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角构件模具及碰角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6663发布日期:2018-10-12 23:58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碰角构件模具及碰角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建筑工程在坡道栏板上采用现浇栏板和预制栏板组合施工的方案,采用上述方案时,预制栏板和现浇栏板的碰角处会裸露在外面,达不到整体性的要求,两种不同栏板之间很难融合在一起,简单的碰角处理也很难使预制栏板和现浇栏板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在预制栏板和现浇栏板之间采用一些装饰构件,这些装饰构件使得预制栏板和现浇栏板之间的过度生硬,并且增长了施工周期。

现有技术当中还没有能有效解决现浇栏板与预制栏板碰角问题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碰角构件模具及碰角构件。该碰角构件代替现有技术当中的现浇栏板,并配合使用碰角构件模具,使得预制栏板与碰角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增强预制栏板与现浇栏板的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碰角构件模具,用于套在碰角构件上,包括上下可拆卸设置的模具头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模具墙,模具墙的数量根据碰角构件的高度进行拼接;

模具头包括顶板以及设置在顶板周边的前、后、左、右四个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为六边形,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为折板,模具头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插接件;

模具墙包括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四个侧壁的上端设置有与插接件相匹配的插接孔,四个侧壁的下端设置或者不设置插接件,当只有一个模具墙时,模具墙的下端不设置插接件,模具墙的上端连接模具头即可;当有两个或者多个模具墙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模具墙的下端设置有插接件,模具墙之间通过插接件进行拼接。

作为优选,模具头和模具墙均为一体结构,一体式的结构能够增加模具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模具头的前、后、左、右四个侧板与模具墙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的厚度相等,模具头的侧板与模具墙的侧壁的厚度相等有利于浇筑混凝土时,保证其表面的平整性。

作为优选,模具头的前、后、左、右四个侧板与模具墙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的厚度均为10-15mm。

作为优选,插接件为圆柱形或者矩形凸起。

作为优选,模具墙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70-200mm,模具墙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碰角构件的厚度,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浇筑混凝土。

作为优选,模具头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均包括上折板和下折板,上折板和下折板平行设置。

一种碰角构件,包括构件头以及构件墙,构件墙内竖直设置有多根贯穿钢筋,贯穿钢筋的长度长于构件墙的长度,贯穿钢筋露出构件墙的一端,露出的部分贯穿钢筋用于焊接预制栏板的钢筋。

作为优选,构件墙的厚度为150-170mm。

作为优选,构件头内水平设置有多根贯穿钢筋,构件头和构件墙的内部均设置贯穿钢筋能够提高碰角构件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碰角构件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现浇栏板,包括构件头和构件墙,构件墙内竖直设置有贯穿钢筋,贯穿钢筋的长度长于构件墙的长度,露出部分的贯穿钢筋用于与预制栏板内的钢筋焊接,通过钢筋之间的焊接,能够增加碰角构件与预制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碰角构件模具用于碰角构件与预制栏板之间的连接操作,该碰角构件模具包括模具头和模具墙,模具头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为六边形,即模具头整体为六棱柱的结构,六棱柱结构的模具头增大了内部空间,使模具头的内部可以容纳多种结构形状的构件头。

(3)本实用新型的碰角构件模具有利于碰角构件和预制栏板之间进行后续的过度连接以及色差处理工作,从而增加了碰角构件与预制栏板之间的整体性。

(4)本实用新型的碰角构件模具的模具墙与模具头以及模具墙之间为可拆卸的拼接结构,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碰角构件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具墙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碰角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头;2、模具墙;11、顶板;12、左侧板;13、前侧板;14、插接件;21、前侧壁;22、后侧壁;23、插接孔;3、构件头;4、构件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碰角构件模具,包括上下可拆卸设置的模具头1以及一个或者多个模具墙2,模具头1和模具墙2的材料均为塑料,模具墙2的数量根据碰角构件的高度进行拼接;模具头1包括顶板11以及设置在顶板11周边的前、后、左、右四个侧板,左侧板12和右侧板均为六边形,前侧板13和后侧板分别为折板,模具头1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插接件14;模具墙2包括前、后、左、右四个侧壁,四个侧壁的上端设置有与插接件14相匹配的插接孔23,四个侧壁的下端设置或者不设置插接件14,当只有一个模具墙2时,模具墙2的下端不设置插接件14,模具墙2的上端连接模具头1即可;当有两个或者多个模具墙2时,位于中间位置的模具墙2的下端设置有插接件14,模具墙2之间通过插接件14进行拼接。模具头1和模具墙2均为一体结构,一体式的结构能够增加模具的稳定性。模具头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板与模具墙2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的厚度相等,模具头1的侧板与模具墙2的侧壁的厚度相等有利于浇筑混凝土时,保证其表面的平整性。模具头1的前、后、左、右四个侧板与模具墙2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的厚度均为10-15mm。插接件14为圆柱形或者矩形凸起。模具墙2的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之间的距离为170-200mm,模具墙2的前侧壁21与后侧壁2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碰角构件的厚度,预留出一定的空间浇筑混凝土。模具头1的前侧板13和后侧板均包括上折板和下折板,上折板和下折板平行设置。

如图5所示,一种碰角构件,包括构件头3以及构件墙4,构件墙4内竖直设置有多根贯穿钢筋,贯穿钢筋的长度长于构件墙4的长度,露出的部分贯穿钢筋用于焊接预制栏板的钢筋。构件墙4的厚度为150-170mm。构件头3内水平设置有多根贯穿钢筋,构件头3和构件墙4的内部均设置贯穿钢筋能够提高碰角构件的强度。

模具头1的前侧板13与后侧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构件头3的水平最大厚度,以保证碰角构件模具能够套在碰角构件上。构件头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将预制栏板与碰角构件连接的一端剔除部分混凝土,使预制栏板内的钢筋暴露出来,再将碰角构件焊接在暴露出的钢筋上,具体为将构件墙露出的部分贯穿钢筋焊接到预制栏板的钢筋上;然后将碰角构件模具套在碰角构件上,具体为:先将模具墙套在碰角构件上,根据碰角构件的高度进行模具墙的拼接,最后将模具头套在构件头上;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最后进行碰角构件与预制栏板之间的过度、连接以及色差处理工作,具体操作为:待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拆模,拆模时可以用手动小型切割机将碰角构件模具拆下,涂抹上硅酮胶完成碰角构件与预制栏板间的连接,在连接处洒上细砂,有利于提高后续色差处理剂的粘接效果。最后通过饰面清水混凝土色差处理剂,将连接处隐蔽起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