U型槽与所述模板本体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如此,在一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使用上述的连接模可起到可靠的连接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进一步,所述连接模由弹性材料制备。如此,既连接模可发生一定弹性形变改变U型槽的大小,连接模板本体后连接模的两臂板能对模板本体起到一定的夹持作用,连接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模与所述第二侧模之间通过多根加强肋连接。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不同视角所涉及的磁力挡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力挡边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磁力挡边模的侧视图。

图中:

1第一侧模 2顶板 3磁性件 4第二侧模

5第三侧模 6操作杆 7连接模 8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和图4~6,一种磁力挡边模,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至少包括第一侧模1和顶板2,所述顶板2与所述第一侧模1固定连接,所述顶板2下部设有磁性件3。本实用新型将挡边模与磁力固定装置结合成整体,顶板2用于连接磁性件3,磁性件3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底模上,第一侧模1作为挡边模使用。如此,使用时仅需将本实用新型放在底模的预设位置即可,然后进行局部微调即可,大大提高装模和拆模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构型简单,易于成型加工,生产简单、高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模板本体仅包括第一侧模1和顶板2时,如图4,为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平衡起到挡边模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磁性件3应当与底模直接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以及图5~6,所述模板本体还包括第二侧模4,所述第二侧模4与所述第一侧模1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模板本体呈倒U型,所述磁性件3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的U型槽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平衡性更好,磁性件3设置在所述模板本体的U型槽内并优选悬空设置,这样可避免磁性件3直接与底模接触,一方面导致吸附力过大难以脱模,另一方面避免第一侧模1渗浆后混凝土浆液污染磁性件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顶板2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模1的顶部相连,另一侧与第二侧模4的中部相连。如此,第一侧模1和第二侧模4的规格不一致,二者均可作为挡边模使用,这样,本实用新型至少可适应两种不同厚度规格的预制件生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少所述第二侧模4可拆卸式连接有第三侧模5。如此,此时第三侧模5作为挡板模使用,这样,根据生产的预制构件的规格更换第三侧模5即可,适用范围广。当第三侧模5与第二侧模4固定连接时,即第三侧模5与第二侧模4作为整体,此时应当将此种情况考虑为权利要求2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第三侧模5通过所述磁性件3的磁力吸附在所述第二侧模4上。如此设置,连接简单,第三侧模5更换简便,大大提高了装模效率。当然第二侧模4与第三侧模5也可通过其他形式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顶板2上设有操作杆6。如此设置,可便于操作人员利用操作杆6提起或转移本实用新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件3为电磁盒,所述操作杆6内设有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与所述电磁盒电连。如此,装模和拆模更加高效、简便,尤其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避免磁性件3与底模的磁力导致其局部调整定位困难的现象出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述第一侧模1和第二侧模4倾斜设置,所述U型槽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脱模,另一方面装配时可增加预制件拼接面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磁力挡边模还包括连接模7,所述连接模7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模板本体。如此,可根据预制构件的长度需要通过连接模7连接多个上述的磁力挡边模,增加其适用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连接模7呈U型,所述模板本体的端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模7的U型槽内,所述连接模7的U型槽与所述模板本体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如此,在一定的误差允许范围内,使用上述的连接模7可起到可靠的连接作用,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模7由弹性材料制备。如此,既连接模7可发生一定弹性形变改变U型槽的大小,连接模7板本体后连接模7的两臂板能对模板本体起到一定的夹持作用,连接效果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第一侧模1与所述第二侧模4之间通过多根加强肋8连接。

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